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知乎的私信里、在公众号的消息和留言里,还是在知乎 live、分答和在行上,总有太多人来问我,到底该怎么成为产品经理。为啥投的简历石沉大海,为啥心怀梦想却屡屡受挫,为啥他们总说没经验不行?
难道找个产品经理的工作就这么难吗?
是的,就这么难。
往往问出这种问题的朋友,都是分析了天下大势,觉得产品经理既没有太多门槛(代码书真的看不懂啊,PS 真的不会用啊,Axure 看起来容易多啦),又能拿很多薪水(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里仅次于技术,远超隔壁那些苦逼会计和 HR),于是得到了性价比最高的一个职位。
根据网上的信息显示,具有棱角分明的性格(比如乔布斯、乔布斯和乔布斯),具备基本的逻辑能力(迄今为止还真没见过愿意承认自己逻辑不清晰的逻辑不清晰的人),能够用常见的作图工具(Axure,他们说好像 PPT 也行),又能良好沟通(我每天跟很多人讲话的),就可以设计产品啦。
看最近热传的一份《2017 届互联网校招薪酬报告》,动不动年薪 20 多万,秒杀那些每个月才四五千的笨蛋,他们肯定没看到这么好的机会。
凭这些,加上我对互(zhuan)联(da)网(qian)的强烈兴趣,一定能摇身一变,怎么也有个月薪 20k(报告里说薪酬 20 万都算白菜价啊,我都毕业好几年了,还能比不上个应届生?)。然后当上(候补)CEO,迎娶白富美。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哟。
这块大饼,不仅没你想象的那么大,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好啃。
1.
好的产品经理太少了。
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一位腾讯的产品总监提过,市面上大概只有 8% 的产品经理才算是靠谱的。其他人都不知道在做什么。
事实的确如此。
最近因为缺人,做了大批量的面试。明显能体会到,在不同的公司,同样年限也存在着「BAT > 新美大滴滴 > 独角兽 > 普通创业公司 > 炮灰公司」这样的能力差距。
产品经理是没有像技术那样清晰分明的能力体系的,也没有大家都认可的聚集地去论战和竞赛,只有各个山头独立的师承。表面上都是产品总监-产品经理-产品助理,但一个很水的产品总监,未必比得上有正经师承的产品助理。
什么是正经的师承?我随便列几个知名产品经理。
-
王俊煜,豌豆荚、轻芒产品负责人。曾就职于 Google 用户体验团队。
-
郑志昊,猫眼 CEO,前大众点评总裁、前腾讯总裁。曾是 QQ 空间产品经理,再之前是 MSN 的产品经理。
-
黄海均,职人社创始人。曾是网易微博产品经理、知乎产品经理。
-
白鸦,有赞创始人。曾是支付宝产品设计师,再之前在百度用户体验部。
-
张贝妮,目前在清流资本。曾是百度音乐事业部负责人,也在豆瓣网主持设计了豆瓣音乐人和豆瓣电台。
-
纯银,原蝉游记创始人。曾是网易产品总监。
-
KentZhu,易到用车产品副总裁。曾经在百度做产品经理。
-
elya,洋葱淘 CEO,曾是百度云 UE 负责人。
-
BLUES,迅雷产品总监。曾是腾讯产品经理。
-
……
我们视线所及的优秀产品经理,大都跟 Google、腾讯、百度、网易脱不了干系。他们互相之间会有或紧密或松散的关系,通过同样专业的人群集结在一起。而在他们之下成长的,都是从如俞军、吴宵光、马化腾、丁磊等第一批国内的产品设计者那里继承了价值观和工作方法论的新人。
很残酷的现实是,我所见到的大多数产品经理,根本无缘接近这个圈子。
他们接触的产品思想和方法论,除了张小龙的几句话,大都来自于一些社区和论坛。而在这些社区和论坛分享的人,又大多数也是草根出身、只有一两年经验的以创业公司产品经理为主的产品人,还有少数其实是媒体人。
这就让产品经理的世界,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端。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但对于很多新人来说,还以为天下产品经理都是一样的。好像只要挤进一个创业公司,折腾出原型图和需求文档,就算是成了产品经理。
2.
