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的大多应该都是互联网从业者,你们负责的产品各不相同,解决的用户痛点也各不相同,可以运营的点也各不相同。

从在这两年移动行业的从事经历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形态也从原生app衍生到了H5、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上,运营app,不再只是对app进行运营。无形间增加了运营者的工作范围。

所以,只依赖“术”,只懂运营策略、运营技巧,是不足以应对变化多端的移动行业的,重要的是在长年累月的运营实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运营思维。


运营思维应该是怎样的?

简单说的话就主要是三点:发展的、多维的、产品化的。

发展的

“发展的”指的是,要将应用的发展、市场的发展、用户的发展(用户也是在成长的)、环境的发展都纳入自己的关注范围, 要知道自己的产品在整个移动应用生态圈中是处在一个怎样的地位,自己的上下游分别是什么,同一个层面的有哪些?可以合作的和互为竞品的是哪些?他们又是有 怎样的发展方向?多看看BAT的数据报告,B的数据报告主要看热点,A的看商业行为,T的数据报告呢,看用户习惯、用户画像(多维查看)。


多维的

“多维的”指的是,现在app运营不只是重点在应用市场的运营了。在09~11年,移动应用开发还不像今天呈井喷状态,智能手机用户可以玩的应用不多,所以会去看看各大应用市场推荐什么,下来玩玩。现在呢?应用太多看不过来,周围的人玩,才会去搜索、下载。是的,相比起应用市场,现在很多用户的习惯还是去进行搜索。相比起封闭的应用市场,搜索带来的流量简直是……wait for it……无法预估的!与其去抱市场大腿争那有限的推荐位,不如做好内容,引来无限的流量。

产品化的

关于运营人员产品化,我想说的是,随着发展,产品与运营之间的界线是越来越模糊的,最好的产品除了抓需求,同时也要懂运营,在产品规划中要为运营留空间;而最好的运营是懂产品的,知道自己的产品基因是什么?什么是可以大作文章的功能点?


总结:优秀运营人员的三板斧
1

内部建构

数据体系的建立
2

外部建联

做好曝光,维护好市场/外部合作
3

技术理解

知道技术是什么,怎么走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技术


[转]

谨以此文,送给看了“干货”却不知道怎么用的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