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品牌”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李大为(互联网品牌官主笔)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咖啡战场风云突变,有人欢喜有人忧!


4月18日,瑞幸咖啡获B+轮融资1.5亿美元,其估值已达到29亿美元。紧接着瑞幸向美国SEC正式提交招股文件,赴美上市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瑞幸咖啡春风得意的时候,另一互联网咖啡“连咖啡”却陷入生存危机。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连咖啡在春节前后完成了一轮店面调整,全国关店比例达到30~40%。


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成为关店“重灾区”。上海最多时有120多家门店,目前只有70多家正常营业;在杭州,十几家店只剩1家;在广州的大众点评上展示着有36家门店,有用户表示现在只剩6家在营业。


同为互联网咖啡,连咖啡为何落得如此境地,它到底比瑞幸差在哪呢?


缺乏真正的互联网基因

其实严格来讲,连咖啡算不上真正的互联网咖啡,其充其量只能算“伪互联网咖啡”。


瑞幸的创业团队大多来自神州专车的团队,他们连办公区都没换,只是把“专车”业务的那一套玩法用于咖啡生意上。


瑞幸本就最擅长互联网生意,所以做起互联网咖啡非常得心应手。


而连咖啡成立之初是一个咖啡外卖平台,以提供星巴克、Costa等咖啡外送服务。直到成立三年后,才开始剥离星巴克等第三方品牌的外卖服务。


连咖啡最擅长的只是外卖业务,与真正的互联网咖啡还有一定的距离。


连咖啡利用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来重建消费场景,弱化门店。仅这一点还算不上互联网咖啡,瑞幸之所以被称作“互联网咖啡”,不只是这一套“无限场景”,更主要是因为大数据!


瑞幸要的是**,而不是去争一分一厘的得失。瑞幸的高管也曾说:大数据才是他们扩张的动力。


通过APP的数据,瑞幸能得到顾客的消费习惯,分析影响他们购买的因素。这些数据还能够帮助瑞幸对消费群体进行细分,明确自己的目标用户,还能延伸到其他的生意。


打开瑞幸咖啡的APP,你会发现除了去年底加入菜单的“瑞纳冰”和“鲜榨果蔬汁”之外,前不久又相继加入了“轻食”和“小零食”板块。


可以预料,在未来瑞幸会加入更多的产品,它将来成为一家庞大的连锁便利店,这是连咖啡远不可及的。


只要瑞幸把用户群做起来,让他们对瑞幸APP产生粘性,不管卖什么产品都能赚钱。


某种意义上讲,投资方看中的并不是瑞幸的咖啡,而是它未来的便利店,即便咖啡亏损,长久来看,仍值得投资。


而连咖啡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延伸其他的生意会有很大的试错成本。当咖啡业务陷入亏损,投资者就会对它抱有观望或遗弃的态度。


小程序输给APP


连咖啡的用小程序为下单系统,而瑞幸用的是APP。连咖啡败给瑞幸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小程序败给了APP。


小程序也有它的优点,比如更方便,成本更低,无需自主开发、运营升级、数据监管等工作。如果是做一些小生意,小程序很有优势。但是要想把生意做大,还得依赖独立的APP。


回头看一下,罗振宇把逻辑思维的粉丝积累起来以后,很快就开发了自己的APP“得到”;吴晓波把粉丝做起来后,也开发了自己的APP“吴晓波频道”。这都是因为APP具备其独到的优势。


首先,APP是资本化、规模化的必经之路。


要想把生意做大,顾客的数据不可能放在微信上。


基于APP上的注册用户,瑞幸才能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在咖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其他产品。有了稳定的APP客户,瑞幸就有了吸引资本的本钱。


