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某社区看到产品同行的吐槽: 程序员写个bug,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但产品经理的方案出一个漏洞,哪怕这个漏洞无足轻重,都会被怒怼,恨不得ma没了那种… 乍一看貌似没毛病,哪个程序员能保证不出bug?改好就行,类比一下,产品方案出点小问题,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呢? 站在产品经理的立场,我真的很想说是!但理性分析一下,其实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关键词就是:最终产出。 首先我们回顾一**边程序员的工作流(这段过于露骨,务必遮住不要让程序员看到): 从上游产品经理或者运营处接需求,竭力推脱“做不了”之后,硬着头皮接下“老板要做”的需求; 稍加分析需求内容,人工提取关键词之后,登录github,施展秘术ctrl c + ctrl v。 遇到特别定制化的需求,就面向微信群编程,绝活儿现学现写; 每次编译都要默默祈祷上苍,每次调试都愿意拿1个error兑换10个warning; 最后顶着100个warning终于跑通了程序,提交给测试; 然后是喜闻乐见的测bug——打回改——测bug——打回改的无限循环。 (有同款开发同事的,记得点赞) 在开发测试过程中,程序员无论出什么bug都无所谓,因为这期间的代码并不是最终产出。 准备打版上线的代码才是最终产出,这里面是不允许出现问题的。 君不见,一旦线上出bug,测试和开发会率先面如死灰,扣不扣绩点先不说,通宵加班肯定是免不了了。 说完程序员,再回到产品经理,其实方案有漏洞并不一定被喷,也分场景。 如果是每天的划水时间,你在楼下给开发递根烟,一边点评远处妹子的大长腿,一边起手式:小弟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这个场景下,即使你提出手机壳变颜色的需求,我也能100%保证你的ma还在! 但如果场景切换到需求评审会上,遇到情商不高脾气不好的程序员,你的方案但凡有点瑕疵都可能被喷的妈都不认识。 产品经理在评审会上展示的东西,就是最终产出物,与会者,无论是开发测试还是设计,都是这产出物的用户。 这就是程序员写bug和产品方案有问题的本质区别。 程序员的最终输出物是经过团队多次审核的,很少出错;产品经理的最终输出物往往是自己一个人工作的结果,容易忽视一些东西,这大概是产品经理总被喷的原因。 所以,想要在产品经理的不归路上走的更远,除了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之外,还要学会总结每次被喷的教训。 开始,因为只做了功能正向流程忽视逆向流程而被喷,下次注意; 后来,因为提出远超现代技术发展水平的需求而被喷,下次注意; 最后,因为重视用户体验设计出比较复杂的交互而被喷,下次…没下次了,这种情况当场就要怼回去,谁怂谁失先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