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毕业,英国皇家园林设计师协会,拿50万年薪。
这些光环他通通舍弃,坚持回国下乡种树、养鹅,如今变身800亩农场主!
01
本科,北京林业大学。
硕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毕业,英国皇家园林设计师协会,拿50万年薪。
这些光环他通通舍弃,坚持回国下乡种树、养鹅,如今变身800亩农场主!
01
放弃50万年薪回国,回国修复家乡山水
刘晓, 从小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他成绩优异,机灵活泼,深得长辈们的喜爱。
高考时,他几乎没有怎么努力,就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
顺顺当当过了4年之后,他又申请攻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留在了英国皇家园林设计师协会实习,年薪50万人民币。
这让刘晓老爸高兴坏了,自家儿子看来拿绿卡、娶媳妇、生个混血孙子指日可待!
原本刘晓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那年春节刘晓没有回国,留在唐人街单身公寓里吃着泡面。
楼下传来了一阵歌声,几个粗犷的中国汉子大声嘶吼:“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
这让吃着泡面的刘晓哽咽了,他强忍住眼泪,抬头望向窗外的星空,此刻身在异乡倍感孤独!
当他把回国的想法向朋友透露后,朋友忍不住吐槽:”你回去一年能挣到50万吗?再说了,英国空气、环境都好,将来孩子可以自在地爬树、去河里捉鱼,可以光着脚跑在草地上,也不用担心吃的有问题。”
刘晓听了这番话,不仅没打退堂鼓,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生态修复技术去减少国内污染,修复家乡山水!
没过多久,刘晓就递上了辞呈,订了张回国的机票,准备在国内闯出一番事业!
(英国农村环境)
02
跟父亲借钱创业,到处考察土地项目
“青岛其实是个缺水的城市,年降水量不足500毫升,不到伦敦的三分之一。”回国后刘晓做了一番调研,到处考察创业土地项目。
他想到了一种生态平衡模式,就是种树+养鹅模式,鹅可以吃树下的杂草,拉下的鹅粪能做为树的化肥,产下的有机鹅蛋可以卖钱。
他为自己的想法“拍案惊奇”!不料,马上被现实打垮!
因为他兜里的钱还真不够买块地创业!
无奈之下,他只好找老爸借钱,刘爸逼问他:要这笔钱是去买房还是买车?
刘晓说:”都不是…是用来买地的。”
刘爸高兴坏了:“儿子,行呀,做房地产赚钱呀!”
创业资金到手后,刘晓在即墨承包下了800亩农田。
刘爸兴冲冲去看,发现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块地!气得连饭都吃不下!
虽然父亲不太理解,但地终归是买下来,刘晓想着决不能荒废它!
于是他在这里种上雪松和红枫,还养了2300多只大鹅,完全是散养,让大鹅来吃杂草,再用鹅粪为树上肥。
更在这块地建了一个集装箱,从家里拖来一个箱子,里面装着衣物、洗簌用品,准备长扎于此!
(集装箱就是刘晓的房子)
03
创业艰难,且行且珍惜
为节省开支,很多事情刘晓都亲力亲为。
早上6点起床, 晚上7点休息,除了一日三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巡查农场。
曾经,他在英国开拉风的保时捷跑车,来到这后却只能开拖拉机。
而之前,他只在电视里见过拖拉机。
为了尽快上手,他只得拿着说明书自学,竟然也学会了!
不仅如此,连生态园里一个60多岁的大叔都是他教会开拖拉机的!
刘晓每天都住在自己的农地里,卧室、办公室全是集装箱改装的。
冬天天气冷,他就在集装箱周围裹一层毛毡来挡风。
最让刘晓为难的是,生态园里没有淋浴设备,一周都洗不上一次澡。
原本帅气的发型很久没打理了,活生生从俊朗小哥变成了邋遢大叔!
有一次几个同学来看他,在地里转了一圈,看着四处透风的厨房,时不时有风沙吹进菜里,眼泪都快夺眶而出!
(早期厨房)
“刘晓!你说你过得是什么日子嘛?!””有困难就吱声!”同学一人一句议论起来。
刘晓正好手机坏了,还没空去城里维修,同学临走时送了一部手机给他。
过了一段时间后,刘晓发现每天自己家的鹅总有莫名其妙死掉的。
这让他想不明白,于是经常晚上到鹅棚里蹲守。
渐渐发现,原来是天气变冷了,夜晚鹅都聚在一起取暖,最里面的鹅往往因氧气不足窒息而死,或者被压死。
找到原因后,刘晓一连几个月都睡在鹅棚里,只要一看到鹅群聚集,立马上前驱散!
那段时间,刘晓顶着个大黑眼圈,憔悴不堪,但庆幸的是,鹅存活率变高了,下蛋率也高了!
04
给孩子上环保课,生态园成为学农基地
刘晓的愿景是将这800亩土地变为一座生态公园。
公园里有雪松、红枫,也有散养的鸡鸭鹅。树林既可以为周边的工业区带来新鲜空气,又可以建立小型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有机食物。
现在,已经有不少学校注意到了这片生态园!
原来,城市里的孩子普遍五谷不分、葱蒜不认 ,生态园正好可以提供一个有机农业学习基地。
刘晓对学校的做法很是认可,也非常上心。
他经常给孩子们上环保课,并亲自带小朋友中种子浇水,每个小朋友完成任务后,会得到一枚鹅蛋作为奖励。
通过这种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寓教于乐,从小树立要保护环境的观念,这也是他目前所做的事业!
05
听从内心的声音,做你认为值得的事情
刘晓英国硕士,30岁出头,正是大好年华。
他敢于放弃优渥光鲜的工作下乡种树,静静期待着10年后的盈利,丝毫没有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焦虑、恐慌!
我想起剑桥女博士江宇虹,放弃戴尔提供的百万年薪,义无反顾租下20亩荒地,从一开始麦苗都分不清,到后来用IT技术帮助农民种植,最终年收入破亿!
我想起清华博士后石嫣,从最初的五谷不分,到后来竟能浇水、耕地、播种,甚至开拖拉机,最终成为百亩地庄稼人,年入800万!
我想起北大学霸杨舒春,不仅放弃外交官饭碗,还放弃西班牙的绿卡、房车,回到乡下养猪养鱼,年销2000万!
董明珠曾怒怼张天一:年轻人从顶尖学府毕业却去卖米粉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
但是,岗位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这些世人眼中的海归、学霸倒是活得通透,最终都跟随内心步伐,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