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微软离死亡只有十八个月”。对于微软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来说,核心竞争力在于充满创意的人才。国内的科技公司同样如此,近日问答社区知乎上出现了一系列“你为什么从X离职”的问题,公司涵盖百度、腾讯、阿里、盛大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让我们看看哪些是促使员工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想真正做点事情

在传统行业,大概最主要的离职原因是待遇问题了。不过在互联网公司有所不同,在所有的讨论者中,对于离职原因最重要的描述是“觉得在公司难以发展”。许多还特别强调“互联网领域的变化速度太快,继续在公司可能会脱轨”。

譬如ID为张明的用户便说道:“随着级别升高,感觉自己投入在技术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成为一个中介与技术和管理之间搭桥的一个角色。研究领域上自己底子不够好,只能靠着背景知识不断加强来弥补;工程领域上,代码越写越少,说的越来越多。这是让我感觉非常非常恐惧的事情,作为一个热爱技术的人,似乎离技术越来越远。”

官僚主义与部门协作

官僚主义对科技企业的毒害非常深,更可怕的事情是,企业一旦建立时间过长,就很难避免越发深重的官僚主义。在百度、腾讯、阿里这样的大企业下,许多人认为跨部门之间的协作难度非常大,企业晋升机制也往往依赖于领导的个人喜好而非实际贡献。

甚至有公司把这种现象叫做“向上管理”。这是对官僚主义赤裸裸的美化,难怪有匿名用户说“向上管理好的人更容易得到重用。”

绩效主义与形式主义

为了避免个人喜好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大企业几乎都采用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但这在执行中很容易出现偏差,数据化管理应当出现在“数据能较好反应事实”的情况下采用,而许多公司则倡导“一切都以数据说话。”

这样的口号听起来很科学,实际上操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容易演变为“为了数据而数据”,譬如盛大公司就曾经非常奇葩地为每个员工赋予经验值,希望像管理网络游戏玩家一样管理员工,结果完全沦落为束缚员工生产力的手段。盛大从网游领域第一走到今天的状况,这样脑残的管理方式功不可没。

盲目的绩效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这些管理方法本身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如果不以改善生产效率为目标,就容易演变为形式主义。如果要用一款产品来阐述形式主义的话,那它一定是Microsoft PowerPoint,当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时候,人们就说当年那里成了“PPT殿堂”,所有中高层都在忙于如何把PPT汇报得更好看。真正做事的人不希望受到这些形式的束缚,丁香园CTO Fenng就在答案中说道“(在阿里)我最讨厌最无法忍受的事情就是会议”。

离职一定差吗?

不过,员工离职并不能说明企业正在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差。同样一份员工离职率,可能含有千奇百怪的各种原因。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断淘汰低绩效员工,保留高绩效员工,那企业往往会发展得更好。而相反,如果高绩效员工都离职了,那么企业也会逐渐走下坡路。

而区分到底是高绩效员工离职还是低绩效员工离职最主要的方法是看离职的原因,如果一个企业因为官僚、形式主义而造成大批员工离职的话,这些企业或许已经失去了科技型企业创新的根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