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台只能做高端酱香白酒。不能做中端和低端的酱香白酒。也不能做浓香白酒,更不能做红酒和啤酒。

如果茅台做中低端酱香白酒,就会伤害茅台的品牌价值。就像奔驰的C系是低端品牌,这会损害奔驰的品牌价值。高端奔驰的品牌是:迈巴赫。


茅台如果做中低端品牌,就应该启动专家品牌。


茅台不能做浓香白酒,因为浓香白酒的品类代表是五粮液。同样的道理,茅台也不能做清香型白酒,因为这个品类的代表是汾酒。


同样的道理,茅台也不能做红酒和啤酒。




2、茅台真正的核心价值是红色之酒、胜利之酒。而不是历史传承、独特技术之类的。


如果要论历史,汾酒、五粮液的历史都远超茅台。如果要论酿酒技术,茅台的酿酒技术也仅限于酱香白酒。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茅**有的:红军四渡赤水时路过茅台镇,喝过茅台酒。茅台酒是红色之酒,胜利之酒。这是其他白酒品牌没有的。


口感的一半是心感。人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感觉。这个感觉包括品牌的故事、文化、传承等等。


沿着这个路线,茅台专攻上层路线。既然新中国的创建者们对茅台有感情,其他人也会跟随这个感情。


这个路线对了,茅台讲茅台镇的微生物、酱香酒的新技术才有人听,有人信,有人传播。




3、沿着茅台讲的故事。青花郎把茅台的区域独特性从茅台镇扩展到了赤水河畔。


在青花郎之前,只有茅台镇的酱香白酒才是正宗的。在茅台镇之后,这个区域扩大了,扩大到了赤水河畔。


当然也是因为青花郎的酒厂在赤水河畔。未来又会有谁继续讲这个故事呢?


前面说了,口感的一半是心感。阿里巴巴内部销售的酱香白酒定位是:茅台镇核心产区唯一天然溶洞酱藏白酒。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我比茅台强在天然溶洞酱藏。我比青花郎的天然溶洞强在处于茅台镇核心产区。

虽然事实上有差别,但是有多少人能喝出来茅台镇与非茅台镇的白酒的区别呢?有多少人能分别溶洞内与溶洞外的的味道呢?


虽然喝不出差别,但是知道这种差别很重要。这就是讲品牌故事的意义。




4、有很多人喝不惯茅台的味道,也有很多人喝不惯江小白的味道。


但是喝不惯茅台的人会认为,是自己的还没适应,过段时间就好了。喝不惯江小白的人会说,是江小白不好喝。


原因在于茅台的品牌更强势,江小白则不行。就像50块钱的口红不好用,是口红的问题,500块钱的口红不好用是你的问题。

对于真正的品牌,顾客考虑的只是自己是否值得拥有她。对于不强势的品牌,顾客考虑的是自己是否花了冤枉钱。

5、茅台有一个潜在危机,就是显老。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去集中化。未来的品牌一定是潮流的、亲民的、不装的。


或许会有人认为,只要世界还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茅台这种品牌就有市场。这是停在过去看未来,是错误的。


因为即使那一小部分人,也会随着世界趋势而改变。他们的认知会趋向于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思考方式。


这跟年龄和身份无关,跟认知有关。一个掌握核心权力的人,也会有与世界同步的头脑。


如果一个年轻的、潮流的、不装的高端酱香白酒品牌出现,那就是茅台的危机时刻。对现在的茅台来说,正确的做法是推出一个新品牌,占据这个位置。防止竞争对手从这个位置上发起侧翼战。




5、茅台的心法是聚焦。


茅台长年坚持一个品项,没有推出太多不同的包装。好处是可以聚焦企业资源,高效率地占据高端酱香白酒的位置。


第一代国酒品牌汾酒因为不聚焦,推出了高中低端的清香白酒,损害了汾酒的品牌价值,把国酒位置让给了五粮液。


五粮液也因为不聚焦,推出了全价位的浓香白酒,损害了五粮液的品牌价值,把国酒位置让给了茅台。




6、另一个心法是开创品类。


清香型白酒流行的时候,茅台出过清香白酒。浓香型白酒流行的时候,茅台出过浓香型白酒。效果都不好。


原因显而易见,茅台的浓香酒做得再好,也是壮大了浓香型白酒的品类,而这个品类的代表者是五粮液。


茅台要成为新一代国酒,就必须开创并坚持一个品类。这就是酱香型白酒。在很长时间里,酱香型白酒也没有成为主流。


但是品类是由品牌开创的,也是由品牌推广的。小品类可以成为大品类,首先你要占据一个小品类,才能保证竞争对手不会入侵,然后你要做大这个品类,去侵占其他品类的市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