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007

来源 | 公关界007(ID:PRCN007)

2018年新年伊始,习大大在新闻联播上发表一年一度的新年贺词。值得一提的是,在习主席的贺词当中,感慨“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习主席不仅强调了普通人民要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指出老百姓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操心事。

从“人民”成为今年新年贺词中的高频词,习主席强调“普通人最伟大”的背后,足以看出,小个体和普通群众已经日益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然而,如何将习主席**提及的“关注老百姓”真正落地?除了给予硬件上的支持,将老百姓声音传递上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我们日常所听到的老百姓声音都是来自媒体,因此媒体作为人民的“传话筒”,无疑在为群众发声方面具有重大责任。

但是,现在的媒体真的在关注普通群众了吗?

近些年来,互联网热点跟风报道大行其道,有的媒体盲目追求所谓的热点,较少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不少以探究真相为职责的传统媒体,缺乏优秀的深度报道,让真相扑朔迷离,因此在媒体圈出现不少关于新闻真相缺失的声音,这引发人们更加渴望寻找真相、逼近事实。

值得欣慰的是,仍然会有媒体不忘社会使命,坚守着对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在江歌案呼声高涨之际,澎湃新闻以《江歌母亲和刘鑫见面始末》,腾讯新闻局面栏目以《王志安对话东京女留学生遇害案》的报道,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不偏不倚,不受其它情绪化声音的引导,让大众自己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

然而在媒体都积极涌向娱乐圈、大事件,迎合大爆点力图创造十万加的时候,还有人来关注社会上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小人物吗,来帮助他们发声吗?不过庆幸的是,我看到了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以普通人的故事为报道,多年来用“关注”的力量传递社情民意,源源不断地进行第一手报道,展现了具有担当的媒体责任。

1

基于人性的洞察对于媒体来说不可或缺


对《中国人的一天》的关注,也是因为近日在微信群热传着一条关于《中国人的一天》的H5广告,才发现这档栏目,原来从2010年的第一期到2017年12月29日,已经坚持报道了八年,累计推出2920期,58349张图片、2917000个汉字。北到漠河的哨兵,南到以岛为家的三沙人,西到帕米尔高原的警花,东到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赫哲族小渔村村民。

 

跟几个媒体朋友交流后,我们也感慨,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冲击下,不少传统媒体被迫转型或者倒闭,在看似快餐式热点远比深度报道更有关注度的语境下,《中国人的一天》能够坚持做八年实属不易。

 

为什么腾讯新闻一个栏目能坚持做八年,累积海量“事实”数据?

 

经与《中国人的一天》栏目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得知,以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展示天南海北、千差万别的生存状态的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栏目,之所以坚持到今天,一方面是腾讯新闻工作人员对于光鲜行业背后的艰辛和痛苦的洞察,他们每个人都想活得有尊严,但生命的尊严只能来自自己。

 

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百姓,每个小个体都存在着困惑和彷徨,拥有不为人所知的温暖和幸福而非一味抱怨,以及对生活抱有渴望和美好的向往。他们用看似无聊枯燥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大梦想,然而这一切,并不为其它大城市生活的群体所知。

“另一方面,反观大城市生活的人们,由于触及房贷、工作、婚姻等等问题,导致他们城市生活的压力陡增,伴随着这一系列压力的不断发酵,这些人群经常产生积愤与怨念,有时候也会产生逃离大城市生活而放弃自己梦想的念头,去年网络流行的‘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负责人分析道。

 

因此,腾讯新闻用《中国人的一天》来真实地呈现普通的生活现状——通过每天更新一组图片,记录普通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默默奋斗的简单而平凡的一天。用影像和文字,忠实记录、还原事实,放大平常的个体,拉近天涯海角的距离——延伸其它城市的读者的五官感知,让他们可以看到境遇相同或不同的人生百态,可以收获感动,找到“生活没有高低,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的共鸣;也引发受众对社会的思考,找到坚持自己小梦想的动力。

