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从用户思维出发”这句对产品经理思维的诠释都有误读,这来源于许多招聘网站提到的,能够从用户角度看问题,以及能够随时切换小白用户的视角。而它们的完整解读应该是这样的:

  • 不是只从一个用户(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是要从所有用户(至少大部分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 随时切换为用户,就意味着要能随时切换回产品设计者,这才是产品经理,否则不就只是用户嘛

同理,许多人思考问题,说自己已经洞察了人性,但听他说完,你就知道他洞察的只是自己的人性而已。许多人说自己发掘了需求,讲出来也只是他自己的需求而已。

真正的产品经理也会对用户有判断、对人性有判断、对需求有判断,只是这些判断是基于对世界、社会的认知,而不是基于对自己的认知,这是完全不同的。

有的人概念里,好像产品经理就应该焚香沐浴,然后坐在空荡的院落冥想,过了一段时间忽然就可以顿悟了用户的痛点或者产品的迷思。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我的理解里,产品经理的思维并非来源于直觉和内心的感知,反而许多时候跟直觉和内心的感知会很相悖。

像宗教仪式里那种祈求自己的灵魂与大自然或者上帝产生某些联系的行为,正好与产品经理思维在两个极端。产品经理偏偏应该是最不该相信直觉而是相信事实的,是最不应该深入自己的灵魂而是探索社会和大众的。

这种思维从两个层面上来说,都称得上说是反人性的。

第一个层面是,理工科思维。

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在畅销著作《思考,快与慢》里提到过,人类在处理问题时,大脑会有两种系统。系统1是直觉型的,用来处理简单问题;而系统2是逻辑型的,用来做逻辑判断和复杂问题的处理。产品经理的绝大多数工作,被很多人认为是在系统1的思维方式中,实则都是处于系统2的思维方式中。

书里举的例子都非常经典,比如关于标签化,为什么我们会直觉上感觉“**喜欢小动物”不是真的,是大脑处理“坏人就应该具备坏人的特征”这样的问题会经过系统1的简单化处理,这样成本最低。

产品经理是不同的、需要反直觉的判断。听到很多人会说“我明明就有这个需求啊,为什么淘宝/微信/滴滴不做?“通常就是典型的直觉判断,没有通过系统2的分析,去考虑整个需求在面向千万级、亿级用户时的情况,只是自己粗浅的认识而已。

这个思维还包括一切以事实为准、拿数据说话的部分。群体在许多事情上的表现通常都是非理性的,许多产品经理在做规模化产品时都经常有”用户居然会这么用这个功能“的体会,要怎么发掘这些奇特的表现、以及怎么解读它们,需要做很多事实分析而非主观判断。

第二个层面是,移情思维。

有的人性格会是非常斤斤计较、不考虑其他人感受,这样的人通常很难做到产品经理,他难以具备基本的移情能力。

从生物学角度看,即便有协作精神,但人毕竟还是利己的物种,要想完全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视角去客观看待产品相关的事物,还是很难的。

有的产品经理并不在意用户,他们在意的是功能的酷炫、项目的完成、商业的成功,也不会考虑用户的感受,想象用户所处的环境,不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做出的产品就总会缺点什么,无法直击别人的痛点。

包括所谓的沟通能力、项目协作能力、向上管理能力,甚至面试能力,也都是移情思维的拓展——你能否get到面前这个人他的感受、他的目的、他的状态,只是关注自己的表达和诉求,那结果可想而知。

这两个思维是我最近感触非常深的,他们是反人性、反直觉的,需要具备天赋,以及大量的后天训练才能习得。这是产品经理思维的基础。

周末愉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