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知愚

来源 | 心智战争


1、1972年,《广告时代》刊登了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系列文章《定位时代的来临》,正式提出的“定位理论”。在之后的时间里,二人合著了22本书推广定位理论。


2、如果用里斯中国和特劳特中国的咨询费用计算,每一本书都价值两千万人民币。


关于定位理论的秘密,都在定位书丛里了。但是关键在于,就算里斯和特劳特白纸黑字地写出来了,我们还是看不懂。常常是看到一个失误的案例,才发现那二位早就告诉你了。


这个也不稀奇。历史学家说,人类记录历史是为了避免过去的错误,但是人类一直在犯错。历史的价值,就是证明人类一直在犯错。


3、因为我们只看到大师们的结论,并不懂得大师们如何得出了这些结论。


**提出持久战,提出空间换时间,提出打土豪分田地,提出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这都是结论。


而推导出这些结论,需要你19岁就看完一百一十六卷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要读过300万字文言文的《读史方舆纪要》,是清初顾祖禹写的一部巨型历史地理著作。重量上来说,可能比4本《红楼梦》摞起来还重;

要在历史没有选择你的时候,揣着两块年糕在图书馆看书一整天;

文献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读书集成》,一共有259卷,收录了一千多种书籍。

还要进行实地调查。1917年,24岁的他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和另外一个同学,不带一文钱,徒步走遍湖南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县,行程900多里,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农村调查。

——内容来自订阅号 “栩先生” 

4、我们只看到结论,看不到结论推导的过程。


看不到里斯和特劳特年轻时候读过的书,讨论过的案例和许多个写作的夜晚,也自动忽视了他们为通用集团服务的那段时间,好像一出现就是宗师是的。


更看不到因为坚持主张,被视为异己分子而被关押的**,看不到寻乌调查里的**,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


5、在大师和普通人之间,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鸿沟。大师觉得这很简单啊,你为啥就是不会呢?普通人心里默默:我又不是瞎,看不见这个大沟嘛?


所以迈克尔·乔丹当不了教练,马拉多纳也知道不了足球运动员。在大师和普通人之间,往往有中间人。比如苏格拉底有柏拉图,王阳明有徐爱,释迦牟尼有阿难,孔子有子贡,耶稣有圣保罗。


里斯和特劳特有邓德隆、耿**、张云、顾均辉、谢伟山、冯卫东等。这些人算是大咖了,大咖下面还有中咖,中咖之下还有小咖。自上而下形成一个阶梯式的分布,一直连接到普通人。


我感觉不只是在定位理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的。


6、成为大师首先要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处境。我看过君智咨询徐廉政的读书方法,他说要回到里斯和特劳特的处境中,设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然后再去看他们的答案。


如果有差距(这是必然的),就追想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差距,你和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为何不同,如何才能相同。


还有一个办法,是我的感受,就是达到 “几乎能背过” 的程度。不一定是逐字逐句的背过,而是看到当下的每一个场景都能联想起类似的场景和理论。


你要相信,每一个当下的问题,早就有人解决过了。只是当下的人不爱去看书罢了。你看了, 你懂了,你就能赚那些不看书的人的钱。


7、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都是从底层开始一步步走向中咖,走向大咖,走向大师。




你上面所看到的都是套路,懂得门道要看背后的理论体系:

一篇文章看懂心智战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