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创业的朋友分享运营的话题,谈到“单用户成本”的算法,有感而发。
他说,要把整个公司运营成本(含人员等)算入“单用户成本”,而不是只算推广费用。
举个例子,如果只算推广费用:
A方案:每个月花5万带来1万用户,单用户成本是5块;
B方案:每个月花20万也只能带来2万用户,单用户成本是10元。
似乎,我应该每个月花5万块。
如果算上公司运营成本(简单的算人员+服务器、带宽这些),假设一个月20万,那么:
A方案:每个月25万带来1万用户,单用户成本25;
B方案:每个月40万带来2万用户,单用户成本20。
烧钱有了道理。
当然,这个计算简化了很多实际情况,比如活跃留存什么的,大家明白这个算法想说什么就行了。
更关键的,我们省了一个月时间!
对于有竞争对手在赛跑,需要show数据拿下一轮钱的情况,这都有重大意义。
多年前我写过一段“攻山头的故事”,当时是说阿里,现在发现说创业更适合:
从前有座山,山上没有庙……但是有好多好多的蘑菇、山药、木耳,让每个人都口水直流,于是,大家都想抢占这个山头,而且只有一天时间。
一支三五个人的游击队,饿得不行了,没时间探路,没时间研究,唯一的机会就是抓紧时间,乘着夜黑风高随便找了一条路冲向山头,也许一场大雨引发了泥石流,或者踩到一颗地雷,或者遇到一群狼就全军覆灭,但如果侥幸冲上去,就立马占山为王,山鸡变凤凰。
这支部队,是创业公司。
一支看上去人很多的部队,实际上是10支集合在一起的游击队,进攻之前,领头的发现依然是没时间探路,没时间研究,心想干脆不探路了,老子当年做游击队的时候拼的就是RP,于是召集所有兄弟开了个统一思想的会议,言明攻下这个山头的高尚动机与社会价值。然后,10个队长带着兄弟们高喊着“为了***,冲啊”,从四面八方涌向山头,10支敢死队也许死了8、9支,但只要有1、2支冲上去,就胜利了。
这支部队,是阿里。
……
国内现在的创业状况,似乎是把上面两个情况综合了一下,每个小土包,都有几十支饿得不行的游击队在往上冲,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他们绝大多数都会死,但从概率上讲总有人会登顶,这时候,慢慢来、想清楚了再上,就算路径正确,等你爬了一半就会发现山顶已经有人了,而快,才有可能活下去。
然而,这会不会是类似“别人孩子都去上补习班,于是我也只好给娃报名”的一种无奈?
via:微推客作者苏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