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NA UX DESIGN 努力周更原创干货与资源分享

2021年 第 09 篇原创分享

最近从之前的项目出来做国际版,和之前项目的设计负责同学唠嗑,最多的感慨是有关“背锅”的问题。

啥锅呢?

估计不少铁汁也遇到过的,由于设计交付时缺少了一些状态、页面和切图时被有心人拿来放大说事儿甚至打小报告的事情。老实说,在繁忙的研发交付中,无论是产品还是设计甚至开发都会有缺漏的时候,不然要QA来做啥子,所以其实这是一件挺难以避免的事情。

但有时候你遇到的合作队友并不是很nice的时候,大家除了忙着撕逼,其实更有效的是细致化预判自己的设计交付,而至于一个niubility的设计师可以从视觉和交互的层面细致预判到什么程度,咱们来一探究竟。

我们以1个设计流程细节为例,分不同细致级别来看处理的结果:

当我们拿到一个这样的原型,一个社交类的私聊页面,在先不做底下功能tab的情况下,康康对话面板的设计如何兑现细节。


细致指数:1级

抛除杂念,直接上手开始设计。产品/交互给原型里画了几种状态就设计几种状态,不用怀疑。

速度快到惊人,设计稿分分钟就出来了,看着还挺高级挺美腻的,是吧。

设计细节都按照良好的视觉舒适度进行设计了,底下的输入操作区还用心的根据国外产品的设计习惯换成了小麦克风和纸飞机图标

但是设计稿可能还没有交付到开发那边,在严格的组内过稿和产品经理那边就会被拦截下来,什么原因呢?

细致指数:2级

根据产品的诉求,这是一款相亲类的社交产品,私聊的页面不能过于朴实无华,这样会缺少了火热的气氛。

同时预判界面的唯一商业化功能要稍突出表达一些(上一篇刚写过一篇有关商业化的文章:体面不如有米,UX在商业化设计中该如何发力?,欢迎回顾)。

这个颠覆1级设计方案的新方案,你可以用来做AB方案在组内和产品经理进行过稿,基本很难再挑出你什么视觉体验上的毛病。拿2个相差稍微大一丢丢的方案做AB去过稿是一个相对容易过稿的“销售”小技巧

但过了前两关到了技术交付这边就会发现真正的麻烦事儿才刚刚开始…

细致指数:3级

开始在设计稿里进行细节拆解,将更多设计规则温馨备注给开发铁汁们,减少后期走查时的扯不清及他们的各种细节忽略。

这里备注的细节包含不限于:布局、元素的使用规则、动效提前提示预留、交互规则说明、复杂设计(叠层)拆解等等。

从3级开始往上,设计稿的交付越来越复杂,要考虑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能体现一个设计师除了画个图以外扎实的综合专业能力。

设计交付细节做得越好,研发的进度也会越快,这是最实在的提效。

但单单只是如此,我们在实际开发中仍然还是会遇到不停让你补充设计和切图的情况,虽然漏细节这个问题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可以把缺漏降到最低…

细致指数:4级

拿到原型后把前前后后相关的的原型全刷一遍,归纳出这个原型私聊面板上出现的所有状态和交互,在设计完主视觉后,再依据所有状态交互进行细节设计。

这个时候原来只有1页的原型,到ux这里就会拓展成大大小小N个画面。

做到这个程度很多铁汁觉得已经差不多够意思了,但实际上大部分产品都不会很细致的罗列所有产品中的细节交互状态,如果团队有细分的交互设计师,他们也不一定就想的是全的,所以一个niubility的ux你的细节可以比他们的更全、预判更多。

细致指数:5级

在和产品商量后,我们补充了3种在竞品体验中发现的交互细节(产品原型遗漏):输入中、新消息、图片加载状态。

另外在功能基础上优化了一些原来的固有样式:

1.在原交互基础上升级礼物弹窗为弹幕形式,增强气氛渲染感受同时不遮挡屏幕中央聊天区域。

2.优化且补充音视频最小化状态的交互逻辑(仅应用内最小化不支持全局最小化,减少应用跳出率)。

3.定制化toast控件,做全局toast控件区分,避免与对话框视觉感受重叠导致用户对toast的识别问题。

最后的完整输出如上,虽然有丢丢可怕,但这个也不代表就是私聊这个设计的细节这样就到极限了,细节这种东西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全只有更全

不过细节照顾到这个份上,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或者实际操作中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大家考虑这么多细节的问题。

这里我想说2方面:

一方面是顾全细节是一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因为只有考虑到细枝末节才能提升整体中下游的配合效率,最后也保障用户的每一个体验细节。同时也是线上事后扯皮时的一些取证之地(设计评审都没法留证据)。

另一方面,当熟悉精细化预判设计后,习惯养成、经验积累是可以不断使你的产出效率提升的,所以并不要因为它看上去要做很多工作就放弃锻炼自己的细节思考能力

虽说现在大家都在关注PPT该如何写,黑话该如何讲,但以上个人认为才是作为UX始终最实在该提升的东西,也是作为设计师会对业务造成最本分的直接影响。

最后愿大家的明天都是一个超5级指数的“超细”设计师


#今日升维干货推荐#

体面不如有米,UX在商业化设计中如何发力?

© NANA UX DESIGN

为原创打call,只需一个 在看 续动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