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川(品牌头版主笔)
来源 | 品牌头版(ID:ceozhiku)
外界对瑞幸咖啡的争议,并没有随着瑞幸的上市而告一段落。
相反,还有继续升温的态势!
5月29日,瑞幸2019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全球咖啡产业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这也是继纳斯达克敲钟后,瑞幸首次对外发声。
用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的话说,“外界评价瑞幸最常用的一个字,就是开店快、发展快、烧钱快”。那么,不妨从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的发言中,去看懂那些质疑和嘲笑。
❖
到2021年,瑞幸要建成10000家门店
“2019年的计划是新开2500家门店,到年底的时候,无论是门店数量还是杯量上都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企业。”
也就是说,瑞幸将超越星巴克中国!
外界评论瑞幸咖啡还有一个经常用到的词,叫做“蒙眼狂奔”。不过,在钱治亚看来,狂奔是真的,但却忽视了瑞幸咖啡的谋略和智慧。用钱治亚的话说,“瑞幸咖啡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密计算的结果,更像是一场深谋远虑的‘闪电战’”。
怎么理解呢?
实际上,在瑞幸咖啡注册成立前的2016年,神州优车就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技术团队,开发全套的信息系统;2017年10月,瑞幸咖啡门店才进入“内测”和“外测”环节;经过不断的调试和优化,直到2018年5月才正式营业。
也就是说,瑞幸咖啡在前期不仅投了大量的精力在信息的研发上,而且还为了摸索可复制的开店经验,足足花了近一年的时间。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瑞幸的门店才像“雨后春笋”一样。
在谈到外界质疑的时候,钱治亚是这样说的:
“感谢那些负面,以及‘瑞幸将死’的预言,让我们一直处于舆论的焦点当中,得到了免费的宣传。”
事实也的确如此,关于外界的质疑,瑞幸很少公开作出说明。因为,对于瑞幸来说,保持舆论的热度,让公众对瑞幸咖啡的品牌充满质疑,反而会激发更多的人做出消费的行为,节省营销费用。
不过,在谈到外界的质疑时,钱治亚还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质疑和否定也让竞争对手产生了迷惑,没有看懂我们,让我们有了闷声发大财的机会。否则,咖啡行业就会出现像滴滴和快的、ofo与摩拜那样的惨烈竞争。”
换句话说,如果瑞幸咖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那么烧钱的力度就远不止于此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瑞幸从来没有把星巴克看作竞争对手,因为这是两个维度的竞争关系。)
对于未来,钱治亚也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到2021年底,瑞幸咖啡要建成10000家门店”。如果这个目标可以达成的话,那么瑞幸的年收入可能会在200亿元左右。
那么,在钱治亚的眼中,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呢?
❖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
有三大根本性差别
在瑞幸咖啡登陆纳斯达克的时候,钱治亚宣读了一份《瑞幸咖啡宣言》。其中,有这么一句文案:
你喝的是咖啡,还是咖啡馆?我们只需要你为咖啡本身付费!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
星巴克CEO约翰逊曾这样评价瑞幸,“星巴克提供全方位服务,所以客户体验要比瑞幸咖啡更好”。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
即便是美国这种成熟的消费市场,咖啡外带的比例能够达到80%到90%。而在中国,有70%的人是拿走喝的。
也就是说,瑞幸咖啡做的是那70%消费者的生意!
在谈及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时,钱治亚总结下来有三大根本性差异:
第一、没有收银台,所有交易均有APP完成。
这样做的价值并不在于节省一个人力成本,而是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便利。
比如,客户不需要排队,并且通过APP找到门店的位置;再比如,客户可以看到咖啡制作以及取单的时间,可以有更多参与感的同时,更合理的安排下单时间。
对于瑞幸咖啡来说,除了可以保证门店更加干净整洁的同时,通过APP收集用户的消费习惯,可以给出更精准、更高效的提供产品和服务。比如,优惠券的发放种类和折扣幅度。
第二、门店布局的不同。
在瑞幸咖啡的门店中,尽管分为“快取店”、“优享店”和“外卖厨房店”,但实际上91.3%的门店都是快取店。并且集中分布在各大写字楼和企业的内部,几乎没有设置座位或者很少有座位。
这样的好处在于,门店的开拓速度快,并且可以像毛细血管一样无限贴近消费者;资金成本比较低、装修成本也比较低,尽可能的降低资金占用。
第三、技术驱动,核心是数据。
“我们用我们的APP和新型的零售方式和客户产生了联系,用智慧的运营方式使门店运营变得非常的简单。”
具体来说,门店员工不用点单、不用收银,咖啡师的工作只需要将一杯咖啡做好,店长也不用管理库存和排班。
全部由系统解决!
