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1:KANO 模型
No. 1
需求分类
基础型需求
也可以叫必备需求,没有这些功能,业务流程就不完整。
例子:B 端业务的账号系统,没有的话,用户是无法使用的。
期望型需求
这类需求是在业务跑通之后,提升客户的效率,这些功能多一点,客户满意度会高很多。
例子:批量更新等,能有效的提升用户的效率。
高满足型需求
这是用户自己想不到的,如果你有了这些功能服务,可以非常满意;如果没有,客户也想不到,也无所谓。
例子: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即标准作业程序)工具。产品经理对业务和行业非常熟悉后,可以为用户定义标准业务流程,当达到某种条件自动执行,极大的减少人力成本,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需求分类
高满足型需求

需求背景
需求场景化 & 拆分任务
序号 |
场景 |
需求名称 |
需求价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记录所有的操作,避免出了问题,找不到最后操作人员 |
|
|
|
|
|
|
|
|
|
|
|
|
|
|
基于 KANO 模型,进行优先级整理

分类 |
|
|
|
|
|
|
|
|
|
|
|
方法 2:产品价值模型
No. 2
产品价值可以分为两类:业务价值和用户价值。
价值定义
优先级原则
|
|
|
|
|
|
|
|
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终效果
通过「KANO 模型」和「价值模型」,我们很快完成需求拆分,虽然疫情期间在办公需要远程沟通,由于清晰的优先级拆分,得到业务方的认同,产品也很进入开发迭代。
经过 2 周的开发, P0 需求完成上线,业务方立即进入使用。因为了解我们的优先级规划,也没有催命连环 Call,按照每周一个版本的节奏,完成了 P1.1、P1.2需求,剩下的需求节奏逐步放缓,产品经理及时了解业务使用情况,后续版本中增加优化内容。
总结
No. 3
这两个方法能较大颗粒度的判断需求的优先级,能帮你大致排好工作计划。
还有很多需求优先级管理方法,比如说矩阵分析法(重要紧急 > 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满足核心用户需求的优先(二八原则)等。
工具没有完美的,选适合自己的就好。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请关注并帮忙转发一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