上周末参加爱君兄的“随身课堂-见识会”线下面基,第二次参加,很多前辈出席。
一下午交流下来,思维碰撞很强烈,遂成此碎碎念。
1、传统零售行业如何「年轻化」
传统行业,面对现在的快速变化市场和形式,如何调整,让更多年轻的消费者喜欢。
细分人群,做细分市场,做满足年轻人的产品。比如茶饮, 如何让年轻人喜欢。
品牌年轻化,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如江小白,如何在包装和口味上年轻化。
营销方式的转变,现在的营销渠道变化太快,要借助新的新的渠道去触达用户。如微信、短视频等,流量在哪里,产品就卖到哪里。
2、以不变应万变
大家都聊到,社会变化太快,营销方式变化太快,消费者需求变化太快等。导致我们的营销方式、传播方式等也需要跟着变化。
确实是这样,唯一的不变是变化。
但是变化这是术层面的。在变化时代,我们要抓住不变的东西。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什么是不变的东西,现象背后的本质,用户消费者心理,经济学规律等。
这是道层面的。以道的不变,应对术的万变。
3、不要被「经验」羁绊
有老师说到,经验这东西,是双刃剑。
一方面,经验能帮助你快速开展业务,获得市场。
另一方面,经验是绊脚石,很多创业公司、创业者,被自己的经验束缚,没法突破。
所以怎么善用经验,但是不局限经验,这是领导者要突破的东西。
创业是创始人快速成长的过程。
一个领导者的格局,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企业能走多远。
一定要突破经验上的东西,持续成长,不要让自己成功公司的瓶颈。
同时,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你如果不是创业者,你要选择企业、选择追谁的人,了解你的领导、公司的领导很重要。跟对人,或许比选择做什么事更重要。
4、「中介」的价值,如出版社
来的老师,好多在出版社工作过。
有老师谈到,出版社是个中介,十年如一日推广别人的东西。
“我们用尽全力,就是为了照亮别人头上的光”。
出版社也就10%的利润,话语权也不强,一直在帮别人做品牌。
从利润、从话语权、从品牌性来讲,是比较弱势的,所以转行,自己做了作者。
我们看到,很多做得好的自媒体,都是传统媒体人在做。
这就是专业的力量,经验的力量。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资讯和新资讯,确实变化很多。
但是要看到变化后面不变的本质。
什么是不变的本质,优质的内容,消费者的喜好,传播学的底层理论等。
同时,出版社为何会存在。虽然它是中介,中介有它存在的价值,有它的核心竞争力,否则早就消亡了。
中介的存在,一定是为了提升效率。出版社的存在, 提升作者的题材选择、内容创作、出版发行等的效率。
如果让一个作者自己完成整套出版和发行的东西,他不是专业的,他要重头学习和琢磨,如果每个作者都这样,那是重复发明车轮,那是社会成本的极大浪费。
你买菜是找菜农还是找菜市场,一定是菜市场。菜市场就是中介,它能大幅提升你买菜的效率。
人和组织都具有相对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是最高效的事情,才是社会成本最低的事情,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5、关于「风口」
现在风口太多,来得快去得也快。
很多创业者一直追逐风口,追逐新平台。
须不知,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没有自己深耕行业的沉淀。
风口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5G再牛逼,再有前景。
你也只能结合自己的优势,结合自己行业的沉淀,看能否借助5G的风向做一些事情。
就像短视频,是现在的趋势。你只能结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去做内容或平台。
不要等风口,而是要深耕自己的行业,等风口来。
没有风口来也无妨,风口只是助推器,不是你的核心能力。
6、关于「好内容」
有老师谈到好内容。
你有好内容,你做好一个内容,做好一个平台,其他平台都会来找你。
不要以为自己的优秀别人看不见,如果别人没看见,说明你还不够优秀。
这个世界太公平了,你牛逼别人就是看得到,看不到说明你还不够牛逼。
同时,做内容,不要光想,要去做。
做内容,要选择自己的细分领域,持续输入、思考转化、输出,持续是做好内容的基础。
不要注册一个号、写了一篇阅读高的文章,就想入非非,以为这个太容易了,就能走向人生巅峰了。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细节的、你预料不到的、日复一日的东西,大起大落很常见。心态一定要平和,产出一定要持续。
同时,做内容,对自己的标准要高,对别人的要求要低。
每一次的内容,一定要过得自己的关。也就是自己满意,自己不满意的东西,一定不要发。放低标准的结果是,用户快速流失,之前的付出付诸东流。
但是又因为内容给别人看的东西,要求一定要低,要通俗易懂,要站在用户视角去开展,要满足用户这种低专注、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不要对用户提要求。
7、关于吸引人的内容
