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18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虽然活跃玩法更新了,但我从排名圈子里得到了很多做项目的资源,也认识了一些靠谱的朋友。
互联网是一个大江湖,这里的玩家身怀各种绝技。有人抓平台漏洞大薅羊毛,有人一段代码截流上千粉,有人抢热点信息变现数万,在这个江湖里混的,果然都有几把刷子,在这以前,他们的一些玩法我前所未闻。
这这时间段我开始尝试其他的平台玩法,像百度知道引流,破折叠技术,老问题采集留广告,借助热点批量化做影视号等玩法。
像百度搜索引擎引流玩法,豆瓣上百度首页引流,知乎上百度首页引流,贴吧上百度首页引流等玩法。
脚本软件话术玩法,易语言软件辅助做项目,Z册机使用,jie码平台,兴趣部落引流等。
18年是实践的一年,有一些引流玩法我花时间测了出来,还有一些玩法摸不着门道,我刚进入网络圈的时候,对这些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反而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引流这一块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尽管当时我有着活跃群的高收入,但现在想来,我应该是抱着未雨绸缪的心思,假如一个玩法死了,我还有其他的路子可走。
这其中,我是走了不少的弯路,过度的分散精力在各个领域,但收益也很明显,我开始悟明白一些互联网的底层逻辑,对流量的感念领悟的更为深刻,这为我以后的路子铺垫了很扎实的基础,毕竟互联网人真正难熬的是入门几年三五年的时间点,最容易迷失发展的方向。
18年,是我在互联网上成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进入19年,收到追梦邀请,追梦是最开始带我做无货源的老师,我和他关系很好,经常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看法。
前往河南郑州和追梦合伙做DNF工作室,彼时的追梦已经从无货源行业脱身,开始尝试线下工作室,操盘游戏项目。
三个月时间亏掉二十万,迟迟看不到收益,最终无奈散伙,狼狈回到广州。
这是我踩的比较大的坑,过于盲目扩张,完全忽略精益创业的想法,做什么都凭借脑子一热,没有详细的商业计划。
回到广州后,开始陷入迷茫,19年的互联网形势不是很好。
往年如潮水般迸发的互联网项目今年突然静默下来,就像给所有网Z人泼了一盆冷水,大家突然开始沉默。
很多人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有什么新鲜玩法和风口。
就是在这一年,一大批互联网玩家开始退场,他们对以后的发展彻底迷茫了,也许这就是寒冬吧,剩者为王。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反而开始琢磨我要做什么,我未来几年要从那个方向走,什么是可以长久玩的项目。
从新开始,布局一些长远的东西,谋划一些可以做五年十年的长久事业。
(八)
闭关一个月,最终摸索出做优质内容的道理。
做内容的人都活的很好,在未来几年,能持续输出内容的人会成为稀缺品,对于平台来说,内容创作者是平台最重要的财富,对于用户来说,做内容的都是行业专家,自带信任的IP。
在互联网做内容是绝对饿不死的,信息过度溢出的时代,优质内容反而成为了稀缺品。
知乎一篇万赞回答就是上百万的阅读量,和资讯类平台不同,这些阅读量的价值更高,更具备商业价值,这篇回答可能引流几万的精准行业粉丝 ,这些粉丝可能产生六位数的变现收益。
互联网逐渐走向规范化,成熟化,以往很多简单粗暴的项目门槛越来越高,入行的难度越来越大。
大家都习惯了玩快钱的项目,突然开始做些落地长远的项目,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就是很多人退场的原因。
快节奏的时代里,我选择了做慢内容,内容是个人创业者少有的创业方向,一个精通内容的人本身就能支撑一家公司,比如很多知乎大V和公众号号主。
做内容,无非是音频,视频,文字。我选择的是文字,文字是最具有穿透力的,
好的文字能像利箭一样插别人的胸口,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拥有文字这样感染力。
音频是文字的具现,视频能承载的内容太少,而文字自带的想象空间让人能体验到各种不同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喜欢阅读的原因,因为文字本身实在太有趣了。
以前我非常厌恶写作,一篇800字的作文让我恨不得抓光所有头发,作为一个纯纯纯小白,我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我认为这是一种修炼。
19年大部分时间,仿佛踩了一脚刹车,我整个人的节奏完全慢了下来,多数时间里,我在默默学习。
第一次写文章,1000字,写了三天的时间,写的太差不敢给人看,默默的存在电脑里。
或许我是有点笨拙的,对文字完全没有敏感度,开始写的一些文章完全像是奶牛一样,要一点点从头脑中挤出来。
脑海中仿佛多了小人,经常踢着我的脑袋,“嘿,你这个笨拙的家伙,你个愚蠢的凡人,写作这种高大上的事情完全不适合你,放弃吧”
