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最近这些年,随着电商的发展迅猛,很多传统零售将原因归咎于电商的冲击。

 

比如,老牌超市人人乐。

 

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人人乐2018年再次巨亏3.55亿,过去五年累计亏损额高达17亿元。而且,即便是2016年的盈利,也仅仅是靠着出售物业资产的方式。

 

可想而知,曾经有着零售小霸王之称的人人乐,如今混的有多惨!

曾经有多辉煌

如今就有多落寞

 

根据人人乐的年报显示,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81.31亿元,同比下降8.18%。不过,如果查看历年财报会发现,过去五年时间里,人人乐的营收水平其实一直在下降,从2014年的121.2亿跌至了去年的81.31亿元。

 

跌幅达33%!

 

实际上,以2010年为分水岭,人人乐就开始深陷泥潭之中。

 

与永辉刚好形成鲜明对比。

 

2010年,永辉超市与人人乐一道登陆资本市场。彼时,人人乐的营业收入为87.67亿元,永辉超市的营业收入为84.75亿元。也就是说,人人乐还略胜一筹。

 

不过,如今永辉超市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700亿元,相当于人人乐的8.5倍。而且,如果按照市值计算的话,二者更是不在同一个量级上。

 

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当然,人人乐曾经也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

 

1996年,44岁的何金明下海创办了人人乐,第一家门店选在深圳南油。在随后的几年里,人人乐不仅成功抵住了家乐福的冲击,而且还在价格战上让沃尔玛选择了妥协,就连沃尔玛的总监也夸赞到“沃尔玛在中国的劲敌,只有人人乐一个”。

 

2004年,人人乐成功的挤进了中国500强、连锁超市30强榜单,并且在2010年那年营收和市值双双突破了百亿大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承载着无限辉煌的零售超市,陷入如今落寞的尴尬境地?

什么原因让人人乐沦落至此?

 

实际上,人人乐的尴尬境地,既不能归咎于传统经济的不景气,更不能将责任归咎于电商的异军突起。

 

根本上说,还是自身出现了问题。

 

首先,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短视。

 

按照道理说,2010年上市的人人乐,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去布局即将到来的互联网零售时代。但是,人人乐却对此视而不见,继续选择在核心区域中心跑马圈地,以市场占有率为第一要务。

 

也就是说,人人乐没有将资源转移到新业态的开发中去。

 

直到2015年,陷入危机的人人乐才意识到社区超市、生鲜超市等新业态的重要性。但是,为时已晚。

 

因为,不仅入局晚了,而且也缺乏资金支持。

 

其次,内部管理混乱,内斗、贪腐严重。

 

资深零售专家丁利国曾说过:“人人乐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家族式的内部斗争”。

在人人乐内部,管理层变动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就传出某位高管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消息。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动荡的环境下,谁能够安心经营企业?

 

而且,严重的内斗不仅造成公司治理的混乱,而且还让内部贪腐丑闻频发。

 

据说,在2014年人人乐创始人何金明重新出山后,第一年就有10多位员工因为贪腐问题被移交司法机关。

 

再次,客户越来越不满意。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企业为了获得消费者的持续忠诚,都会奉行“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但是,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却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以零售配送环节为例。

 

一般来说,出于对产品的保护,很多家电产品都会拆零配送。但是,人人乐为了节省和降低运输成本,硬是偏向于整箱打包。

 

而这,仅仅是人人乐对待客户态度上的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作为与客户接触最为紧密的销售人员,大多时候都是一副不耐烦或者强行销售的态度,这岂能让消费者心生好感?

 

最后,管理层也不满意。

 

在现代管理制度下,一家公司都会针对管理层出台股权激励计划。但是在人人乐,管理层只是领着薪水的“高级打工族”。

尽管大股东承诺过股权激励措施,但由于在动荡的内外部环境下,迟迟未得到兑现。

最终导致有才能的管理者,无奈选择离职出走;即便是留下来的管理者,谁又会真正在意公司的长远发展呢?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股权激励

 

华为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钱给到了位,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短短一句话,却揭示了企业治理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理清楚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分配的问题。

有这么两个企业比较典型。

 

一个是美的,在创世人何亨健退休后,将企业的管理权交给了方洪波。在股权的分配上,方洪波持有美的超过2%的股份,高层管理人员也有不同程度的持股。

 

结果就是,在股权的激励下,美的业绩屡创新高。

 

另一个是阿里巴巴,在马云宣布合伙人制度后,便从管理岗位退了下来。但即便如此,靠着股权激励,依旧能够激励管理团队的潜力。

 

所以,无论对创业者还是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千万不要过分执迷于对股权的贪恋。殊不知,对管理层转让2%的股份创造的价值,会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因此,解决股权激励问题是公司治理的首要目的,其次就是找到一个足够优秀的管理者,并且维持管理团队的稳定。

如果人人乐早点这么做,不至于说沦落至此,空留下一声叹息!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