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很多互联网公司或者团队,见到过各种奇葩的事情。
因为很多公司还都没黄,为了避嫌,我就不提公司具体是哪个了。我从另一个角度说,凡是有以下这些特质的公司,都会让我有『还好没去这家公司』的感觉。
1. 扣工资、降低工资、不实发工资
首先,不管出于任何理由,扣工资、降低工资和不实发工资都是违法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一向是在家长制的传统中成长的大家,总觉得公司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合同很忽视,对老板很忠诚,讲的都是三纲五常,不是契约关系。
经常拿工资来威胁员工的公司,是最下流的公司。奖金可以不发,但之前约定好的工资不发就是耍流氓。
有的公司降薪的理由是,发现员工的水平没有达到预期,所以想支付更少的价格。好像很无辜,但尼玛当初对员工做判断的失误应该由员工承担吗?如果这个人是谎报或者在应聘时有虚假信息,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如果你起初判断是基于客观信息,那就没什么可说的,只能证明公司没有基本的识人能力。
况且,你真觉得降薪的员工以后还在公司干的下去吗?
2. 不看结果,只讲形式
其实我觉得有些企业文化恶心一点也没关系,比如要聆听老板的教诲、买老板的书甚至背诵老板语录,都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不能接受的是,全是空谈,不讲道理。
一般来说,老板说的漂亮话总不会是歪理(额,好像真有一些朋友回答里的老板挺扯的),怕就怕你明明做对了,别人非解读成忤逆了老板的精神。
比如说狼性,这本身没错啊,大家拼一点,或者做事狠一些,可以的。但你非要把狼性解读成每天加班到晚上 10 点,这就扯蛋了吧。从你说狼性开始,我就每天用两倍的效率在工作,以往每天写一千行代码,现在一天写两千行,结果按时下班你就说没有狼性扣我奖金?
3. 不说事儿,只说情怀
我之前见过有的团队,我问一句『你们准备怎么做?』他们能讲半个小时的互联网大局势和年轻人为什么要有梦想。我接着问『那到底怎么做呢?』他们会再花半个小时论述说怎么做不重要,关键是要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blablablabla……
这样的公司非常可怕。你看其他朋友答案里的公司,你能明显感觉到不适,然后走人。这样的公司却不会让你不适,也给你还不错的待遇,给你还凑合的工作环境,但就是没事给你做,大家每天在讨论理想。这样的地方只会不断消耗你,让你失去正常人工作的能力,跟温水煮青蛙一样搞死你。
要提防任何说到公司未来,就只有五年后的计划的人。
4. 不讲道理,谁话语权大谁说得算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或者类似产品经理这种要做方案和策划的岗位,肯定会头疼一件事,就是领导或者老板的指示。
我见到的 80% 以上的创业团队,老板的『拍脑门点子』都会造成项目的致命伤。如果放大到大公司,就更要命了。比如在百度,你要是有 Robin 的邮件,真就跟拿了尚方宝剑一样,谁都给你让路,什么资源都供你差遣。
所以我会看公司这样的一个数字:下属提出的意见,或者跟上级不一致的方案,有多少比例会被采纳。如果是零,那这样的公司就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公司,是很危险的。
在这样的公司,哄上级开心、听上级的话,会是最主要的工作。
5. 拿公司的某些特质来说事儿,说个没完没了,尤其是老板的背景
最可笑的一种公司或者创业团队就是不断强调创始人的背景,最常见的是『最年轻的 XXX 成员/获奖者/专家』或者『天才儿童/高考状元/常青藤或者清北高材生』,甚至还有什么杰出青年、劳动模范啥的。
这样的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一个人展开的,公司业务、品牌建设、产品风格等等,都要成了这个人的附属物。
适当地拿创始人做公关是可以的,但拿这么一件事证明公司的价值,还差得远。
还有类似的,比如说公司是哪个巨头或者某个著名投资人投资的,比如说产品在行业内是第一家做的、说这里发的工资是最高的、甚至公司有很多单身帅哥美女有免费水果有咖啡机咖啡居然还是免费的哦……
跟说情怀讲理想是一个道理的,扯些没实际意义的东西,只会证明公司对自己的其它价值并没有信心。
6. 分工不明确,或者随意调换岗位
『我们会给牛人最好的施展平台,你来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家特别自由。』
小团队特别喜欢说这句话,名义上是牛人凑到一起什么都能做成,但谁都清楚一个道理啊,大家分工都不明确,责任不就不明确吗,搞来搞去搞成什么,搞**吗?
这样的团队问题会是:
-
管理上会混乱。如果都是想干嘛就干嘛,也没有分工,那管理上怎么操作呢?就只能跟放羊一样吧。
-
对专业能力不尊重。且不说产品、运营、技术、市场、销售、营销这些类目之间隔行如隔山,就是同一个类目里面不同的岗位要求的技能项也是不同的啊。
-
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管理上无法操作、岗位产出不能保障,那做计划、说目标就都是空谈了。
对于大公司也是同样的。只要 HR 随随便便就认为你可以胜任其他部门的岗位,只能说明他们对人才不重视,同时也对部门岗位的要求马马虎虎,太随意。
7. 对公司资源的利用特别短视
其他朋友提到的很多了,有的公司惜财如命。我总结的四大奇葩制度是:空调使用要管制、抽纸领取要登记、设备采购都二手、报销步骤烦死你。
奇怪的是,这些公司真的算不清楚,让员工工作体验很差导致的效率低下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和花这么点小钱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哪个更大吗?难道这要算作是行政部门的业绩?
格局更大的公司,会知道员工的成长对自己的意义。各种给员工买书、参加学习和做团建的经费这样的成本,能够实实在在转化成员工的附加价值。把自己跟员工放到对立面,是很蠢的做法。
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每天在给公司创造价值,但会感觉得到公司还总想着让你做得难受点、做得不痛快点,你一旦松懈下来,表达了不满,公司还会很兴奋地表示:说什么来着,对你差点就对了,你看你现在值得公司对你好吗,你这个白眼狼。
如果你发现有以上提到的七点这样气质的公司,请敬而远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