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Toto,今天我值班嘿嘿。我比较喜欢看书,工作之余每周能看三本左右。平常最想干的就是一天不用干活,坐在那里看书,闲了写写东西。但是没办法,一写东西,就老是会拖延 →_→。
闲话少说,今天这篇文章给你分享: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学习系统。
如何高效输入
一、阅读
阅读的内容大概有三种,实体书、电子书、App。这里面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自己做读书笔记的系统方法,要不然书虽看了很多,却没有积累。
▌1、实体书
我自己现在看实体书,手边如果没有便签和笔的话,就像喝酸奶不让我**盖,浑身不自在。
我习惯用便签边读书边做笔记。使用的方法,就是拆书帮的RIA便签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就是在书上贴上便签,对某一个片段,写上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以往和他相关的经验,以及以后要打算怎么应用。
我自己在做标签的时候,比较随心所欲一点,并没有严格按照RIA来写,但是大体上差不多。贴一张网友的照片看一下正式RIA的要怎么做:
另外我也会在书页旁边贴一张条形便签,上面写上这页的重点内容,方便之后随时查阅。
我们办公室书架上的书,凡是像这样贴满标签的,就是像小狗撒尿宣示领地一样,向同事们宣布:这些书都是我看过的。标签越多,说明阅读此书越有收获;标签越少,说明此书没太多价值,在书架上都抬不起头。
有的书,会使用不同颜色的便签,一种标记内容,一种标记精彩语句。朝上贴的那些标签,代表工作中可以直接应用,下来需要马上整理。
还有想聊的一点是关于阅读速度。很多人都在追求速度,恨不得半个小时甚至就几分钟看完一本书,但看完效果怎么样嘛,咳咳,人艰不拆。
我觉得更好的追求是理解速度:懂的内容就快速略过去,不太理解的地方就放慢脚步,慢慢看。
看书不能图快,图量。如果你看书是为了学习,要以最后用的上为准;如果是为了闲情逸致,那更不应该一味求快,除非你干那事儿也是这么快。
书看多了,自然看的快。
▌2、电子书
出行在外我会用kindle,因为确实轻便。有时候也会下载一些电子书在电脑上看。相比实体书,电子书的好处是后期方便整理,直接粘贴复制到笔记本就行。
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高效利用电脑的全文检索功能,就像google搜索一样,去搜索电子书里面的文本内容。
写作的时候,有时候需要一些素材,但记不大确切,就直接在电脑上搜索一下记忆中的关键词,很快就能锁定到书中相应的内容。
Mac本身的搜索工具Spotlight是具备全文检索功能的,Win的要额外下载软件。百度「全文检索」就可以。
▌3、App
App就很多了,包括微信公众号本身也算是一种。这里推荐的是微信读书,非常的好用,跟微信体系打通了起来,而且在读书的时候还能进行社交,看别人的评论,与别人相互交流等等。非常的方便。
看看哪些人长期盘踞每周读书第一名,嗯嗯,你就知道该屏蔽谁了:谁让你比我还努力?!
二、听书
阅读之外就是听书。我买了一堆专栏和有声书,全都集中在“暗时间”里去听。
一个人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算是“暗时间”。
很多人说没有时间健身、读书,其实这两者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健身的时候听书,两不耽误。
比如前几季的罗辑思维、晓说,我都是在跑步的时候听完的。现在想来也是讽刺啊,我努力减肥的那段时间,居然每天晚上都有两个话痨大胖子在我耳边絮絮叨叨。
三、跟高手学习
很多人看完书之后都要么说一句“写得好”,然后就扔一边去了;要么就是说一句“切~~”,然后又扔一边去了。
少有人能真的去实践,而不实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相信,不会用。
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必须亲眼看一下高手是怎么操作的,怎么把那些理论、技巧一步一步实现和落实的,才能真正信服。
去哪里找这些高手呢?自然是「在行」。
在行上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行家了,300~800元左右,就能约见一位业内的顶级行家,向他请教专业知识。
在两种情况下,找行家请教是最好的:
1、你想快速入门一门技能/知识,请教行家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大大节省时间效率。
2、在某一领域陷入瓶颈,需要有专家帮你解决难题。
我们公司之前请来了国内做详情页的顶级高手——陈勇老师,跟他学习了一上午之后,真的才明白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真不是吹的。有些东西,如果不是他提点,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明白。
后来我把从关健明以及陈勇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糅合在一篇文案里面,结果那篇文章一天就卖了92万的货。前几天又用同样的方法写来一篇文案,一天不到卖了30多万。这就是跟高手学习的效果。
而且这个价格真不贵,你想想,花500元就能约奥美的数据总监跟你掏心掏肺的聊一下午,两人还能认识建立关系,想不到比这更划算的事情。
我之后打算每周约见一位行家,一个月最少约见四位行家,这样有节奏的去学习,成长就会很快。
PS:另外还想要推荐讯飞的录音宝,在跟高手请教的时候,如果对方同意,可以用录音宝录音,下去之后做回顾和整理。
我现在每次开会,去拜访别人都对录音,做一个备份。相信我,在职场上重要的对话随时录音,这个习惯会加分很多。
看完书之后要怎么做
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道理之后,依然不会用,往往是因为你缺少了一个关键环节:处理。
输入进来的东西,有了处理之后才能输出。这里推荐几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全能扫描王
第一个叫全能扫描王。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把一张照片里的文字识别出来转化成电子文本或者导出 pdf 格式。
