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忙得要死,工作非常努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1.手机一响就忍不住拿起来,跟别人聊天,扯着扯着就扯远了,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2.在网上查资料,突然被别的标题吸引,点进去之后又被别的吸引,花稍不留神十几分钟过去了,却忘了自己要查什么。
3.工作一小会儿,就想停下来刷一刷微博,看一看朋友圈,简直成了工作的一部分。甚至上下班坐个电梯都恨不得去看一下。
每天的工作都被这些事情打乱,貌似忙碌,实际上不集中精力,轻松、惬意,而且像毒瘾一样戒不掉。久而久之,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我们每天忙得要死,工作非常努力。
实际上这种工作状态被称为“浅工作”,看似很忙,实则非常低效。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今天拆解的这本《深度工作》,就很适合你。
拒绝浅工作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在书里提出了一个公式: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时间x专注力。
他把日常工作分为深度工作(deep work)和浮浅工作(shallow work)。
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经常被打扰,无法专注,耗费大量的时间,却没有什么产出。
深度工作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专注工作,对认知能力要求很高,短时间的工作就能带来很高的产出。
我们现在好多人都陷入了浅工作的幻觉,感觉自己每天加班很多很忙碌,好像很努力,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产出。
这就好像一辆赛车,硬件装备顶级,最高时速叼炸天。但你上路的时候,刚踩一脚油门之后,又踩一脚刹车,时不时到小道里绕两圈。
结果是跑也跑不好,停也停不下来。
而深度工作呢,就是让你每天工作的时候,都能把这辆赛车飙到最高速度,最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深度工作的好处多多,这里举几个牛人深度工作的例子。
J.K.罗琳写哈利·波特最后一部《死亡圣器》的时候压力很大,有各种活动邀请,各种人想见面,每天的打扰太多,就搬到爱丁堡市中心的酒店套房里,一个人待在酒店,不写完不出去。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在纽约的一间农场小屋里完成的,他的书房离主房区太远,家人叫他吃饭得吹小号。
前几年物理学界发现了希格斯·波色子,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传出后记者都找不到他,因为他一直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
我们在日常工作里当然没有像他们这样可以隔绝一切干扰的环境,很多工作不得不通过微信、邮箱来进行。
但能够通过一些方式,让自己保持专注,提高工作效率。本书作者,就分享了4条原则: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浮浅。
▌1、工作要深入
主要是创造或者隔离出不同时间和空间区段,以此进行特定的工作,来达到深度工作的效果。
首先,根据你自己的工作状态,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什么时候最专注,什么时候注意力最涣散。
比如可以通过将每日分成固定节拍的事项里程,并照单雷打不动地执行。或者像少数人那样,能随时随地像新闻记者一样投入到深度工作状态。
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固定的习惯来培养仪式感,例如每次深度工作前喝杯咖啡,以这种方式让身体形成习惯,引导整体快速进入状态。
▌2、拥抱无聊
拥抱无聊,不是让你沉浸在无聊之中不可自拔。如果你适应了分心的状态,想要转变回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比如网络依赖症。很多人习惯了玩手机、玩电脑,有事没事总忍不住上去刷一刷,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事情,却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这就是一种严重的分心状态。
要改变这种状态,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定期定时的使用网络,其他时间则屏蔽网络。前期一定很难。坚持一段时间后,甩掉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就可以拿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提到了一种方式,叫做网络安息日,顾名思义就是像教徒的仪式一样,拿出一段时间来静处和反思。
微软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他会远离公司事务,只读书思考。正是在思考周,比尔盖茨写下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备忘录。
这种对工作的抽离,实际上为了更好的深度工作,让你跳出来去思考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提前安排。
▌3、远离社交媒体
书里面说,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与社交媒体刻意保持一定距离。
如果一个人永远处于信息秒回,不断发自己状态的人,她注定无法集中注意力,深度工作,也可很可能是一个不靠谱之人。
这个对我们新媒体从业者来说就很尴尬了?。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基本上是没办法远离的,但至少可以做到不那么的受打扰。
比如我自己在用一个番茄钟+白噪音的 App 叫潮汐,里面的各种雨声、海潮声可以帮我很好的集中注意力。
我设定的是工作35分钟,休息5分钟,微信信息、邮件等等统一在这5分钟里面回复。在那35分钟里就好好工作,不回复任何信息,这样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打扰。
▌4、摒弃浮浅
我经常听到办公室里,很同事抱怨:“这么快就5点了,我还啥都没干呢!”
大部分人都把时间浪费在蜻蜓点水的浮浅工作方式上了,因此也会常常感觉没有创造出什么价值。
作者在书里说,摒弃浮浅就是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对实现目标有帮助的事。
剔除掉大量的浮浅工作,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需要深度的工作,不仅效率会高很多,生活也会变的更加优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