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填志愿时,又到新人入坑时,这个时候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经常听到两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工作真是最幸福的人生选择。在接下来的三分钟阅读里,我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上述两句箴言都是脱离实际YY游戏,只是一碗毒鸡汤而已。

兴趣并不是老师,而是朋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说这话是爱因斯坦,于是这句话出现了一大堆。注意,爱因斯坦可是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所以,他说的话最适合他的情况,而不一定是有普适性的。对于这点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就好像说,“定个小目标,先赚上一个亿“,这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如果非要按照某些名言来操作,那很可能就变成东施效颦了。

说实话,兴趣并不会指导您前进的道路,只是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给你足够的陪伴。喜欢做和能做好完全是两码事儿。兴趣更像是一位挚友,而不是一名良师。

而且在前进的道路上,单凭兴趣也是不足以走下去的,至少不会走得很远。家庭条件,人际关系,自身的条件都对前进有影响。有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注意,这里的志向可就不是兴趣那么简单了。所以片面强调兴趣的作用不仅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还可能成为一副毒药。它可以变身毒茧,可把一个人困锁在自己小世界中,躲避外界挑战,最终一事无成。

很多一事无成者的悲观者,经常会使用一个好借口,“这不是我喜欢的事情,所以干不好”。言下之意,就是只有碰见真正感兴趣的事儿,才能做好。

很多朋友会抱怨说,没有兴趣,这事儿我做不好。等等,那并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不愿意做。

喜欢干的事儿和擅长干的事儿

大多说朋友总是羡慕那些把兴趣当工作的朋友。我与这些朋友的对话总是这样的,“史军老师,您在做什么工作?”“植物科普啊。““您的工作真幸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等,你怎么知道我很幸福呢?诚然,我喜欢写字,喜欢讲故事。但是我并不喜欢背后的那些庞杂的事情,比如处理跟合作方的关系,组织活动等等细节的活动其实很多。所谓的科普工作也是。还好,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件事儿,我还算及格。

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清楚,喜欢干的事儿和擅长干的事儿,很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最简单的事儿,看这篇文章的很多朋友肯定都喜欢打王者荣耀,但是你真的擅长,你会根据角色选择最佳的装备和道具吗?你会控制角色会做出最飘逸的走位吗?你能独当一面成为团队的精神领袖吗?不能?那说明你并不擅长玩这个游戏。

也许你特别痛恨高数线代微积分,但是你能以长常人无法企及的速度,这是你喜欢干的事儿吗?我看未必,很多人只是在享受别人羡慕的目光,而不是享受解题的过程本身。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在逃避,因为有些擅长的事情未必能让你愉悦。比如,做统计表这事儿,对谁来说都是不愉悦的,但是有些人真的很擅长做这样的工作。

如果能清醒的认识喜欢干和擅长干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讨论下一个问题了。

生活和工作可以分离

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是幸福的。这就是一个更扯的论断。我可以说,如果你的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了,那你就失去了生活的时间。

曾经我们接受的很多思想就是要以厂为家(当然,我们提倡奉献精神的)。我可以为工作多做努力和奉献,但是我仍然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工作就是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吗?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吗?如果失去了这个出发点,那一切行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换到实际操作的层面,如果生活和工作不可剥离,时时刻刻看着手机,处理信息,这些是理想的生活状态吗?当然不是。我并不觉得每时每刻都得刷手机,观察粉丝增长数量,观察微博的表现是一个幸福的生活状态。

所以,选工作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效率最高的方向。这不仅对自己有利,对整个社会也是有利的,这可以最大程度积累财富,同时可以推进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你应该做的是,发挥聪明才智,去做好自己擅长做的事儿,而不是掉进兴趣的大坑。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特别尊重孩子的选择,基本都是想让孩子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与其说是民主,不如说不能给孩子更好的指导。所有的选择和赌博只能靠孩子自己来决定,当然,这也不是父母希望的结果,只是有意无意导向了这个结果而已。

是到了改变的时候,勇敢做出选择了。千万不要再给自己灌有毒的鸡汤。

作者:史军
来源:植物人史军
本文来源于植物人史军,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来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