所以我见过这么几个产品经理。
H 是一个在线教育创业公司的产品负责人。他们公司已经换过了四个方向,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跟老板撕逼,去争论到底该怎么做。聊起产品的细节来,他也并不清楚。据说都是他招的一群实习生凭感觉去做的。
Z 是一个传统行业老板主持的创业项目里的产品经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 APP 的界面,不断做得更加优质。对于业务,他说他也不太清楚。说起很多运营方面的产品问题,他一脸懵逼:「我是 APP 产品经理啊,我哪懂这些。」
S 是一个校园项目的产品经理,在公司每天画老板安排的原型图,画完交给外包团队,等做出来再按照老板意思继续画修改稿。项目黄了以后,凭借他的一年工作经验,找不到任何互联网的工作,只好回老家的餐馆打工。
C 是另一个校园项目的产品经理,负责一块业务。说实话还挺有天分的。可惜所接触的项目,做一个黄一个,有的是刚刚方案完成,老板又决定搁浅。最终拿着一份工作两年的简历,都是设计飞机稿,而没有运营过真正的产品。
还有一个简历,可能有人看过。是真真的,不是 p 的:
好的产品履历,会有加分。坏的产品履历,也会有减分。如果没有得到略正规的训练、没有做出真正上线过的产品,或者没有跟完完整的项目,都是很麻烦的事情。互联网的职场也很现实,你要是 BAT 出身,不亚于 985/211 的学历;你要是普通创业公司,那大概也就是本科;你做的项目都黄掉了,那就……
在这个行业,不是说努力就可以的,拼天分有时候也没用。没有足够好的起点,没有好的机会,真的不如踏实点,告别当上(候补)CEO、迎娶白富美的梦想。
3.
薪资报告里,大公司依然凶残。但他们抢的是好的人才,不代表整个市场还是好的。就好像这几年人民富裕了,饮食的消费疯狂增长的同时,泡面啤酒这样的速食食品也终究是不可避免地销量下滑。
留给大公司产品创新的地方不多了,大家对用户体验的感知也变弱。我们看到大公司都在讲技术导向的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甚至 AI,抑或运营导向的商业化、数据运营和计算广告。这些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产品的缺口越来越小。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业务、寻找增量产品价值的产品经理,而非写写文档、跟跟需求的产品经理。
更不用说,创业公司近两年尸横遍野,野蛮生长的大量产品经理也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出现在拉勾、BOSS 直聘上,简历在各种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
在这样的世道下,产品经理都不需要了,哪还要什么产品助理。
4.
我曾经义愤填膺写过一篇吐槽回答:为什么找个产品助理的职位就这么难?
话糙了点,道理是一样的。很多人不光是没有理解产品经理和产品助理这个角色,更是压根不懂职场的一些原则:带一个没用的人,比放置一个没用的人,还要麻烦。
很多想做产品经理的新人,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几句车轱辘话:
-
给我个机会,我会证明的
-
你带带我,我就能成长
-
你不熟悉我,你怎么不知道我不行
-
我对产品充满热情
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你转的啊。不证明,谁敢用你。而证明的责任不在对方啊,证明的责任就在你自己。你证明不了,就别总是抱怨「怎么找个产品助理的工作就这么难?」
便宜就在这,薪酬确实高,相比起来也真的是性价比很不错的工作。但就恰恰因为这样,才更需要优胜劣汰啊。前面说的看似抽象的门槛,什么逻辑、沟通、热情这些考察的因素,一下就具象了。既然有那么多有经验的,为什么要你没有经验的。既然有那么多名校的,为什么要你非名校的。
5.
当然,我也不是故意宣泄负能量。是这个市场真心很残酷。
身边很多朋友,还没想明白就先着急裸辞,想着先从产品助理干起。问题是,既然对方公司能找到年轻活力有热情的年轻人,为什么还要你这样已经有不相干工作经验的人呢?
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
要做产品经理,就先从自己最擅长的角度切入。
对互联网行业想转行的朋友,不管是做技术、运营,还是商务甚至销售,都可以多做一些产品的思考,有条件就多提供些产品的建议、多做些产品相关的事情。有人明明身边有一大堆产品经理,他不去跟他们请教和交流,反而跑来问我产品经理到底是什么。产品的东西哪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自己的产品都不去关注,是很难从别的路径成长的。
行业外想做产品的朋友,也可以先想办法进入互联网行业。这个门槛是不低的,克服掉才有可能接触到真正的产品。比如做销售,可以先到互联网公司做销售、做业务线的事情。做老师,可以先想办法去在线教育公司做教研、做内容。
应届生想做产品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关于应届生求职的那场知乎 live(点击「阅读原文」)。
对新人来说,还是要先从好好认识产品经理开始。可以买几本书(虽然只看书没用,但总比不看书好),在网上看看专业的产品经理的文章。
然后,多找人聊聊天(在行是个好平台),知道真正的产品经理在做什么。别以为读了几本书、看了一些兵法就能披甲上阵了。
最后,好好丰富下简历,找到最适合的路径去找工作。被拒很正常,毕竟找工作全看缘分。不要整天抱怨「产品助理就这么难找?这个世界怎么了?」平心静气跟面试官问问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没想清楚前,没有足够努力前,没有遇到好的机会前,不要总觉得这个便宜很好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