在快速变化、碎片化的时代,怎么快速抓住用户。
有个老师举例,前几天,在车上,抓住贾跃亭破产的案例,写了篇三四百字的问题,发头条上。推荐500多万,阅读50多万。
我总结来看,内容领域来说,标题占80%,内容占20%。
首先你要让人打开,这是标题的作用。然后你才需要用优质内容去吸引他留下,这是内容的价值。
短视频,如果前3秒抓不住人,这个内容就完了。
首先你要让人打开,这是标题的作用。然后你才需要用优质内容去吸引他留下,这是内容的价值。
8、如何把「兴趣」变成自己的「事业」
利用兴趣去创业的前提是,要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能力。
在内容领域,怎么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变成能力,就是看你能否持续输出东西。
比如你做公众号,你喜欢写东西,但是你是否能持续产出。
长时间做一个事情,你靠热情是下不来的。靠什么,靠赚钱,靠盈利。
怎么能赚到钱,一定是让人信任你,让别人得到其他地方的得不到的东西。也就是你的核心能力。
9、产品是基础,获客、运营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
兴趣变成创业,有个做企业团建和户外旅游的老板案例。
就是因为自己喜欢旅行,然后和几个朋友一拍即合,开始聚焦于旅游这块的创业。
选择的领域,目前是B端企业团建,这能为公司贡献稳定收入,获客也相对聚焦些。但C端个人出游,也在尝试,正在拓展。
之前,他们更多精力在于产品和服务的拓展。
目前,重点工作放在营销上、品牌上,也就是获客上。
其实这是所有初创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你需要有一个产品或服务,这是你的基础,你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介质。
产品是基础,但是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才是呢?你的获客能力、运营能力、内容能力等。
你再做一个微信、一个淘宝的产品,相对容易些。
但是做了产品,并不意味你能成为微信、成为淘宝。
因为网络效应,当用户达到一定量级后,会生产更多的关系或内容,而更多的关系或内容,又能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当你在平台上产生关系或内容后,你基本不会走,因为你付出了极大的成本,迁移成本太高。
这就是网络效应,或者叫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所以产品是基础,获客、运营能构建你的竞争力,构建你的护城河。
这是互联网产品的特性。
10、关于「长板和短板」
我们以前一直被教育、被告知要知道自己短板、补齐自己的短板。
从个人优势构建和成本投入来衡量,长板要做得更长,这是你的相对优势,这是你的竞争力。短板过得去就行,不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
有短板怎么解决,靠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相对优势,没有核心竞争力,怎办办。
一个笨办法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等你持续投入时间、精力、用心在一件事上,你就会做得比别人好,就会总结出做这件事更高效的方法,就能逐步构建自己的相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11、流量、质量和销量
现在大家都在做社群、做私域流量。
因为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做好增长是很多公司的策略,而社群、私域流量是增长策略的重要方式。
流量重要吗?重要,但大家越来越的关注流量之后的质量和销量。
所以流量、质量、销量是3位一体的的。
12、本质思维
有老师说到,你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你离成功越近。
这是本质思维,要扒开现象看本质。看到背后看不变的东西,才能把握实物的规律,成功的概率才大。
13、关于「成功」
从0到1这个话题,好多老师都提到了创新和抓细分领域痛点,从小切口切入,能提升成功概率。
我看来,成功从来不是几个关键点可以总结出来的。
成功是一系列正确决定的结果,有很多运气和概率成分的。
这个产品、项目、人成功的原因有1、2、3。我们喜欢从成功的结论归纳成功的原因。
但是从这几个原因能倒推出一个成功的产品、项目或者人吗?
做产品满足这几个原因,就能成功了?从来不是这样。
成功是一系列正确的决定的结果,至于这个是不是正确,其实很多情况下不知道。
和刘强东一起做电商卖货的有很多人,为何刘强东能杀出重围,这或许是概率的结果。
如果刘强东没有杀出来,刘强西杀了出来,我们得出的关于刘强西的成功结论,和刘强东差距很大。
电话诈骗,最后总有几个会上当。但是上当背后是淘汰了成千上万的没有上当受骗的人。1万的咋骗电话,能骗到三五个人,这是概率游戏。
这就是量子思维,很多事情,不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是概率的的结果。
如果成功是概率的结果,那我么就可以不用努力了?
