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我们的定位是“策略人的一站式干货APP”,所以经常被问到——策略到底是什么?
于是,这篇文章就应运而生了。此次以策略为主题,进行班门弄斧。
目录概览:
1. 策略的定义
策略是经过系统分析而得出来的指导性方向。
策略的核心有两个,放弃与聚焦,有放弃的魄力,也有聚焦的定力。
策略是做正确的事,策划是如何正确地做事。
策划是技法,决定下限,策略是认知和思维,决定上限。
策略和策划的区别
1. 词性
“你的策略是什么,你是如何策划的?”
策略偏名词,强调根据形势发展所制定的行动方针。策划偏动词,想办法、定计划。
大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策略是选择,策划是努力。
策略有哪几种?
市场策略:满足细分市场。
品牌策略:沟通内容体系化。
传播策略:基于洞察决定沟通方式。
产品策略:产品卖点买点化,产品之间协同化。
渠道策略:建立价值与价格体系,激活渠道商。
1. 认知的穿透力
对营销/品牌体系的横向体系化认知,对相关行业的纵向深度研究,对产品和人群的深度研习。
2. 文字的驾驭力
策略的过程是思考,策略的表达是文案,而策略对文字的驾驭力要求极高。好文笔不一定是好策略,但好策略一定让文案具备穿透力。隐藏在优美文字的背后,是深层次的思考和策略。
3. 逻辑的附着力
金字塔上中下三层逻辑,底层逻辑概念地基,中层营销/品牌体系逻辑中台,上层细分行业/市场规律逻辑掌握。
上中下以逻辑的附着力进行体系化解决方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结构化思考和表达,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
4. 行业的洞察力
策略最终需解决市场问题,即最终会作用于某行业,所以对于行业的深耕就非常有必要。
从时间的维度,对于行业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趋势都了熟于心。特别是对未来的预判,更是策略人本身的护城河。
从营销的维度,对于行业的需求本质,也就是链接产品和人群的着力点,需要具有商业的sense。
于我而言,策略如彼岸,一句话审视自我:
30分天赋,120分努力,60分策略能力。
勉励自己,“以努力脱离下限,以思考突破上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