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最近,格力的“全员营销”成为了热门话题:即“每位员工年销售任务1万元,卖多有佣金奖励,少卖有考核”。
尽管外界褒贬不一,但这样的做法倒是符合格力一贯的风格,那就是“如果员工自己都不用格力产品,那么凭什么让消费者购买”。
只不过,这次由员工本人扩展到了亲属、朋友圈!
相比于这次争议,格力自2016年以来给全员的三次加薪,更吸引外界的关注。但实际上,格力的三次加薪,并没有外界想象的美好,而且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
❖
格力加薪的根源:
制造业的工资太低了
在说格力之前,首先要说的是最近遭遇“招人荒”的富士康。
根据报道,富士康由于突然接到了华为手机的订单,正在开启大规模招人模式:拥有40万雇员的富士康郑州厂区,计划在国内招募5万人左右,深圳厂区也计划招募2万人。
但是,富士康却惊讶的发现,招不到人了!
为何?
可能有人会说,因为富士康的工资太低了。但实际上,2018年富士康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6000元,并不算低。
要知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月工资仅为3813.4元。
还要说明的是,尽管外界对富士康存在各种非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富士康毕竟是外资巨头,如果连富士康都很难招到工人,那么普通的制造业工厂更是难上加难。
在回顾了富士康之后,格力为什么加薪这个问题也就很好理解了。
2015年,格力员工的平均薪酬为8.044万元,但是如果只计算一线生产工人月工资的话,大概只有3500-4500元。
这就是制造业一线生产员工的工资水平!
也就是说,5000块的富士康善且都招不到人,如果格力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那么留住一线工人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会有2016年那次的全员加薪。
可是,为什么2017年、2018年,格力还要继续上调工资呢?
这里面,除了有格力电器的业绩不断向好的因素之外,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来自服务业。
❖
服务业的崛起,
抢占了制造业的员工
可能很多人觉得,随着春节过年回家,很多人便不会再选择回到一线城市了。
NO!
实际上,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并没有减少,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
那么工人究竟都去了哪里?
或许,美团点评发布的《2018年外卖骑手就业报告》给出了答案:
目前美团拥有的外卖小哥总数为270万,其中超过77%的来自于农村,主要来自河南、安徽、四川这些劳务输出大省。这份报告还提到,有三成美团骑手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00元到8000元的占比达到了25%。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工资并不高,但是如果刨除兼职骑手和三四线城市骑手的话,那么骑手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最值得注意的是,该份报告中提到了,有差不多1/ 3的骑手在送外卖前,从事的工作是产业工人。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因为骑手的收入更高,他们会选择丢掉原先的饭碗?
无独有而,饿了么蜂鸟配送也发布了《2018年外卖骑手洞察报告》,报告显示蜂鸟配送在全国拥有超过300万的注册骑手,其中近20%的骑手为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超过10%的蜂鸟骑手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
而外卖,仅仅是服务行业中的一环。
截止2018年,全国快递员总数超过了300万人;同样的,全国已登记在案且合规的网约车司机,总数也达到了373万人。
也就是说,仅仅“外卖+快递+网约车”加起来的就业总人数,就超过了1200万。而在六年前,这些行业要么是还没有诞生,要么还只是处在爆发的前夕。
尽管,服务业对制造行业不存在替代关系,但是对于劳动者来说,这并不存在流动的障碍。
对于外出务工者来说,谁不想多挣一点钱,谁不想靠着自己的辛苦和奋斗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说,格力连续三次加薪,其实是被外卖小哥逼的!
❖
“抢人大战”
决定着制造业的最后终章
未来,从趋势上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只会越来越高!
这也就意味着,在人力成本不断高企的环境下,制造业要么寻求转型要么就是搬迁至人力成本比较低的的地区。
当然,这对制造业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一方面,这种倒逼机制会让企业更有危机意识,会更多的采用机器代替人力,同时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时代下,大量的产业工人提前从工厂撤离,至少来说,不用担心短时间内集中性的大规模失业。
我还想说的是,就像各个城市间掀起的“抢人大战”一样,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甚至于说,“抢人大战” 的结果,会直接关乎制造业的未来。
因为,企业毕竟是人的企业,技术的进步终究也是人去推动的。
最后,告诫所有年轻人:
产业工人也好,外卖小哥和快递员也罢,终究是靠体力挣来的辛苦钱。这个世界,只有真正懂技术的人,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今天,你给品牌头版小星星了吗?
只需3步,就可以点亮小星星
第一时间收看我们的精彩内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