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够安然地等待一个对我来说无比重要的结果,也能够在等待的同时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的安全感来源,不再是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定性的工作,而是我渐渐看到自己在忙碌和奔波中,一步一步地,弥补上了自己的软肋,于是每一天,都变得更好。
一
跟刘哥认识,是在2015年的寒假。那时候,研一还没念完一学期的我,就开始忙着找实习。后**过学姐的介绍,我认识了刘哥,一家致力于通信安全的创业公司的CEO。就这样,我的第一份实习落定了。
刘哥是03年从交大毕业的学长。毕业之后混过几家公司,后来进入华为,在华为做了三年底层码农之后,转型产品经理。2006年,刘哥作为产品经理,开始帮华为在欧洲开疆拓土。
据刘哥自己的说法,他们从西班牙开始,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打江山,最后搞定了整个欧洲。
后来,刘哥做到了管理层,股票套现了一笔资金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2014年,刘哥跟别人合作做通信安全生意,第二年我就来到公司实习了。
刘哥很照顾我,虽然我只是一个实习生,虽然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但他还是愿意跟我交流很多关于产品的知识,甚至让我去尝试自己画出待开发产品的原型界面。虽然我知道这种行为很不符合开发流程,可以说他的决定极不负责任。但刘哥相信我,他愿意让我去尝试。
短短的一个月之后,我的第一次实习也就结束了。
二
第二次跟刘哥有联系,是2015年6月底。
那时候,我处在一个很迷茫的阶段,在犹豫着即将来临的暑假我是要在图书馆里看书,还是出去找一份实习。
于我来说,我是偏向于留在图书馆的。我觉得自己可以去看自己想看的书,掌握自己的目标技能。所有的一切收获,我都能在出发前看到。
而出去实习?拜托,大公司的暑期实习已经停止申请了。而创业公司?谁会知道在里面能获得什么。
我问了问刘哥,我该怎么办。
刘哥只是说,兄弟,能有机会去锻炼,那就去锻炼吧。
后来的故事,如果你对我足够了解,大概你也猜到了: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同样是交大学长创办的公司。作为很早期的员工,跟他们一起经历了产品从0到1的过程。后来,学长在八月底几次劝我留下来全职做,于是,我考虑了一段时间,决定休学创业。
再然后,一年的摸爬滚打,也就塑造了现在的我。
其实,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然后再去询问身边人的建议时,我们往往需要的,只是他们的一个肯定而已。
那个六月,关于去实习还是留在图书馆学习,其实我也问过其他人。他们的回答是,其实,你自己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是么?
而刘哥只是说,兄弟,能有机会锻炼,那就去锻炼吧。
三
第三次跟刘哥接触,就是前几天了。
在我秋招开始后不久,刘哥对我说,兄弟,要不然过来跟我做吧,具体情况你可以过来找我聊聊。于是,那天面试完腾讯之后,我就去张江找刘哥了。
大概是许久没见了,刘哥很激动地在说公司这三年来的发展,描述着他们是如何经历了阵痛,经历了账上现金几乎为零的危机,又是如何重新找到方向,转型成功,直至现在的健康运作的。
刘哥是那种经历过事儿的创业者,也是那种老派的创业家。在他眼里,那些利用当年年轻人的迷茫而播撒下的鸡汤,其实都经不住年代的考验。真正厉害的人,真正做成事儿的人,真正在做事儿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写那些所谓的“术”“道”心法的。
老派的刘哥,崇拜那些老派作风的企业,华为,思科,IBM。而那些在C端市场玩得无比溜的企业,在他眼里都不能作为典范。
我知道,刘哥还是那个刘哥。
四
后来到饭点了,刘哥带我去了一家饺子馆。
他坐在我对面,看着我:兄弟你最近看起来很累啊。
我说,是啊,找工作,忙的,偶尔还是会有点焦虑。
刘哥笑了笑说,兄弟其实我挺欣赏你这个人。但老实说,你这个人,或者你们这一代人,有时候就是想法太多了。
刘哥吃了口饺子,继续说,你们习惯了校园里那种确定性的生活,一出来社会,这种确定性没了,你们就慌了……
说实话,刘哥说出确定性这三个字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像炸了一样,好像找到了一直以来困扰着我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那个问题就是:当我们在找工作时,我们究竟在找的是什么?
也许,我们找的,就是自己渴望的那种确定性。
我们想找到未来确定去从事的行业;
我们想找到未来确定要工作的城市;
我们想知道自己确定的薪酬;
我们想知道每一次面试后确定的结果;
我们讨厌未知,讨厌焦虑,讨厌等待,因为我们在充满了确定性的校园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现在要去面对这个不确定的社会。
我猜,我们是敬畏的,也是害怕的。
可是刘哥说,兄弟,我跟你说句掏心窝的话吧,当你离开校园的那一刻,你生活中所有的确定性都向你告别了。
五
自从找工作以来,我所经历过的见识过的浮躁和焦虑,超过以往。
我经常在各种群里看到:
“哎呀,我的状态现在还没变,是不是笔试挂了啊?”
“哎呀,我还没收到面试通知,是不是挂了啊?”
“哎呀,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全程对我严肃脸,是不是要挂了呀?”
……
每天,真的是每天,群里充斥着无用的猜疑,担忧。那时候我一直在想,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过了那就是过了,自然会有通知;没过就是没过,那就继续准备其他的就好了。
直到后来,我也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次等待,而在等待中又给自己无数的猜疑时,我才真正理解了他们。
当我们在找工作时,我们在找的是一种确定性。有了这种确定性,我们会感受到极大的安全感。好的或是坏的,那自然会带来其他的情绪。但安全感,只能是由确定性带来。
但现实是,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是不确定的。
所以找工作的我们才会焦虑,才会暴躁,才会痛苦接着幸福又接着痛苦。因为,这个社会的玩儿法跟我们原来的那个世界不一样啊。
但就是因为这,那些能够克服因为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的人,往往才能脱颖而出。
“我能够安然地等待一个对我来说无比重要的结果,也能够在等待的同时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我的安全感来源,不再是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确定性的工作,而是我渐渐看到自己在忙碌和奔波中,一步一步地,弥补上了自己的软肋。于是每一天,都变得更好。”
完
后记:
明天要登上高铁去北京面试了,后天一早坐高铁从北京回上海,下午一场面试,晚上一场笔试。忙碌地奔波,却渐渐地踏实。这篇写给你们的文字,也是写给自己。当焦虑击中软肋,我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地去补上它。
之后,我计划分享自己单面的经历,分享自己是如何hold住面试官突然抛来的各种问题的。如果你觉得我分享的东西还有点用,欢迎把这个公众号推荐给你的朋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