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都在探讨有哪些思维是产品经理必须具备的,但是我们常常忘了去说哪些思维是产品经理必须放弃的。
有些思维如果变成了我们的定式,就会导致我们的决策和方案在第一时间就陷入旧思路,从而陷入窘境。
具体有哪些思维呢?
举个例子来讲:
人都是比较短视的,也比较容易在思想上得到满足。
比如说看到一个饭店缩小了店面,就认为他利润差要倒闭了,但他可能是优化了产业结构,外卖的订单更多了,整体盈利更多了。
这种浅薄惰性的思维存在,就会阻止我们向更好的方案求索。
所以通常这些思维的弱点会让我们走向错误的结论,而长此以往每一个结论叠加起来,就会让我们走向错误的人生。
所以不管是做产品,还是人生决策,都应该警惕这些思维的存在并战胜他们。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误人的思维都有哪些。
01
铁饭碗思维
铁饭碗思维指的是人的一种思想惰性偏好。这种惰性偏好会让我们不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事情,而总希望去找到一个安稳的职位或者一个稳妥的方案来解决。
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我们会倾向于选择更少的变动和更少的变化。但其实限制了我们的思维的灵活度。
举个例子讲,很多小伙伴求职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大公司、大部门,或者风口,他们认为这样的公司或者岗位可以持续下去,保证一生无忧。但其实缺乏更理性的考虑。
通常在找一个岗位的时候,要分层次去看:
首先要看环境,这个行业是不是在发展前进?这就像2008年左右你是选择报社巨头,还是选择新媒体公司一样。虽然当前时间点的实力是报社巨头更强,但环境和趋势上是走弱的,所以不是好的选择。环境往往决定了你的下限,哪怕是在景气行业的小公司,你也能享受到行业的红利。
其次要看公司,在行业内是否有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一点也决定了你的发展趋势,能不能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并处于上游。
再次要看业务线,你岗位所处的业务线是否在公司的重点战略当中。处在战略重点地位的业务线,节奏会更快一些,有更大概率出成绩,也有更大风险可能出错。但整体来讲,机会、考验都要比常规业务线更多一些。
最后才是看这个岗位如何,你的长处和优势能否长期地在这里发展并释放,这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的个人成长和经验积累。
所以从这几点来看,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信息持续共享,极少会有浑水摸鱼的机会,所以很少可以找得到铁饭碗的岗位。
要摒弃铁饭碗思维,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要以自身的优势出发来做决策,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铁饭碗思维是一种对待变化的懒惰态度,所以想真的找到「铁饭碗」,最重要的就是,不怕变化、拥抱变化。
02
快钱思维
快钱思维也是投机思维。
指的是人比较容易相信或者追求一夜暴富,并且难以抵挡这种诱惑。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很多产品经理特别追求一次跳槽,工资翻个几倍,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但这其实是不太现实的,或者说几率很小以至于我们不应该把它作为我们的追求。
快钱思维的危害不仅在于这种念头,而在于这种念头是会发展壮大不断积累的。有块钱思维的人,一旦吃到了一次成功的甜头,就会觉得自己无比的强大且幸运,会选择性忽略掉一些客观因素,慢慢飘了起来。
最可怕的是,一旦尝到了快钱的甜头,就很难回到踏踏实实的生活了。这就是古话说的:由奢入俭难。
快钱思维下的产品经理,通常会急功近利。跳槽的时候,只盯着钱,结果很容易跳到不适合自己的岗位,要么被降薪,要么被优化掉,然后就再也不能将就于低于预期的薪资,慢慢走向了边缘化。
快钱思维会不断地侵蚀我们的自我,让我们越来越不踏实。
要战胜这种思维,就要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产品观,要坚信踏实做事才是创造价值的路径,从概率的角度上讲,一朝一夕的运气浮动,并不能影响大局。无论是产品还是人生,都有有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
03
浅层次思维
浅层次思维指的是人在思考时有一种惰性,倾向于快速得出结论,而不是深挖到根本。
浅层次思维的人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举个例子讲,前段时间有个段子,讲了很多互联网大佬说过的却「打脸」的话,比如马云说过不做游戏,但是后面又做了。
这个时候浅层次思维的人会说,大佬打脸啪啪响啊。
再深层次一点的会说,看来要看一个人做什么,而不是听他说什么。
而其实更理性认识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之前说这句话的时候,行业背景、自身实力、公司战略都是不同的。高手做产品时,很容易出现之前的需求没做,但后面又做了。一般产品经理会觉得是一种打脸,也不过如此嘛。但其实高手这样决策,是跟产品的定位是有关的。产品定位的方向改变了,所以需求和功能就改变了。
如果只看到了打脸,就把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案例,当作垃圾去看了,这样就浪费掉了很多学习和思考的资源。
04
总结
总体来说,以上三个思维是我见过最多的,最耽误产品经理前途的几个思维模式。如果不能强加突破刻意联系,很容易就建立了一道道思想的藩篱,让我们无法达到预期,又无从下手。
为了解决这些思维模式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复盘:
首先要复盘失败:之前的决策,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个目的够不够核心?
然后要复盘成功:之前的选择,为什么能成功?是运气还是能力?
经常性的自我审视,会带来思维模式的自省和革新,从而完善我们的驱动内核,促使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以上,感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