其次,APP比小程序有更大的运营优势。


APP能够收集更全的**,为后续精准数据运营做准备,而无法精准运营正是连咖啡的要害之一。


反观瑞幸能够根据用户购买数据,解决行业普遍面临的供应链、店面选址、复购率等问题。


从上线第一天开始,瑞幸给用户行为设置60多个标签,从人群、特征、消费频次、消费地点、口味等多个角度出发,让它的运营更便捷、更精密。显然微信小程序做不到这一点。


最后,APP更有主动权。


APP能够自发进行裂变营销行为,不会受到微信政策影响。而小程序虽然好用,但却受微信的束缚,部分营销活动不能做。


比如瑞幸的用户裂变、黑户增长等大量诱导动作分享,是微信平台内部禁止的,有封号危险。


产品和服务尚有差距


回归产品本身,连咖啡与瑞幸之间,也有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价格上,瑞幸的价格更便宜。


瑞幸咖啡的平均价24元,试营业期间有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的优惠活动。而连咖啡的平均价28元,有新用户半价的活动。


对于产品和经营模式都相似的两个企业,便宜是消费者选择的重大因素。

包装方面,瑞幸的略有优势。


瑞幸和连咖啡都是采用第三方合作配送外卖业务,它们的包装都很精致,但是相比之下,瑞幸更细心。

瑞幸咖啡杯盖出的气孔贴有防洒漏胶纸,还在杯盖上装有蓝色的杯口塞,拿到咖啡时没有洒漏现象。

而连咖啡的杯盖虽然很紧,口部位置有防洒漏的塞子,但仍会洒出一些。



口味方面,瑞幸的也略胜一筹。


关于咖啡的口味,不容易判断,因为不同的人口味不一样。但从网络上的评价来看,多数人觉得瑞幸咖啡的口味要强过连咖啡。


外卖配送方面,瑞幸的配送系统更齐全。


瑞幸的配送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有的时候时间会稍长一些,但咖啡送来的时候,基本上还是温热的。


这是因为瑞幸的开店密集度很高,而且它的开店位置离主要受众人群“写字楼的白领”很近,所以配送速度也更快。


连咖啡的配送时间相对更久,经常送过来咖啡已经凉了。


有的网友还反映,有时在连咖啡小程序上点单,还会出现配送已约满,无法配送的情况,可见其物流并不能完全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


低估了KOL的影响力


连咖啡以新媒体传播为主,利用公众号来建立用户对品牌的认知,通过营销推广带来朋友圈的曝光和引流。它这种利用熟人口碑来实现品牌推广的方法很厉害,但它低估了KOL的影响力。


瑞幸除了用类似的裂变推广以外,还非常注重KOL的影响力。


它签约了大牌代言人来增强品牌影响力。代言人汤唯的高颜值魅力,张震的绅士形象都深入人心。


代言人的形象与目标客户相匹配,通过他们能够迅速建立品牌认知,让用户产生信赖感,还赋予瑞幸咖啡时尚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是有计划地去购买,很多时候是因为身边的人也在买,而激发人的购买欲。

人们慢慢地不再主动思考需要什么,他们的购买一定程度上是对某一个人、某一个价值观、某种生活方式的认可。而选择合适的代言人就是给消费者提供这种认可。

对KOL不够重视的连咖啡,在推广宣传上,自然比瑞幸差了不止一筹。


最直接的原因是缺钱


2017年底,连咖啡终于实现了盈利,这个时候瑞幸出现了。

瑞幸手握10亿启动资金,开始疯狂地补贴、请明星代言、打广告,疯狂地到处开店。更丧心病狂的是上个月开始,瑞幸举办“百万大咖”活动,给用户送上5000万的现金红包。

按照瑞幸的说法,这个“百万大咖”活动会持续10周,其中每周发500万元现金红包。还有100万分给商品数排名前5000位的用户,另外400万由购物满7件的用户共同瓜分。


在这么疯狂的攻势下,还有多少人会去喝连咖啡。


财大气粗的瑞幸烧得起钱,连咖啡却只能勒紧裤腰,这样打下去,连咖啡能赢才怪。

反过来看,瑞幸敢于烧钱,就是因为一直有投资方看好,它不缺钱烧。这本质上就是瑞幸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玩法,用户积累的数量,未来的盈利能力被投资方看好。


越烧钱,用户越多;用户越多,投资方就舍得投钱。这形成一个“越烧钱估值越高”的良性循环。而烧不起钱的连咖啡,在瑞幸携10亿现金冲向咖啡市场的那一刻,就已经输了。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往期热门文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