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新闻:
一个93岁终身行善的老奶奶,
被各种催捐款的慈善组织必死自杀了。
从一个小姑娘到成为了一个老奶奶,
80年来,她每个月都向快30家慈善组织捐款,
几乎把所有的收入甚至连自己的退休金都捐赠了。
她花了大半辈子都在不停的给予,
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然而,她的一片好心,被当成了理所当然,
给她身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最终压垮了她。
她说:我已拿出太多,却再已拿不出更多….
今天分享的这个短片来自于A.T,
讲述的也是关于善良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遇到了一个乐于助人的机器人大叔,
公交车上主动为孕妇让座,
为别人指路,搀扶摔倒的老奶奶……
小女孩有点惊奇,也为他感到不值,
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人做这样的善事,
甚至那些获得帮助的人都不曾道一句谢。
于是,小女孩骨气勇气提醒他:你的善良一文不值。
后来,小女孩过人行路不小心掉了东西,
那位机器人出现了帮了她,
她对他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就在那刹那间,
在她面前不是的并不是一位机器人,
而是一位真实的大叔。
原来是她看错了,
就在我们以为是个美好的结局之时,
大叔被一辆车撞飞了,
没有人去抢救、没有人打救护电话,
甚至有人围观、拍视频……
看完这个视频,引发了人们反思 :我们究竟是选择善良,还是冷漠?
短片没有给我们一个具体的答案,剧情的设置没有死板硬套,而是从特殊的视角:小孩出发,我们都说小孩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纯真的人,但是在冷漠环境下生存的他们,也被同化了,用小孩的视角来表现,更能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
短片用机器人来侧面折射出小女孩心理的变化,一开始小女孩,看到短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机器人,也许因为他是机器人,没有感情,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的不在意。但是,后面男主角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小女孩看到的却是一位真人,原来是她自己没了感情,带了面具去看待这个世界。后来,男主局遭遇了车祸,没有一个人去扶助,他们就像是带了面具,行尸走肉般生存。
所以,我们到底该不该选择善良?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也许我们会责怪你们的爸爸教小孩偷东西,但是,爸爸明知家徒四壁、饥寒交迫,他还是选择将被爸妈**、遗弃的尤里带回家,一家人照顾她,给予她温暖与爱,妈妈到最后坐牢也在维护他们,尽管他们是小偷,但是他们偷来的是亲情。
反观,有些人甚至是连人性的底线都丧失了。
6月26日晚上,一名女子爬上楼顶想轻生,消防员在下面拼命施救,但是一群围观者却在楼下大喊:“你怎么还不跳啊”、“跳吧,骚年,一跳解千愁。”、“尼玛呀,快跳,楼下好热的。”很多人高举着手机,纹丝不动,生怕错过这出“好戏”。
(一位围观者拍手叫好)
鲁迅先生百年前就写过:“其实,则趁机起哄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样,数不在少的。”
其实,善良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
看见别人吵架,如果不想劝和,那么不围观、不起哄、不拍摄,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老人在公交车上没座位,如果不愿让座,那么不去指责别人,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别人分手,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去嘲笑挖苦,也是一种善良。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了英雄,但我们起码可以保留一丝人性的底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