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知愚 订阅号:心智战争(xinzhizhanzheng)
“不符合自身优势的定位”
在《2小时品牌素养》里,邓德隆提到,在品牌成为品类第一的时候,要代言品类同时容纳竞争,扩大品类的知名度。当王老吉成为凉茶品类第一品牌的时候,就要积极地宣传凉茶,而同时可以隐去品牌的名字。
因为当你成为凉茶行业事实上的领导者的时候,喝凉茶的人越多,领导品牌获益最大。东阿阿胶在成为阿胶领导品牌后,也是这样做的。
做大品类需求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即尽可能地运用公关宣传和软性传播,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技巧是“隐退品牌推品类”。
软文宣传不仅比硬广告花钱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前者具备可信品牌的战略源点期,不仅赋予品牌真正的生命,而且为品牌后续的发展和战略路径奠定了基础。
人们可能会有兴趣了解凉茶的历史、故事和功效,或者乐于知道它在中国的销量从2006年起就超过了可口可乐,但这些无需把王老吉介入进去。作为品类代表性品牌,只要市场激起了需求,它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优先选择。
从推广品牌有意识地转向推广品类,带动凉茶品类的成长。事实上王老吉作为第一个全国性的凉茶产品,其品牌推广本身就是在开拓品类,“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宣传,将为很多跟进的凉茶产品打开局面。王老吉现阶段要做的,是站在领导者的地位上,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大家共享市场。
————《2小时品牌素养》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自动忽略了一个前提条件:当你成为凉茶行业事实上的领导者的时候。
比如华杉经常提起的这种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三个广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广告效果怎样?几乎是零。基本等于浪费,属于拿着客户的钱做实验。
在第一个广告里,至少出现了钻石两个字,但是是哪家的钻石?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消费者看到这句话,一定非常感动,让后去买了他认为最知名的钻石品牌。
这个钻石广告,最大的收益者是戴比尔斯家族。因为他掌握着全世界40%的钻石开采和贸易业务,和纳米比亚政府博茨瓦纳政府共同经营钻石业务。世界上买钻石的人越多,他就越赚钱。
在戴比尔斯家族没有触及的区域,是那个行业领先者最受益,也就是那个钻石行业里的王老吉和东阿阿胶最高兴。如果你是一个钻石小白,或处于第二位置,那最好还是在广告里体现出自己的不同。
不同胜过更好。可能理解特劳特这句话的人并不多。
至于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和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种广告,品类和行业信息都没有,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相比之下,什么是好的广告?比如“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黄金酒,年轻态,健康品”。
体现出了品类信息,也体现出了品牌信息。在这三个广告里,当然是第一个最好,不只是包含了品牌,还有艺术感,文采感。这是黄沾的作品。
如果你不知道黄沾是谁,那就告诉你他是和金庸、蔡澜、倪匡齐名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这样介绍,其实就是“利用已有认知”的原则,也是“超级符号”和“视觉锤”。作为华人总不能不认识金庸吧。
不含品类和品牌信息的广告,也只在一种情况下有一点效果,就是品牌已经走出了源点成长期,已经进入了心智,并获得了一部分源点人群的认可。比如可口可乐,耐克这种品牌。
当可口可乐已经从一个提神不伤脑的饮料,成长为美国自由民主精神象征的品牌之后,她当然可以说自己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暗示百事可乐的追赶是模仿,是不可能超越可口可口的。
当耐克从一个专业跑鞋品牌,成长为全系列的运动装备品牌之后,以及成长为时尚穿戴品之后,她倡导 “ just do it ” 或“一切皆有可能”的时候,品牌就增值了。
但是在进入心智之初,必须是功能化的面目出现。
就好比马云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社会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出现,然后才开始讲战略讲胸怀谈格局,如果普通人想通过学习马云演讲来成为马云,那就是头脑有问题。
当你成功了,你说什么都是战略,当你没成功,说什么战略都等于没说。为什么那么多人模仿大品牌成功之后的事,而不去看看他们成功之前做了什么?
