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当中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
-
董明珠曾清楚表示:“今年一季度格力电器损失了300多亿元收入,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还是要正面去看待。” -
董明珠直播首秀累计观看人数431.78万,在线人数最高21.63万,上架38种商品,共销售258件,销售总额23.25万元,销售额最高的商品是新冠空气净化器,销售3台共3.62万元。
与之前的罗永浩相比,董明珠的直播带货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据抖音方面公布的数据,罗永浩4月1日3小时直播收获的支付交易总额超1.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超4800万人,创下了抖音平台目前已知的最高带货纪录。
那么,董明珠吃亏了吗?直播数据出来以后,董明珠也自嘲:“直播首秀的确很失败,格力与小米不在一个轨道。”
可是我认为,带货20万不是目的,董明珠其实在品牌广告维度上赚了“2个亿”。
01
“红人+CEO”的背后,是社交消费市场的底层重构
罗永浩做企业显然不如董明珠,红人带货最惊艳的李佳琦也说过要创业,但还没上路。
罗永浩、李佳琦是纯粹的红人IP,他们自己就是一个品牌,他们的直播带货策略就是要将自己个人的影响力做商业变现。董明珠不一样,她要考虑的不是带货规模多少——因为带货再多,相对格力2000亿的庞大销售规模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
其实,“红人+CEO”的背后,是社交消费市场的底层重构。雷军、董明珠,或者罗永浩、李佳琦,面对两个同样的时代变局:
(1)如果看不见消费者了,产能再大、品牌再大,你也无能为力,销售归零也是瞬间的事,诸如餐饮、旅游、汽车等等行业就殷鉴不远。
(2)一个传统企业一年要做10亿元销售额,至少需要1000名员工;一个互联网公司一年要做10亿元销售额,至少需要100名员工;一个头部位置的红人IP一年要做10亿元销售额,只需要10名客服。
10亿量级的淘宝主播薇娅强调,自己不想追求人设,而是希望呈现出自然的状态。直播间推出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自己亲自用过才推荐给用户。
(1)过去一两年中,短视频的兴起使内容生产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新媒体从业者中,仅有1/5拥有媒体工作经验,剩下80%的从业者中,多半是跨界的产物,比如华农兄弟是竹鼠饲养员;李佳琦原本只是一个导购员。
(2)你看2019年度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和淘宝直播,三个平台前100的账号,重合度最多不超过4%,可见每个红人IP都有自己的核心舞台,在一个平台上的内容创作力、影响力,难以迁移到别处。
董明珠直播带货尽管销售额不高,但是,牢牢掌握着需求洞察上的话语权。因为董明珠有很强的个人风格,这是众所周知的,更适合网络信息碎片的叠加放大效应。
4月24日晚间的直播当中,格力“油画空调”十分醒目,有很大潜力成为一款网红产品。经过多次转发、传播,这些红人CEO不仅给企业省下了巨大的广告开支,也让年轻消费者觉着他们和自己贴得更近了。这个商业效果,是不能用带货金额来计算的。
长期看来,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因为预算有限,会选择低成本、网络化的品牌推广,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红人IP,把流量导向产品销售,将是一个长期策略。
老板自己就是红人IP,绝对能给企业加分。全球50大公司中有一大半儿的CEO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像股神巴菲特啊、通用电气的韦尔奇、苹果的库克、Facebook的扎克伯格、传媒集团的默多克,他们的特点全都是个人风格鲜明,语不惊人死不休,爱和粉丝互动那种。
老板直接面对公众,不再像以前那样端着、冷冰冰,而是去做真实的自己。而做真实的自己会带来什么?答案是真实的粉丝,跟粉丝之间发生更亲密的共鸣,把真正喜欢你的一类人聚集到这里。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