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就是一套趋利避害的系统
达尔文对情绪的研究发现,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所有有机体都表现出天生的、有助于生存的情绪机制。这种机制的两级分别是“趋近”和“回避”,分别是应对愉悦和痛苦的策略。消极情绪包括愤怒、恐惧、焦虑、内疚、懊悔、悲伤,这些情绪指导人类抵御或回避某些事物;积极情绪包括共情、快乐、好奇、愉悦、期待、渴望,这些情绪指导人类倾向并渴望拥抱外部世界。
2.情绪是人类行动的指令
如果拿人和计算机比较的话,计算机的决策和行为是由CPU下达的指令产生的,而人的行为是由大脑产生的情绪来指挥的。因为脱离了情绪,人们无法判断一个事件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达马希奥做了一个实验,他邀请了一群前额叶皮层受损(产生情绪的大脑区域受损)的人共进午餐,这群患者会不停的分析不同餐厅的优劣,但是无法做出选择,他们失去情绪后无法判断选择哪一家餐厅对自己更有利。人类需要依赖情绪判断事件有利还是有害,对于产生积极情绪的事件我们认为是有利事件,对于产生消极情绪的事件我们认为是有害事件。如果失去情绪,我们仅仅可以分析不同事件中的优劣势,但却无法产生哪个事件对自己更有利的判断,例如在上面这个实验中,患者不停的分析不同餐厅的优劣势,却无法判断哪个餐厅对自己更有利。
-
通过逻辑推理,而不是主观判断;
-
充分权衡各个因素。
-
损失规避: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难以接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应为同量收益带来正效用的2.5倍。所以大部分人在做决策时往往会陷进沉没成本里,继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 -
鸡蛋理论:人们对自己产出的劳动成果,投入越多,产生的依恋就越深。 -
锚定效应:人们为不熟悉的事物评估价值时,会把熟悉的类似事物或不久前接触的无关事物当作锚,来评估这个不熟悉事物的价值。
-
适应性偏见:也就是常说的喜新厌旧。 -
可得性偏误:认为自己所见,即是这个世界的全貌。这一点对产品经理的影响很大,我见过很多产品经理经常拿自己的偏好代表所有用户的偏好。 -
首因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的偏见,我们第一印象往往会使之后的决策有倾向性。
影响用户分析的过程
用户的情绪是在分析后产生的,那么在用户分析的阶段下功夫,也是能达到改变用户行为的目的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