蔡康永在他的《写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里说:
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那些名牌表呀包呀酒呀车呀,都是他们富贵后的事。硬撑着模仿了,也只能图个穷开心而已。
要模 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他们那些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蛹般的耐心,全是些风吹日晒灰头土脸的事!
不同胜过更好。这个不同,常常是体现在功能性上的。可口可乐虽然很好,但是我百事可乐是年轻的可乐,我就要宣传年轻、时尚的元素,而不是说可乐多么好,那是可口可乐要做的事情。
纯净水没有问题,比自来水干净,但是我矿泉水就是要宣传水里富含矿物质,至于瓶装水多么干净,那是娃哈哈和纯净水的工作,跟我也没有关系。
看一下这两段文案:
你写PPT时,
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
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
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
尼泊尔的背包客
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
永远遇不见的人。
何为旅行?
旅行不是一次出行,
也不是一个假期,
旅行是一个过程,一次发现,
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真正的旅行让我们直面自我,
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
更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究竟是我们造就了旅行,
还是旅行造就了我们?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生命将引领你去向何方?
如果不告诉你,你很难猜得到第一个文案,是来自一个淘宝女装店:
第二个,是路易威登的广告。
除非是女装店在买旅行产品,否则第一个广告没有很大价值。女装和旅行,有什么直接联想?就算是有,也应该关注这个旅行女装的独特价值,而不是单传地说旅行。
有人会说,为什么路易威登就可以?我凭什么不可以。还是要回到那句话:不要学成功人士成功之后做的事,要学人家成功之前做了什么。
路易威登成功之前做了什么?在她的百度百科里这样说:
路易威登成立公司后立即作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决定,就是以耐用又防水的帆布物料将其中一个旅行箱覆盖。
四年后(即1858年),他推出一款全新产品—方便运输的平盖白杨木行李箱。此行李箱表面覆以优质灰色防水Trianon帆布,角位以金属包边,装上手挽及托架,表面的榉木条以铆钉钉牢;
内部设计同样富有心思,一列隔底匣及间隔方便摆放各式衣物及优雅衬饰。这新设计不但能保护衣物及易于携带,更标志流芳百世的路易威登行李箱及现代旅游文化正式诞生。
1905年,即Henry Ford推出Model汽车前两年,品牌便推出可以藏在后备轮胎中央的防水“driver bag”,必要时当作浴盆。
最早期的飞行旅程绝少不了充满实验意味的“nacelle trunk”行李箱,就算降落水面时发生意外,驾驶飞船的人员亦以靠行李箱浮在水面;
另一杰作的是轻盈的“aero trunk”行李箱,就算满载衣物重量亦只有26公斤。
另外一项重要的革命性发明,则当数佐治威登掌管公司期间于1890年面世的“unpickable”多制动栓按锁,其后品牌生产的所有行李箱均安装这款按锁设计;
而每位客人获分配私人锁头号码,即客人的所有行李箱可以同一锁匙开关。这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1854年公司成立后的前十年,都是在做功能性的创新。模仿者们成立公司还没有十天,就琢磨着怎么代表旅行文化了。
据说泰坦尼克号沉没73年之后,打捞出来一个路易威登的旅行箱,里面的东西居然还完好无损。路易威登在电影里植入了这个场景,并及时展开了公关宣传。
这个消息给人的最大感觉是:真结实!然后你才会觉得,原来那么早之前她就是奢侈品了。这说明什么?73年了,路易威登还在说自己多么结实,还在强调自己的功能性特点。
正是这种坚持,才最终塑造出她的品牌价值。在路易威登的旅行箱的实用性得到了足够的认可之后,在她成为旅行箱的最高端品牌之后,她才可以在广告里谈人生、谈旅行。
“对比一下非常可乐和崂山可乐”
坚持我的不同,我的优势,心智才会选我。对比一下非常可乐和崂山可乐的广告:
非常可乐一直宣传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民族品牌是个不错的说法,但并不是最好的定位。
除非有国家层面的号召,否则在消费者认知里,可乐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做得正宗,同时也代表着发达国家的潮流感。非常可乐,的确是中国人的可乐,但是并不会因此而更好喝。
喝点可乐,都要代表国家精神,这让人有点莫名的沉重。如果王老吉到了欧洲,德国人模仿了一款“特别凉茶”,然后打出广告:德国人自己的凉茶!德国人会因为这个而选择“特别凉茶”吗?
