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历不高的农村女孩,凭借热爱和坚韧,成为Youtube上粉丝800万的超级网红,平均每条视频播放超过500万,可以轻松秒杀许多官方的对外文化传播机构。
染衣、酿酒、织布、古法造纸、制作胭脂口红……李子柒全部亲手制作,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拍成了国内外粉丝向往的诗意。
李子柒的所有视频都没有英文翻译,却能风靡**视频,这种特殊现象的产生,肯定有其深层原因。
01 李子柒爆火后面的裂变逻辑
首先,从个人等生活的视角切入,呈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中国文化官方外宣往往是新闻风格或者宣传风格,过于追求“大”,喜欢从大格局、大世界、大历史,去说中国文化如何牛、经济如何强盛、人民如何安居乐业。但是,这些离外国老百姓太远,太抽象,他们想看到的,是中国老百姓、中国社会最真实的状态。
而李子柒的视频从寻常老百姓的日常起居去切入,尽管有刻意营造的成分,但是就个人视角来看,比官宣风格显得真实、生动的多。传播的规律,永远是小而具体、生动、细节,胜过大而泛、抽象和粗浅,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更是如此。
其次,李子柒的视频是“熟悉的陌生”,恰到好处地超出了外国人认知边界,容易勾起他们关注和分享。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中国文化输出,输出民族的东西固然新奇、有特色,但是这种民族的东西必须是与外国人相对熟悉的、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才能行程让他们关注的习惯。
传播的规律,太熟悉没新鲜感、太陌生让人不关注、难以接受,所以所有成功的IP比如哪吒、漫威英雄,往往都源于熟悉的文化母体、熟悉的人,同时又拥有超出普通人的超级力量。
李子柒的视频,讲的是中国隐士式的田园生活,既有浓浓的中国风,给外国人以新鲜感,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边界;同时,这些日常的衣食住行、山野生活,又是全世界人们熟悉的,即使不翻译,也很容易理解。
再次,李子柒的视频里处处充满了戏剧性冲突。
传统而宁静农耕生活,与现代的快节奏、机械式生活,是冲突;接地气的田间劳作,与阳春白雪般的唯美意境,是冲突;看似文弱的美丽女子,却坚强的做起了男人做的手工、干起了农活,也是冲突……
就像孙悟空身上的正义与反叛;绿巨人浩克的超力量与失控的脆弱……冲突,赋予了作品戏剧性和张力,自然能够释放出更大的传播能量。
最后,最重要的是,李子柒的视频具有世界性,是现代都市人心底的“向往的生活”。
李子柒的视频,看似古风,但是从她的衣着、道具来看,不全是中国风,其实有着很多现代美学风格,比如简约、自然主义。
而她代表的普世意义,则是现代久居都市的人们,对于逃离快节奏、高压力、物质化生活方式的渴望,这种“归隐田园、回归自然”的内心渴求,是任何国家的人们都有的。
这,正是李子柒视频满足的核心需求所在,只是,她用陶渊明式的中国风来叙事,就更具风情。
02 厚德载物,走心才有好作品
李子柒自小父母离异,遭到继母**,后来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过世,要照顾奶奶,才回到家乡四川做起了视频。
看她在视频里熟练的动作、利落的架势,但凡做过农活的人,都看得出不是做戏,而是真的干过很多活。而小小年纪历经世事、自我修养自然流露出独特气质,又是他人难以复制的。
独立自强、勤劳坚韧、有责任感、内心优雅如兰,比起那些只会化妆不修内在、养尊处优公主病满身的女孩子来说,李子柒活出了当代中国女性应该有的样子。
别人夸赞她说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时候,央视也进行了官方点赞。而她却说,自己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赚钱好好生活,孝顺老人。
这样的品性、这样的初衷,自然而然地为作品赋予了感人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最基本的人文内涵,进而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使得作品**出一种美好、治愈,甚至有人把它当作日常生活的背景音乐。
李子柒以后,肯定会有很多模仿者,尤其是“男版李子柒”存在空档机会。但我,估计那些网红大抵只能模仿其在外在形式,很难模仿李子柒内在的优雅、真正的热爱、玩命死磕作品的精神,不信走着看吧。
毕竟,大多数网红是为了圈粉赚钱,而当初自媒体创业的李子柒,是忍受着孤独与艰辛,真的要靠短视频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