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产品或品牌的创作,创意人会习惯性从自身体会出发,构思出与文案诉求一致的形象场景,设计师就配合执行出表现。
就像这个系列一,创意人看上去有些满足于点出了个体感受,并且外化到了大家都有体验的一个运动,以为这样就会让人代入或者激活对品牌探知的兴趣。
不够好的性爱就像是:
以为云霄飞车会很刺激,没想到只是很快。
——异物梗色
其实,按目标对象来说,可能会产生两个维度的即视感:一是产品这样点到即止的折射,会让TA瞬间秒懂,这是年轻对年轻的触发,不需要产品到底有什么功能让TA可以慢一点刺激一点。
二是年轻的目标里也会有成熟一类的,这样子虚晃一枪并抓不住TA。你不用创意表达出你的产品会产生什么不同效果,TA可能就会轻轻的绕过去。
所以,做创作也会看出年龄段。在这个阶段做的令你自己欣喜,并在你的同龄也得到呼应,只代表你尝试成长的过程,还不代表你拿捏和透视营销环节的功夫。
对于创作人,这个进步环节或许必须。不然你连转换折射的历炼都没有。虽然你在这个阶段,可能讨厌真实的买卖,只想让人感官上飞起来就好。而且你也有理论支持:我不这样做你怎么会视线下移,看到左下角的品牌名号。
系列二的文案就更有联想了。创意人自是有形象体会,才会找到这个元素转换,可是这样来代入的,似乎只是一种联想,并没有看到你产品的硬,不会有更直接的炸开,这是创作人常常没有细想的,TA以为意会了就自己可言传吧。
不够好的性爱就像是:
满心期待买麦当劳,
打开纸袋才发现薯条软掉了。
——异物梗色
你看我们看到的其它产品的表现,它的利益点体现在激动起来后,抓挠物体时的深深挠痕,入木三分的忘情,这个联想就投射到产品功能上了。我们如果只是打水漂一样,别人就只会看看喧哗,不会递进到品牌。
系列三就更有创意人的神来之笔了。估计苦思冥想下,到底有什么元素联想到体验感的好与不好时,就上了这一条,不好的感受不如自己来,好的感受去这个品牌里才能解决。
不够好的性爱就像是:
打麻将,靠他打出来给你
不如妳自摸来的爽。
——异物梗色
你看这三条折射,均是打的外围。意即当你有了不好的感觉,换个地方就能好起来。至于怎么好,如何好的不同,好到什么程度,因为创作难度倍增,所以创意人就蜻蜓点水了。
这样的文案会影响画面,画面也会反制文案。因为只界定了这样的出发点,所以营销的问题全不在这个角度里,有些文案当TA还没有品牌的营销意识时,TA会停留在只是争执文案的好与坏,设计的冲不冲击上,甚至还会盲动的diss发起人。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