并不是,我们的努力、我的的方法,是可以让成功的概率更大的。
14、关于「细分市场」
还有老师聊到了细分市场。
这是正确的,做细分市场,避开和别人硬碰硬,避开和巨头竞争,才有机会。
阿芙,不是做化妆品,而只做精油。
御泥坊,不是做面膜,只做火山岩泥浆面膜。
松果出行,不是做一二线城市做电动车,而是四五六七八线县域级城市做电动车,提升下沉市场用户的出行效率。
鲜食real,不是做宠物粮食,而是做宠物健康饮食中的冷链鲜食。人的消费在升级,宠物的消费也会升级。
没有没有已知的细分市场,自己开辟一个好了。
15、新产品评估要不要做的标准
当评估一个新产品或新项目要不要做时,一般有以下4个标准。以“宠物鲜食”为例。
1)这个是不是真需求,不是伪需求。人们对待宠物像对接家人、对待孩子一样,让宠物吃得健康,就像让小孩吃最好的奶粉一样。所以宠物鲜食,需求肯定是真实存在的。
2)是不是刚需。对于收入较高、健康理念较好的人群,宠物吃得健康是刚需。但对于收入相对低一些的,还是会选择干粮为主。但这是一个从高端到中端,慢慢渗透的过程。
3)市场容量大不大。据说猫和狗的数量,在2亿只左右。宠物整体市场容量在万亿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而饮食是宠物最重要的支出之一。
4)需求好不好变现。宠物鲜食,是大健康领域的新产品。卖鲜食本质是电商卖货的过程,只要能达到一定的量级,就能覆盖各种成本支出。这个产品考验的是产品研发能力、获客能力、运营能力,一但能力更上,财务模型比较健康。
16、说说「下沉市场」
对企业来说,是下沉市场。对下沉的市场的用户来说,是消费升级。
下沉市场三巨头拼多多、快手、趣头条。
拼多多,主打优惠。
快手,主打让你一直爽的视频和直播。
趣头条,主打看内容赚钱。
从这里几个产品中,我们可以总结下沉市场的一些用户特征:喜欢质优价廉的东西,时间不值钱,低门槛操作。
这里说下,视频为何特别好下沉。
视频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是视频维度丰富,是图、文、音的综**,看起来让人感官更容易受到刺激,更容易上瘾。
第二个是看视频门槛低。相比文字、音频,图片,眼睛观看的成本更低,不需要你花更多精力,你被动接收就好。一躺下,乐呵半天就过去了。
更不说视频中的推荐算法了,目的就是让你持续愉悦,让你上瘾。
当你时间充裕,无处打发时,小视频成了最好消遣的途径。
17、开拓自己的事业,该做什么领域
我们常见的,如果自己做事业,就尝试做这四个领域。
1)被忽视的领域,比如绿色农业。2)不敢做的领域,比如珠峰南极探险旅行。3)别人不能做的领域,重资产的下沉市场出行。4)别人做不好的领域,比如茶叶标准化的小罐茶。这属于理论正确,实际指导意义偏弱。
我觉得一定要做自己深耕的行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点。
18、说说「副业」
所谓副业,和主业相对,副业的前提是你一定有主业。
如果只有主业,收入太单一,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特别是三四十岁了,失业意味着退休。
所以副业是在主业开展时,进行探索的,是一个骑驴找马的过程。这样对个人风险比较小。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副业影响到主业。在其岗位,还是要做好岗位的事,否则主业丢了,副业还没有成长起来。得不偿失。
当副业有稳定收入后,甚至超过主业后,你可以把副业变成主业。这就是被动创业的过程,是成功率极高的一种方式。
19、我们也谈到了95后,00后
不懂这个年轻群体,可能会失去很大一块市场和机会。
95后、00后的有自己的特点,如提前消费,文化自信,精神孤独等。
因为这个群体,出生的环境优越,没有贫穷过。他们生下来,就觉得消费就是这样子,就应该提前消费、提前享受等。
因为这个群体,出生在中国经济极大发展、中国国有品牌繁花似锦的年代,他们有很强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所以他们很推崇很享受国有品牌的东西。不像70后、80后,对自己文化很自卑。
他们精神孤独,所有他们喜欢寄托于名人、电视剧、电影、文化艺术品等。他们借助这些媒介,形成强大粉丝阵营、形成集体。这让他们能很好的找到存在感、归属感。
20、关于「老年群体」
相对年轻化的群体这一头,老年群体是另一头,这也是非常庞大的、孤独的群体。
糖豆,就是借助老年人,网络一批老年用户。来解决他们交流、跳舞的问题。用户量和收入非常健康。
老年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市场,需要有更多的产品产品或服务来服务他们。
21、关于「real鲜食」的获客
大家还针对现场创业者的初创产品“real鲜食”做了获客上的建议。
1)和线上微信群、社群合作,免费做宠物饮食的干货讲座。对有兴趣的用户,再转化成购买客户。私域流量玩法。
2)找线上群主合作,让他们做合伙人,代销产品后高额返佣给他们,给他们让利。代销玩法。
3)做话题性的活动。比如北京找100个宠物奶妈。给予一个月的鲜食**试吃期。试吃期间,唯一的要求是把试吃感受分享到群里、朋友圈里。口碑玩法。
等等。
现场内容远比这里记录的多,很精彩。这里只挑了一部分的整理记录。并且交流会主题很明确,只是我这里按照观点的粒度进行了拆分,所以很碎。
如果想参与这个活动,可添加我好友,和我说明,我把组织者推荐给大家。
但你也要明白,以上说的都是错的,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