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俊杰、YH、MS
来源 |馒头商学院「ID:mantousxy」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直播”,即可享受0元免费看直播福利,更有《全域增长知识地图》44个模块、618个知识点限时免费领取!
近几年,咖啡已然成为市场与资本青睐的又一饮品。许多新品牌试图在咖啡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其中,创立于2015年的三顿半,迎着新消费的浪潮,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咖啡界当之无愧的黑马选手:
2019年天猫双11,三顿半开启预售的第一个小时卖出60万颗,双11当天销售额超2018年全年,打败稳居NO.1长达10年的雀巢,登上天猫咖啡类目榜首,也是首个登上榜首的国货咖啡品牌。
今年天猫618期间,三顿半跃居天猫618冲调大类销量NO.1,雀巢、星巴克均排在其后……
9月2日,据36氪报道,三顿半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
一个成立不到5年,尚且还算小众的新消费品牌,为何发展如何之快,又是如何得到消费者宠爱的呢?
做对品类差异化
在三顿半出现以前,中国咖啡市场,按单杯售价划分区间,咖啡大概可分为以下5类:
精品咖啡,主打现磨,单杯均价40元左右,门店少,价格偏贵;
连锁咖啡,以星巴克为代表,单杯均价30-35元左右,价格略贵;
品牌外送咖啡,以瑞幸、麦当劳的McCafe为代表,15-20元左右;
便利店、自助机咖啡,以711、便利蜂为代表,10元左右,口感偏差;
速溶咖啡,以雀巢为代表,2元左右,口感偏差,糖分高,不精致;
优质的现磨咖啡,即便口感上乘,但受制于略昂贵的价格与门店距离,始终无法让其将口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实现快速裂变,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不仅主观感受如此,客观数据更是直接证明。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咖啡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提到,中国速溶咖啡市场占比高达72%,其次才是占比不过18%的现磨咖啡市场。
而速溶咖啡,尽管足够便宜,市场庞大,却又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精致、口感与情感共鸣等方面的追求。
在产品定位上,三顿半填补了速溶与现磨之间的定位空白,从咖啡品质与便捷度入手,主打“精品速溶咖啡”的品类。
三顿半创立于2015年4月,是湖南长沙的一家公司。一开始,三顿半将销售渠道放在线上,在网店卖挂耳咖啡。但是因为产品没有什么特色,所以销量表现一般。
同年10月,三顿半推出第一代产品“挂耳咖啡大满贯套装”,包含手冲壶、马克杯和8包挂耳,上线一个月就在网上卖出3000套。
2016年夏季,因为天气炎热,热水冲泡的挂耳咖啡销量增长趋缓。三顿半随后推出第二代产品“冷萃滤泡咖啡”。不过因为需要冷藏,须得等待10个小时以上。
推出挂耳咖啡大满贯套装和冷萃泡咖啡后,三顿半的销量有所提升,但是这些并不足以形成产品的护城河。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许多同类产品。
亟需建立产品护城河的三顿半,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2018年,推出明星产品“超即溶咖啡”,一炮走红。
据官方介绍,这款超即溶咖啡,是由其研发的LABS无损风味萃炼系统,将精品咖啡萃炼成粉末状而成。这种提取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咖啡原有的风味,区别于传统速溶,口感更接近现磨。
并且,在热水、冷水、牛奶、苏打水等任何液体中,这款咖啡都能实现3秒速溶,这打破了传统速溶只能搭配热水的限制,同时又比传统冲泡更节省时间。
在定价策略上,三顿半将咖啡单品售价定在5-10元,与其他咖啡品牌做出差异化,刚好填补了当时咖啡市场价格区间的空白。
更低的单品价格,不打折的口感,更便捷的获取方式,刷新了公众对速溶咖啡的固有认知,也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从而实现了更快速的社交传播与营收增长。
品牌硬核创新力
1、产品创新
随着以90、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进入咖啡消费主战场,年轻消费者成为新品牌需要抓住的重点人群。
年轻群体追求的个性化、便捷、口感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共鸣,让品牌必须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新动作,做出产品差异化,才能应对消费需求的更迭变化。
觉察到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三顿半调整产品线,根据烘焙的深浅,推出6种不同口味的超即溶咖啡,标上1—6的编号。
尽管每款咖啡都可以添加任何饮料,但是三顿半还会为用户推荐每款咖啡搭配某种液体的喝法。用户可以根据官方推荐冲泡,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自行搭配。
虽然6种口味已经比较丰富,不过时间长了,消费者也容易倦怠。因此在6种基础款之上,三顿半还推出了0号隐藏款咖啡。
0号咖啡主要是和咖啡师的合作款,或是其他品牌的联名款。这在无形中不断刺激着消费者进行购买。
此外,三顿半没有像其他速溶咖啡那样,添加奶精和糖等成分,饮用也比传统速溶咖啡更为健康。
2、设计创新
如果说在产品技术上,三顿半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设计包装上,三顿半同样别具风格。
一般的速溶咖啡,采用的都是塑料袋包装。三顿半并没有选择这种包装方式,它把咖啡粉放在像乐高一样的迷你小杯子中,杯身采用黑灰、淡红、亮黄等多种鲜艳吸晴的颜色,以此区分。
