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知愚 订阅号:心智战争(xinzhizhanzheng)
“定位理论特别像禅宗”
没有人不知道禅宗,禅宗本来是佛教的分支,后来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但是佛教的另一门学问:唯识宗,知道的人却很少。因为唯识宗太复杂了,太麻烦了,入门太难了。
唯识宗是唐僧从印度引入的,是佛教中精微高妙的学问,因为精妙知道的人不多。禅宗是慧能发扬光大的,慧能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和“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宗故事。
思想隐士熊逸说,同在盛唐时代的两位高僧,唐僧的佛学修养堪称举世无双,精通梵文,主持译经无数,而唐僧的唯识宗玄理精妙,充满着复杂的逻辑思辩和概念辨析,而慧能处处和唐僧相反:
唐僧是第一流的高知,慧能却是第一流的文盲;唐僧精通梵文,慧能却连汉语也没多高的水平; 唐僧是海龟,慧能是土鳖;唐僧精通当时一切宗派的经典与教义,慧能只听人念过很少的几部经书而已;唐僧搞的是最复杂的东西,慧能提供了最简捷的成佛法门;唐僧的佛学研究一 丝不苟、精益求精,慧能走的是大众路线,把佛学的概念与理论任意解释。
最后的结果是,禅宗发扬光大,而唯识宗几乎没人知道。禅宗并不比唯识宗更容易,真要达到禅宗要求的境界,一样要下不少功夫。但是禅宗胜在“看似简单”。
定位理论也是,大约一看名字,就有点感觉:谁都需要定位嘛。再粗略看几篇文章,就可以当作谈资了。这就跟看了几则禅宗公案之后,就可以讨论佛教一样。所以定位理论一直有“一看就懂,一用就错”的名声。
这正是定位理论的优胜之处,他看起来足够简单,因而具备足够的群众基础。如果你上来就讲波特五力,波士顿矩阵,营销4P,估计对方头都要大了。这就你想讨论佛学,上来先说忍辱、持戒一样,很少有人乐意听。
但是你上来就说可以当下成佛呢?定位理论能传播甚广,成为显学,是因为他和禅宗一样胜在“看似简单”。
“定位理论有门派吗”
既然是显学,就避免不了被误读的命运。禅宗如此,定位理论也如此。学的人多了,肯定有自以为懂了实际上没懂的人存在。还有一个原因,任何一种东西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不喜欢定位理论的人,和不懂定位理论的人,凑在一起就会相互攻击。这也是心智本能使然,人本能地要进入一个群体获得安全感,又本能地敌视和自己不同地人。
不喜欢定位理论的人,说定位理论把企业定死了还不反省,说这是舶来品不符合中国国情,说盯着竞争对手的人没出息,要盯着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正道。
不懂定位理论的人,用定位理论给自己定位,造出了不少新的定位形式:卡位、越位、人群定位、区域定位、性格定位等等,又自命某派定位创始人、开创者之类。成为不喜欢定位理论的人的话柄。
《六祖坛经》记载了一段六祖慧能和五祖弘忍的对话:
五祖问:“你从哪儿来?”
慧能道:“从岭南来。”
五祖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
慧能道:“不求别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这个少数民族,又是岭南人,你怎么能够成佛呢?”
慧能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我虽是少数民族,形象上虽然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人有南北,佛有南北吗?真理是不分南北,不分中外的,也不分定位理论和非定位理论。人常常喜欢用不同的理念、主义、信仰分成不同的群体,然后党同伐异,竭力彰显自己贬低对方。虽然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心智本能,但是极大地阻碍了对真理的探求。
人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当成自我来捍卫。观点是可以随时更新的,门派也是没有存在必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潜能的发挥和对真理的探求。
根据对定位理论的喜欢和反对分成不同派别,相互指责,也是没必要的。定位理论有自己的边界,也有很多不适用的领域,主要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任何理论都是有边界,一是定位理论的边界本质上是心智的边界。
定位理论要求从心智中寻找定位,而不是从企业内部出发寻找定位。这有悖于人的本能,是反直觉的。
找到破绽并不难,难的是补上。定位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定位理论之后,连续写了二十多本书,陆续提出 “品类思考” “视觉锤” “重新定位”的思想,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定位理论。
“定位界需要一场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意义,从《**历史纪事本末》里的这段表述就可以知道:
遵义会议前,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都向共产国际请示,并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甚至是在共产国际派人前来指导下进行的。
而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延安时跟美国记者斯诺说:
共产国际不是一种行政组织,除起顾问作用之外,并无任何政治权力。虽然**是共产国际的一员 ,但决不能说苏维埃中国是受莫斯科或共产国际统治。
定位理论时舶来品,但是就算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本人,也不能代表定位理论的真理。他们是定位理论的提出者,开创者,但是并不能代表定位理论本身。
面对定位理论,我想定位界的朋友们应该学习**的态度:理论是拿来用的,是由我们来用的,而不是拿来膜拜或攻击的,也不是拿来分门别派用的。
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