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我们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来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品牌打造方式呢?

每个企业都要想办法找到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不能一味效仿,而且要相信任何企业都有做出好的品牌和营销的可能。
其实我们之前谈过了,好的品牌是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耕耘的,火爆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对各方面条件的要求都非常高,同样的人甚至也很难做出屡试不爽的成功案例,就是因为它受到很多不同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企业最适合的品牌打造思路应如何选择?
每个企业的品牌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呈现出非常有意思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由创始人的性格、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特点、市场负责人的性格、公司的发展思路、公司赶上的商业机会、外部传播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的。是个杂糅体,其中每个因素都会对公司的品牌打造思路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我们创业公司来说,我们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来品牌适合我们自己的品牌打造方式呢?
首先,要考虑的是产品属性,最常见的我们会说2B和2C的区别,产品性感跟产品不性感的区别。
这个里面有个经常会出现的误解:我们是做2B的,不需要花时间打造品牌。还有个会出现的误解:我们这个产品自带PR属性,特别好打造品牌。
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对于品牌来说,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之前也讲过,不是以声量大小来评估的,而是以专业性和综合效果来评估的。2B的企业当然要做品牌,不仅要做,而且很容易做,为什么?因为大多数2B企业都不做呀?你做起来天然竞争压力小。自带PR属性的产品品牌也未必更好做,因为当你卖够了产品的新鲜感之后,随之带来的就是吐槽,新鲜感丧失之后的抱怨,一大堆潜在危机等着你去处理。
产品属性需要考虑,并不是说我们因此判断谁好做谁不好做,而是根据产品属性去加强某一部分。
举个例子:2B的产品,完全不性感的硬件,这种该怎么做?首先,该做的定位、品牌战略依旧一个都不能含糊。其次,用2C的方法做2B的事,试试看,会不会更好玩?intel的灯等灯等灯,再到米其林轮胎的大白。
如果是异常性感的产品,尽量不要朝大家都能想到的思路去发展。尝试做出点差异性,产生落差下的兴趣。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分释放产品PR属性,后期要注意再次激发用户兴趣,提前做好一轮一轮的品牌攻势计划。
常规2C产品,则要想办法出奇制胜,除了产品本身的用户粘性之外,品牌思路上要注意的是:想象力。用更大的想象力去拓展产品的品牌空间。UBER的一些品牌活动,一键打船、一键打飞机,等等是这类的案例。
其次,要着重考虑创始人的调性和情况。早期阶段,创始人的性格跟品牌的性格绑定的很紧密,而早期公司里,很多创始人自己就亲自参与品牌的调性制定和品牌定位。所以,创始人的性格和他的一些情况对品牌的影响很大。
往往我们在定制品牌思路的时候,如果创始人是一个主动的、热情的、自我PR能力很强的、热衷外在活动的、敢于尝试的性格,我们的品牌调性就不妨定制的大胆、活泼、想象力强一些。
如果创始人很内敛,甚至极少公开为品牌背书,也很介意过度的曝光。那品牌的思路就以稳妥和加强第三方口碑维护为主。
如果创始人缺少故事性,并无给品牌加分的背景履历,但支持品牌的完整搭建和各种尝试,建议思路上可以更放得开一些,对于外部资源的引入,和外部资源的共享,借势营销等花大力气研究。
另外,不管什么样的调性,都不是市场负责人自己捏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团队的情况,萃取提炼出来的。
关于第一点,产品的属性,这里有一篇我之前写的文章,可以辅助解释。
再次,我们要考虑经费。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也是很多创业公司很为难的问题。到底匀多少钱在这个件事上,跟我们的思路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创业公司跟我提到钱的问题的时候往往是这样的两种表述方式:
1、我们不缺钱,就缺好主意(或者好人)。
2、我们创业公司,没钱,尽量把钱花在能带来转化的事上。
很有意思的两种表述。我不知道你们所在的企业是什么风格的,这两种表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品牌思路。没有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之说,只是钱在这件事上起的决定性作用很大。有些的公司融资很多,对“烧品牌”抱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往往期待速速见效。思路上建议走“放烟花”式打造思路,集中各种资源、内容和渠道,在某一个时机爆发,主要思路是打知名度和清晰的品牌传达。知名度是第一要务。对于第二种公司来说,思路上则尽量多做一些杠杆率比较大的创意、社群营销等。思路上主打品牌的忠诚度,聚集部分忠诚用户是第一要务。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从头到尾说品牌,是件挺奢侈的事,更多的时候大家说的是市场、是流量转化、是PR,但是一家公司想做大,越早思考品牌越有益,因此我这里说的,都是品牌结合创业公司实际情况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最后,我们还要考虑用户。到底这一次我们要做给谁看?这个问题决定了这次的思路是什么样的。大部分情况下很多人会告诉我说:我们想做给所有人看。对不起,所有人太多了,大家看不到。你先想清楚,如果一定有人看到感受到,他们会是谁,你们希望会是谁?这个人群尽量的小,尽量的精准。然后去想他们究竟在哪里,出现在哪里,他们对好的定义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如果你是他们,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倾向于喜爱这个产品。一次次的模拟之后,思路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四个角度的得出来的结论,可以分别列在一张白纸上,分别看看都有哪些要素,然后把四个部分的结论结合起来,组合成一个最优的、最适合你们公司的品牌思路。这个思路未必要特别详细,更未必需要有什么具体的打法,不需要为之付出什么,所以不要怕,大胆的去模拟去想,最后在你的那张白纸上得出的一些关键词和结论,你会很惊讶。而那个模糊的,正在呼之欲出的,就是属于你们企业的品牌思路的最初模型。
有了这个模糊的概念和思路之后,再用我之前那个固定的流程提问自己。这里也可以介绍一个新的筛选思路:
1、公司是个什么风格的公司?热情?冷静?或者什么形容词。
2、创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易于分享的?内敛不适合公开露面的?
3、用户在哪里聚集?创业论坛?电影院?校园?
4、半年内我有多少钱可以做事?没有?还是有多少?
5、公司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高智商?情怀?口若悬河?
6、基于以上回答,哪些事情是我短期内不用考虑去做的。内容上有哪些不做,渠道上有哪些不做,剩下的可以做的,我怎么组合。
量体裁衣,是所有品牌营销类书上都没写过的,今天我在这里重点讲。如果量体裁衣不会做,一个企业永远也“仿”不出好的品牌和营销。所有的营销理论和书之所以会给人“你说的都对,但是没什么卵用”的感觉,就是没有做到量体裁衣。
今天内容大家尽量多花时间揣摩,学会量体裁衣才算真正搞懂了品牌。各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千万不要刻舟求剑。
接下来的时间。想做个发散讨论:创业公司做不好品牌的原因里最主要的可能是什么?
我觉得大家对于创业公司的品牌痛点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公司内部的沟通,一个方面是公司外部的换位思考。说到底其实都是我们的训练换位思考的部分。就是为什么策略换来换去?为什么跟创始人沟通不好?为什么觉得创始人有毛病?我觉得是内部的沟通交流存在问题。对外部呢,是为什么我们老做出自嗨的东西?我们老不了解我们的用户?是因为我们的换位思考和我们的情商训练没有到位。
那么总结下来一点的就是:大家认为的非常重要的痛点其实是在于交流和沟通。
今晚这个问题,大家可深思。你所在的公司,最大的品牌发展阻力是什么?是不是你自己?你的沟通和表达,不管对内还是对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参考阅读文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