在心智的认知中,啤酒是德国人做得好,可乐是美国人发明的,而凉茶、白酒、陶瓷、丝绸,这些东西,都是中国人的专长。
再过来看看崂山可乐,虽然有时候也会被非常可乐带偏了,打上“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广告,但是整体还是坚持中药成分,和崂山水。
在崂山可乐的软文里,这样介绍自己:
1905年,青岛太平山麓还是一片山峦起伏、古树参天的景象,德国商人循着几只小刺猬,开创了中国矿泉水的先河。
1953年,国家在青岛组织科技人员开发中国第一种碳酸饮料:崂山可乐。在正宗崂山矿泉水的基础上添加乌枣、白芷、砂仁、良姜、丁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成分和丰富的CO2气体,采用独特配方精制而成,是中国制造的健康可乐。
十余味重要精华,加以现代工艺的提炼加工,辅以品质卓越、富含丰富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崂山矿泉水,令崂山可乐的滋味口感更佳,更显健康益处。
中药,是中国独有的;崂山水,是青岛独有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卖到全世界,也没有这俩优势。
可口可乐再正宗,也不含中药成分,也不可能用崂山水做配方;百事可乐再年轻、时尚,也同样做不到。
而崂山可乐可以,甚至可以说自己是“重新发明可乐”:
不同于外国两款可乐,崂山可乐没有太多的粘腻感,也没有过于甜腻的滋味,在咽到嗓子眼的一刹,中草药的清新感溢入喉咙,美妙而清爽。这便是多种天然成分结合而产生的神奇效果。
如果非常可乐和崂山可乐,在广告里说,和可乐好,代表时尚精神和潮流体验,那就是真傻了。
潮流和时尚,不属于国产可乐。正如中药和崂山水,不属于非国产可乐。崂山水不能复制,但是非常可乐可以复制中药成分这个定位,也可以用千岛湖的水,昆仑山的水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可乐独有的心智资源,相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来说。如果当初娃哈哈集团采用了中药成分的战略定位,为消费者提供不一样的选择,我想结果会更好。
设想一下,如果在非常可乐和可口可乐的竞争之中,通过广告和公关宣传自己的中药成分和天然水资源,同时攻击对方含有**容易使人上瘾,通过各种实验证明含有中药成分的非常可乐,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然后代表国产可乐,号召崂山可乐、汾煌可乐等加入心智战争,在中药成分和独特水源上分解两乐的市场份额,最终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对于两乐来说,所有的国产可乐,都可以在中药成分上攻击他们,事实上,王老吉就是用“上火”这个中医概念成功突围,并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即使看懂了王老吉的战术,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战略,告诉你我的打法,你也赢不了我。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先胜而后站,这也是华杉说的,先赢了再打!
因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不可能为了中国市场而调整全球策略,即使调整了也不可能在中药成分上做得比国产可乐更好!这一点,在中式快餐真功夫和洋快餐的心智战争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真功夫直指洋式快餐的油炸不健康,肯德基和麦当劳可能因为这个而放弃油炸?那不等于自己弄死自己?所以只能干瞪眼。
对于国产可乐来说,在中药成份上,可以形成对于洋式可乐的优势,在国产可乐战营内,可以在水源地上做文章,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心智门槛和护城河。大家各守阵营,互不侵犯,一致对外,分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场,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画面了,可惜没有如果。
历史不会从来,但是历史会一直重演。回顾历史,是为了在未来不再重演悲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