2

瞄准每个小小的个体:

每一个普通人的伟大值得被记录


这两天也在回顾《中国人的一天》过往的报道,不难发现,一直以来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栏目坚持对每个渺小的个体进行关怀报道,从首次采访到后续回访,记录了诸如北京打拼的外卖小哥黄丹、北影厂门口等戏的群众演员野狼、从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到流水线工人转型的聋哑女孩代静瑶等,坚持为每个细小的人物和环境去努力。

其中,以《他六上悬崖村采访 照片改变400多人命运 | 中国人的一天》为代表的,关于悬崖村的系列报道可谓最为震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几篇报道真实还原了聚集72户人家,400多人口的悬崖村。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每一个家庭吃不好睡不暖,看似没有大人物、没有大景点的“新闻”,《中国人的一天》却主动贴近他们的生活,用图片、航拍、视频、直播等呈现生活其中的人们如何用破藤梯与外界联系的现实。

据了解,得益于新京报联合腾讯新闻在《中国人的一天》为悬崖村进行持续报道,并通过联动腾讯公益和当地爱心人士、权威专家学者,商讨解决方案,在多方力量——媒体、政府、企业各方力量帮助之下,让这个渺小村子获得足够重视,为悬崖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从默默无闻到举国关注的悬崖村,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一个没落的小村成了个网红村,藤梯换成钢梯,人们可以上网可以吃上肉,学生告别没有食堂没地方洗澡的生活…..悬崖村也在慢慢变成一个旅游胜地。

 

正如习主席提及的“幸福感”对于普通人的重要性,《中国人的一天》对悬崖村报道也以“提升幸福感”为内核,放大每一个用户的价值,让普通人民产生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自觉承担媒体责任,依靠像《悬崖村》这样的深度报道,《中国人的一天》用实际行动实推动社会进步。

3

腾讯新闻以优质内容塑造

“坚持陪伴”的品牌形象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常常以小人物的日常点滴、喜怒哀乐为切口,对小人物的关注既是媒体报道的需要,也是体现新闻品牌社会责任的担当所在。在新媒体时代,普通群众生活和大众情感世界日益被“放大”而容易引起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像腾讯新闻《中国人的一天》这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小人物报道自然备受青睐,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一个资深媒体人曾经分享到,《中国人的一天》正是发挥了“关注”的力量,一直关注每个平凡、普通的个体,这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报道初衷与习主席强调的社会责任理念不谋而合,通过不断挖掘普通人的伟大,呈现普通群众的生活,由此记录变革中的中国最真实的一面。

 

除了有内容上的共鸣,深究《中国人的一天》获得受众持续认可的根源,离不开背后其品牌力量的支撑。一直以来,腾讯新闻以“坚持事实”为品牌主张,这就决定了其对新闻事实真相的严格把关,奠定了媒体专业和坚守内容的基础。

除了《中国人的一天》,腾讯新闻旗下的其它栏目,包括《谷雨实验室》、《和陌生人说话》、《活着》等,都展现腾讯新闻在媒体专业和内容上的坚守,这些栏目通过日复一日地发现、延续、更新,时时刻刻关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把许多被掩盖的故事公之于众,而不去盲从网络信息。

 

腾讯新闻凭借敏锐的嗅觉和温热的内心,去发现需要帮助的小人物,更是用小人物的故事重新定义这个世界,传播社会的正能量,将传递现实呼声的责任担得越来越稳。正因为有这样坚持事实的品牌主张平台和内容,用落地报道传达品牌理念,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诉求,关注个体、记录个体生活、承担媒体责任、展现人文关怀和陪伴。这无形中重拾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赖,腾讯新闻也获得了用户对自身的认可,累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

 

我相信,对于腾讯新闻而言,在坚持报道中不仅仅是加深用户对腾讯新闻“坚持陪伴”的品牌印象,也是凭借关注的力量打造一个有媒体责任、有温度的新闻品牌。


欢迎小伙伴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