这个功能有什么用呢?以前看完一本书之后,我会记很多笔记,有时候还会把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到本子上。
现在呢,有了这个工具就方便很多。我只需要用手机拍张照,再用全能扫描王转化成电子文本,就可以直接放在笔记本里。一整页的段落,2分钟就全部记录下来了,非常便捷。
▌OneNote
第二个工具叫OneNote,是一个微软官方的笔记本工具,类似于印象笔记。
知乎上有“究竟是印象笔记好还是OneNote好”的论战,我坚定的挺OneNote,毕竟之前还用它来谈过恋爱。
把平时阅读或者是其他地方学到的东西,分门别类的贴在笔记本里,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用全能扫描王识别出来的内容,就可以直接粘贴在OneNote里面。
▌XMind & MindNode
第三个工具是思维导图软件。Windows的推荐用XMind,Mac系统的推荐用MindNode。
XMind是最强大的,两个系统都有,MindNode只有mac才行,而且还收费。但MindNode的优势在于简洁和美观。
思维导图主要就是用来做知识点整理。我现在文章提纲都是用MindNode来做。
▌讯飞听见
第四个要推荐的工具是讯飞听见。这个主要就是语音转写功能,把音频里面的内容变成文字。
上面说过一些重要的谈话,我都会用录音宝录下来。有时候需要做会议纪要,我就上传音频到讯飞听见,转化成文字保存下来。然后再根据文字内容去做纪要,文本则保存下来备份。
包括我现在买了很多音频课程,那些比较重要值得反复听的我都会转化成文字来看。相比于重复听语音,直接看文字稿大大节省了时间效率。
讯飞听见目前有两种转化方式,一种是机器转化 0.33元/分钟,一种是人工转化 80元/小时。
我们之前推出的线上视频课程,最开始没有字幕。后来发现有些用户是失聪人士,所以就特地为他们做了字幕。而用来做字幕的工具,就是讯飞听见。
就是直接把录制好的音频用讯飞听见机器转写成文字,然后再进行人工校对一下。1小时的音频,机器转写30多元,最主要是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另外也可以在学校里找一个兼职助理,帮你转一下录音,校对一些文字之类。一小时15~30元,大大节省了个人时间。我当年在学校里就干过这活。
如何把知识落到实处
高效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输出。下面分为三块来讲:践行、写作、演讲。
一、践行
有一个原则叫“一次一工具”,意思是每次学习一个新知识、新技能之后,为了更好的内化,自己至少要产生一个工具,帮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把知识技能落地实践。而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清单。
比如说李笑来有一篇文章叫《如何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里面提到了一个格式化写作模板。总结出来,就是下面这张清单。
你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照着这个顺序来组织的你的写作提纲。
把文章、书籍里面的内容,做成一张可以照着执行的清单,然后做成一张图片放在手机里,随时调用,非常方便。
二、写作
▌Typora
写作工具有很多,强烈推荐的是Typora。平常用的word里面,乱七八糟的功能太多了,还要考虑字体、格式、大小、颜色、排版等等。
而在Typora里面,这些统统不存在,打开软件就开始写。
用Typora的话,需要你学一下Markdown语法,听上去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实际非常简单。就是几个简单的符号标记。5分钟就能掌握。
用Markdown写作,才算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新媒体人。嗯,就是这样。
▌讯飞语记
讯飞语记是一个手机App,可以把你说的话实时转成文字。
没有时间坐在书桌前写东西,外出时可以打开讯飞语记,对着手机把文章说出来。最好是能提前用思维导图列好一个提纲,做成一张图片放在手机上,然后就边看提纲边说文章。
用嘴巴说文章,比写文章要快很多。因为没办法翻来覆去修改,一句话说错了回不了头,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这样没有了纠结时间,反而写文章就很快了。
当然用嘴巴说出来的只是初稿,回去还要再修改一遍。但有了说一遍的基础,你会发现再修改或者干脆重写文章的时候会非常的快。比单纯开始落笔写东西要快很多。
另外也可以练习我的口语表达。我讲话比较快,说话有时候比较飘,识别出来的文字就会经常出错,为了我后期省事,自然而然就会努力说好。这对于我之后做演讲、分享都有帮助,所以是一举两得。
▌微信公众号、简书
写完了当然要发表出来给别人看,推荐微信公众号和简书。
我是真的推荐每个人都去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不是为了去做自媒体挣钱,而是一旦你有了公众号之后,你就会开始有意识的去打造你的个人品牌。这点最为重要,尤其是对职场人士而言。
我有一个朋友在澳洲做房地产销售,服务的客户是向澳洲移民的华人,业绩不太好,因为很难建立起信任。
我导师给他了一个建议,让他写一个华人在澳洲买房的手册,免费放在网上。写了这个手册之后,以前是他追着别人销售,后来是很多人主动来找他买房,业绩提升了300%。
这就是有了个人品牌的作用。
三、演讲
当你有了一些不错的文章之后,可以尝试着把文章做成PPT,做成一个免费课程,去寻找一些机会进行分享。可能是某个社群,也可能是自己公司内部,总之多留心和多参与。
一旦你发现免费课程很受欢迎,反馈很好,就可以尝试着升级做成一个收费课程,开始自己的知识变现之旅。
我目前自己的课件有下面四个:
如何在4个月成功减肥30斤
新媒体如何快速写出好内容
公众号运营怎么做数据分析
如何写一篇超级卖货的销售型文案
其中第四个是收费课程,其他都是免费分享课程,更多的课件还在陆续制作中,也欢迎你来翻我的牌。
一路走到这里,一个知识点经过了五个阶段,才算是完成了学习的闭环:
书本上的知识→笔记本整理过得→实践中的工具→文章中思考过的→PPT中教授的
最后说两句
最后放上用MindNode做的提纲,作为一个本文知识点的总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