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这么一张图,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人在转,如下:

其实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我开始还以为是某个无聊的人专门为了搞淘宝YY出来的,直到我看到了微博发布这篇内容的时间,4月份。。

说实话,我还真有点震惊。

“时间上提前预估异常精准” + “10年的数据在回归曲线上的拟合度将近为1”

光就这2点,就够让吃瓜群众觉得深信不疑了。

其实我刚看到的时候还真有点信,但是我不敢妄下定论,说淘宝一定造假。

至于到底有没有造假,这个问题就像黑盒子一样,无从考究,只有阿里自己知道,或者只有阿里中的一小撮人知道。

因为哪怕造假,请注意这是假设,你也是绝对拿不到这些数据的。不然阿里岂不是成了消费者、媒体、友商的众矢之的了?所以这些数据的保密性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我们无法从数据、证据层面正面这件事的真假。

那我们分析下阿里是否有作假的动机以及作假的历史。

其实电商平台大都有做假问题,17年就发生过互掐。

当然这只是互掐,是否真的作假也依然无从考究。

我们可以讨论下相对来说概率较大的一些事:

1、淘宝商家的刷单行为

虽然我知道现在淘宝抓刷单抓的很严,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刷,因为不刷就没希望,刷了至少能搏一搏,所以刷单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店铺还是会刷,只不过刷的少了,刷的频率低了。

2、数据统计口径不真实

下面这张图是网上看到的:

还有预付金,提前支付的也被统计到双11那天的gmv中;

数据的统计口径也是值得玩味的,我们不能说其造假,只是统计口径的方式有较大的争议。

3、公司内部的目标必须达标

对淘宝自己来说,也必须要达到这个数据,大家都知道每次活动,公司都会制定KPI,比如今年双11要达到多少GMV,达到多少订单、多少活跃用户。。

那么从淘宝角度来讲,双11面临京东、拼多多等多个强力竞争对手时,是不允许输的,不允许不达标的,说轻了只是一次活动不达标,说重了那是影响淘宝作为电商第一平台的地位的,无论对消费者、厂家、品牌方、供应商。。来说。

所以哪怕真实没达到目标,我觉得淘宝也会通过自身技术去“调整”数据,来达到目标。

小平台不一定有这种动机,但是越大的平台越需要拥有品牌的绝对主导权,他的动机更强烈。

所以最后我们会发现有没有造假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既定的数据目标是一定会被达成的。

而且这个数据会一年比一年高,不然要是哪一年同比下降了,你可以想象下媒体会怎样铺天盖地的”看衰“淘宝?而捧pdd?这是一种政治正确,不容被质疑的。

其实我发现淘宝已经开始在弱化双11总GMV了,这次双11结束后你会发现很多平台并没有多少报道双11淘宝战绩的文章和新闻,远没有前几年那么高调,我猜测的是,一方面双11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逐步会有一些瓶颈出现,未来指数级的数据增长难度不小;其次也是在降低消费者的预期,让大家弱化对于总GMV的关注;当然最重要的,对淘**说,这已经是一个常态化的活动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