我不管不顾,默默学习。
写作第二个月,我开始发现一些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尽管文笔仍然笨拙,但我对写作的恐惧正在满满减少。
写作第三个月,我开始在知乎更新内容,主要是服装搭配方面,尽管之前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我只是用输出倒逼输入,慢慢写。
知乎账号涨粉到5000的时候,因为滥发广告信息,没有研究平台规则,账号被封。
开始第二个账号写作,仍然是个人装配领域,公众号引流了2万粉丝,连知乎带公众号出售,5万元。
这是我从知乎获取到的第一批收入,不是很高,但让我非常快乐。
在写作中我逐渐发现,写作是有乐趣的,越写我的思维和灵感散发的越快,源源不断的素材从我笔下流出。
我开始了第三个账号运营,是护肤美白领域,一个大老爷们写这种东西还挺困难的,毕竟写作对象是女性用户,男女的思维认知天然存在差别。
而开始这个账号运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
但没关系,新媒体内容的创作更偏向整合,只要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小白也能写出行业大咖点赞的回答。
两个月在知乎达成1.5万护肤垂直领域的粉丝,往微信号引流了4000好友。
这号我以六万友情价出售给琪琪—— 一个挺有想法的女孩,个人能力超强,大学里做化妆品就拿到了天使融资,搭建了创业团队。毕业时创业和进入大公司之间有过考量,最终拒绝了阿里的offer,选择了更为艰难的个人创业之路。在运营知乎账号时候认识的她,写作方面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很多人对知乎的了解少之又少,而她让我看到了知乎流量的巨大价值。据她说,这个账号第一个月就变现了6万,目前仍然有源源不断的精准流量从知乎过来,成交转化率之高让她难以置信,从知乎上来的粉丝有不少都是当天成交的。很多人在知乎时候,就被创作者内容圈粉,作者当之无愧地成为粉丝心目中的行家。
其实,知乎的优质内容赋予了平台专业的信任标签,平台又给创作者背书,贴上可信任的标签。互联网生意的本质就是信任,解决了信任问题,成交问题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这样看来,知乎应该是目前互联网上价值最高的流量渠道之一。
还认识一个做知乎的大V,做服务领域的4个人团队,每年依靠知乎变现300万营业额。也有一些做产品的从知乎引流,仅依靠知乎这个渠道完成其他人难以想象的销售额。一个自营大闸蟹的大叔,在知乎随手写了一篇回答,获赞3000,一篇大闸蟹的知乎文章引流了几百人,变现数万元。知乎同时也是知乎付费的摇篮,基本所有的培训机构,不管K12,留学教育,技能培训,知识付费,都有在知乎布局,将其作为流量渠道战场。
医疗行业独角兽丁香医生更是将知乎做为重要流量渠道,其知乎账号粉丝数快抵达300万人,保守估计从知乎引流上百万用户数。
这成绩放到任何一个互联网渠道都是难以达成的目标,假如是百度竞价广告,需要烧出多少资金才能有这么多的流量,而在知乎平台,付出的仅仅是内容创作成本而已。
对于互联网玩家来言,内容是最低廉也是最高效的赚钱资源。知乎是一个未被开垦的伊甸园,鲜花牛奶遍地,有的是精准流量,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内容创作四字就断了引流的心思,放着金矿而无可奈何。
内容创作还真没那么难,掌握固定的方法与套路,就像是做数学题一般,用公式就行,一个月时间小白也能在知乎上写出高赞回答。
(PS:关注知乎写作方面,我写了二万字的内容来展开叙述,在我七万字的知乎运营新书里,感兴趣朋友可以加文末微信找我领取)
我越发的肯定知乎平台的价值,基于知乎的精准流量和琪琪也展开了合作项目。
19年并没有做什么暴li项目,我只是在默默沉淀与修炼,回老家陪伴了父母一段时间,中间在西藏待了一段时间,走了很多寺院,看了很多风景,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滋养心灵,获取内心的宁静。
19年是我网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前,我在大大小小的互联网项目中来回周转,让我收益比较高的有店群,有Q群。其实中间我同样参与过很多大大小小的项目,都不太长久,有的回报率太低,有的红利期太短,都不稳定。
从做互联网第一年开始,我从第一个互联网项目上赚钱,第二年,我找了新的项目,第三年,我又需要找新项目,面对这种循环,我陷入了沉思。
没有规划的发展看起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其实是看不到大厦将倾的危机。
我选择以流量为切入口,选择了做内容流量的方向,从知乎着手,势必要覆盖一个百万级的知乎粉丝矩阵,用三五年的时间达成这个目标,发展内容团队,做流量型资源整合公司。
2020年,我的故事仍然在广州继续。
为了不错过每一次的见面,请记得把我设置为【星标】啊~~
操作步骤如图:
“赞”和“在看”,记得点一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