在库存和供应链上,通过打通供应商、客户和中央仓库,由系统根据销售预测向上游供应商和中央仓库发送订单,实现无缝衔接。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对成本和质量的把控。当然,消费者的体验也更好。
❖
品牌理念:
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
如何保证咖啡的品质?
“整个门店的服务质量,每一个订单都是受到监控的。同时,我们还监控每一杯咖啡的出品,在每个咖啡机上都装上感应装置,在每个冰箱都装上温度计。”
传统咖啡连锁或者传统其他餐饮,都是依赖人,靠人的经验,靠店长的决策。但是在瑞幸咖啡,靠的是“完整的数据记录”,靠的是物联网技术和系统对机器运行数据的统计。
简单的说,就是靠技术保证每杯咖啡的品质!
如何降低咖啡的成本?
“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咖啡行业的成本模式。”
传统模式下,一杯咖啡的大部分成本是租金和装修成本,其次是人力和门店运营成本。所以,一杯售价32元的星巴克咖啡,实际的单杯成本就高达22元。
但在瑞幸的新零售模式,大幅压低了这两项的成本费用,所以单杯的成本大致在14-16元之间。更重要的是,即便单杯的成本更低,但依旧“选用等同或者高于同行业标准的原材料”。
这也就回答了瑞幸咖啡补贴的问题。
“要是以传统连锁品牌的成本结果24块钱来讲,我们现在其实是在补贴。但是我的价格能够降到13块钱甚至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这样的话我就不是补贴了。”
也就是说,13元-24元的定价空间,都是瑞幸潜在的利润!
“对瑞幸来说,新零售模式就是聚焦用好的原材料,但是大大降低人效、门店、租金等等管理上的浪费,让客户享受一杯高性价比的咖啡。”
为什么门店要高密度覆盖?
“如果留下有一家咖啡厅的话,绝对不会跑十分钟去买另外一个品牌,我认为整个门店的密度对我们这个品牌来讲是很重要的。”
正是在这样的指导下,瑞幸咖啡目前的2300家门店只分布在全国28个城市,而不是散落在数百个城市里。另外,与顺丰推出的“30分钟慢必赔”,也堪称是整个行业的标杆。
所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这三者的结合,使得我们在行业里面树立了牢牢的竞争地位。”
❖
瑞幸不是外卖咖啡
甚至不只是咖啡
有一个数据很有意思。
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的外卖比例为27.7%,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61.7%。
也就是说,随着瑞幸咖啡门店密度的提高,尤其是免费配送的门槛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自提。
正因为此,瑞幸正在摘掉“外卖咖啡”的帽子!
在钱治亚看来,如今的瑞幸咖啡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中。
“一方面,随着门店越来越多,门店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也就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多人会来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越多,消费数据也就越多,我们的采购量也就越大,价格也就越好。”
除了咖啡之外,瑞幸还拓展了“果汁”、“轻食”、“小鹿茶”等等品类。“真是在这样的商业逻辑下,我们具有很强的想象空间。”
最后,咖啡真的是一门好的生意。
为什么我们咖啡的人均消费量只有6杯?仅仅是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喝咖啡?
“根据沙利文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6%的中国消费者愿意支付30元以上的价格来买一杯咖啡。”
也就是说,传统的咖啡价格太贵了。能够接受这个价格的,基本上都成了星巴克的客户!
那么,为什么说咖啡是一门好生意呢?
“日本也是茶文化主导的国家,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和中国差不多,人均消费量差不多,但现在已经达到180杯一年。”
所以,只要解决了成本贵的问题,并且能够让咖啡的品质足够的好,在中国消费者收入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咖啡一定会得到普及!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