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来拜访古苔时光里的小店,和几位当家主理人聊了很多关于产品和运营的事情。相谈甚欢。其间,我们聊到最近刚上新的产品系列——精油、香薰。
虽然我本人不玩儿香,但是大致了解了一下主理人的苦恼:单纯用味型或者是功效去推广,效果一般。想探索一些新玩儿法,让产品具有特色。
与芳疗师的一个细小的对话片段,给了我一个“闻香识人“的灵感。(这里仅记录灵感,说的不对的,欢迎专业人士斧正)
在各类香型的精油中,我拿着”提振“的味型,反复闻,喜欢得不行。
主理人却说:你喜欢这款香型啊,在店里还比较少见。
我反问:那什么样的香型受众会更广一点?
主理人:各种类型的女生,喜欢的气味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她就为我一一介绍了几款受欢迎的香型。
每个香型是怎样的,我就不赘述了。重要的是:香型和人的性格与气质,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把这个映射规律提取出来,封装在产品里面,就可以将产品和用户已知的概念——性格,进行关联匹配。
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奇诺扮演的史法兰中校,虽然眼睛无法看见,但是可以通过女性身上的香气,来判断一个女性的性格、气质。”闻香识人“这个概念,通过这部经典电影在大众心目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点子到产品:产品封装的底层逻辑
“闻香识人”虽然只有4个字,但却蕴藏了非常底层的用户交互逻辑:用户通过香型,然后匹配这个人大致的性格。
由此,在打造产品的时候,就要重点思考香型和性格的映射关系。
果味香型的——甜美可爱
姜味香型的——老辣果敢
….
当思考清楚这样的映射关系之后,才能决定产品的命名。而不是凭空脑暴,坐等灵感。
产品封装>产品
我们对”产品“的理解,大多时候还局限在”供应链“层面:原料,配方,包材等等,认为把东西做出来就OK了。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只能完成对用户的单一触达,无法产生持续的交互。
一个完整的快消产品封装应该包含产品实物和交互埋点
产品实物——即用户拿到手的具体的东西
交互埋点——用户拿到东西之后,如何在线上进行互动
产品实物很好理解,主要拼的是配方、供应链。至于交互埋点,其实最早开始应用的是淘宝店主加塞的——小纸条。
一些淘宝店主,为了把用户引流到微信里面进行长线触达,会用一些返现、赠品的小利益刺激,将新用户沉淀在微信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品位也在逐渐变化——不会为了几块钱就去加陌生人的微信。虽然这招效果在下降,但是卡片营销的底层逻辑依然好用——产品本身即触点,引流回来做长久的交互。
交互的V1.0版本,是用利益刺激,那么2.0版本就要开始提供趣味和价值。具体说来,可以理解为游戏化设计。
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汉口二厂、永璞咖啡、乐纯酸奶。每一个触达用户的产品,都会有一套制作精美的卡片,引导用户扫码到指定公众号,参与一个互动——而对应的奖励要在用户完成交互之后,才能赢得。具体的交互路径,可以买一小份实际体验一下,我这里就先不赘述了,但是我将结合亚朵的一个H5游戏,重点聊一下香品可以怎样设计线上交互。
实体产品如何设计线上交互
Z:HOTEL,是亚朵酒店推出的面向Z世代的一个年轻化酒店品牌。以酒店、民宿、社区作为场景载体,为年轻人提供住宿+文化活动+潮品的综合服务及产品。
装嫩青年鉴定所,是一个具有完整交互路径的游戏设置,可以用来提供一些启发。
交互方式:用户通过点选自己熟知的关键词(B站等网络用词、特定年龄段才会使用典型用语、流行的产品等等),以匹配他可能对应的兴趣标签,从而推断出他可能的年龄(即装嫩程度);然后根据年龄,去匹配商城里面的潮品,完成销售闭环。
流量入口
问答交互
传播埋点
销售埋点
由此,我们可以串联起一整条从线下到线上互动再到引导传播和销售的完整路径。 如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一个路径中,品牌方并没有直接推产品,或者用小礼品去诱导分享。而是用“装扮”这样的一个概念,撬动用户的分享动机。
动机这个词,是非常核心的。
用户在线上的自尊心很脆弱,虚荣心很强烈——想分享赚钱但却害怕被鄙视;想发图嘚瑟却害怕被屏蔽。
总之一句话,用户是不会为了“钱”去分享的。你要照顾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用适配的产品来让用户显得“更嫩”“更年轻”,这就是是把用户捧上天的彩虹屁。
从这样的一个活动中,我们可以提取出3个关键节点:流量入口——互动动作——匹配产品
回归到我们刚才的话题,如何用这3个节点去封装“香类”的产品呢?
节点1:流量入口
即首次触达用户的埋点,可以是一个卡片
节点2:互动动作
线上配香。用户可以从10种原料中,选取5个原料,进行匹配。
根究用户选择的内容,推荐出与之搭配最相近的产品
节点3:匹配产品
得到对应的香型,分享出去,或购买自用。
在这个路径中,最核心的设计内容,是香料的匹配。要提前预估好用户可能做出的所有匹配的排列组合,然后给每个选项,预设好一个产品推荐。其次,才是我们在外在看到的交互界面。
产品首次触达+引流线上互动+分享/销售= 产品封装
只有当我们完成了这一整个路径设计之后,才算完成了一个有销售闭环、可引导传播的产品封装。
至于用户沉淀到线上之后,如何进行长久的互动,培养粘性和复购。我还在探索践行中,且听下回分解吧。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