这些迷你杯可爱讨喜,风格清新,具有显著的辨识度。用户一眼看到,就知道这是三顿半,从而和其他品类的咖啡形成差异,加深用户的印象。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迷你杯看起来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迷你杯的设计花费了三顿半半年的时间,并为此申请了外观专利。
这种高颜值的迷你杯,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在年轻人中间十分受欢迎,以至于有的年轻用户单纯只是为了包装而下单。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二手电商平台上,甚至还有专门卖三顿半的小空杯,用户专门购置用以收藏。
同时,视觉设计营造出的高级感,也很容易激发年轻消费者强烈的拍照欲望,让三顿半的“成图率”一路走高。
馒头商学院导师、新消费知名投资人黄海曾提出过“成图率”的概念:
“审美红利与成图率直接相关,后者是指每一百个购买产品的用户,百分之多少会自发地拍照分享,这个指标能够侧面反映新人群的审美倾向。”
据报道,三顿半的成图率远高于一般公司,很多腰尾部KOL和素人都是主动拍照、拍视频分享至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三顿半的用户原创内容。
消费者的每一次拍照,每一次分享,都是在增加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触点。这在无形中,也为三顿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流量。
颜值吸引的不止是消费者,还有电商平台。2018年三顿半咖啡刚上市,三顿半的质感和美感就吸引了天猫团队的注意。
而据天猫工作人员分析,长期以雀巢为首的速溶咖啡市场,已有近6年没有出过新品。市场亟需新品的出现,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刺激并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
因此,天猫团队邀请三顿半加入天猫旗舰店,并给予了流量扶持。凭借出色的颜值和产品定位,三顿半,正是在这样的新风向与大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成功占领了年轻消费者的心智。
3、玩法创新
让用户自发拍照并进行传播,颜值是一大因素,玩法同样也是动因之一。而玩法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喝法,一种是迷你杯DIY。
前文提过,三顿半的即溶咖啡,可以搭配多种饮料。这就激发了许多年轻用户在生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自己去调制咖啡。
冲泡调制咖啡本身,对咖啡爱好者而言,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用户亲手DIY的方式产生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促使他们会通过照片/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动手制作咖啡的时刻,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成为一次日常记录,一种社交符号。
年轻一代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往往会借助于高颜值的产品来表达。因此,与其说是在晒咖啡,不如说是用户在晒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对某种美好生活方式的偏好与追求。
除了创造新喝法,迷你杯DIY也同样成了用户乐于改造的物品,花式复用迷你杯成为一种别样的潮流。
把多肉栽进迷你杯里做成一个小盆栽,将杯子串起来做成钥匙链,给小孩当玩具,甚至是放在屋子里当摆设……用户大开脑洞,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玩法。
而“玩”的过程与结果,自然也会被用户以拍照/拍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如今,在抖音、小红书、微信、微博等平台,可以看到各种三顿半的混搭DIY视频。
这种玩法在多个渠道被反复利用并被加以强化,进而影响到三顿半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新用户在看到并下单购买后,又将有一部分人在社交平台进行新一轮晒图分享,如此循环,形成闭环营销。
4、消费场景创新
在使用的场景中, 三顿半会强调自己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户外、登山、出差、旅游当中,而他们引导普通用户拍照,多是在户外进行。包括投放的KOL,也是以旅游博主为主。
因此,如果注意观察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三顿半晒图,你会发现,户外图片的比例通常比室内要高。这就和星巴克、Costa等咖啡店区分开来。
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咖啡一般是在门店或办公室里饮用,很受空间、时间和门店距离的限制。
而三顿半,在使用场景上,填补了星巴克“第三空间”之外的空白场景,争夺居家、办公、旅行、野餐、出差等更多碎片式的场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为目标消费者营造,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的具象感觉。
三顿半的创始人吴骏曾在采访中表示,“随着咖啡消费向家庭、户外、旅行这些消费者喝不到或不方便喝现磨咖啡的场景延伸时,速溶咖啡似乎才是市场的主流渠道”。
如此一来,即便星巴克依然是许多消费者的心头好,雀巢依然是速溶咖啡界的品牌巨头, 也不妨碍另辟蹊径的三顿半在自己所属的品类中,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寻找重要口碑传播者

1、下厨房app冷启动
2、寻找品牌领航员



对线下场景的探索


图文编辑:YH
馒头商学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馒头精选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