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人生是三点一线黑白的画布,而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蛙鸣蝉噪,草木成荫,色彩斑斓,满是冰棒汽水的味道。

隔壁班的猴子拉我去网吧,在轰鸣的“Fire in the hole”和淡定的“Construction Completed”中,他告诉我有款魔兽 3 的自定义地图特别好玩,跟真三差不多,叫“DotA Allstars”。

 

(且不说游戏里面如何,Dota1 载入画面的美术风格都挺抓人的)

我人生中第一局 Dota 用的是小黑,很显然的,啥都不会的情况下,玩后期就是废物。前几局没怎么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但很快,Dota 就成了大学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回想起来,它比起其它游戏的优势是:跟 CS 比,有更多团队配合;跟魔兽红警比起来要简单,只控制一个单位,拿人头容易、有短时反复刺激;跟一些网游比,又没那么肝;比其它 War 3 的地图来说,游戏性相对平衡,有时又有翻盘的机会。

到了大二的时候,有几个月甚至都没怎么在宿舍,逃课也不少。“不是在网吧,就是在去网吧的路上。”当时习惯在网吧包宿,随便买点方便面和零食凑合,因为包宿便宜。

网吧里已经几乎没有了聊 QQ、刷传奇、玩 CS 的了,每张屏幕上都是 Dota。大概就像这样:

 

那时都用浩方对战平台,进专区,反复刷新房间,有时还得祈祷千万不要有人掉线,否则这 5 分钟恐怕就废掉了。那时也还没有天梯,碰到什么人都有,可能有神一般的影魔,盲压都能双杀;也可能碰到不会玩的小黑,30 分钟只打了一个假腿。

当然,最美好的回忆都不是玩游戏,而是跟哥们一起玩游戏。当时通常都是五连坐,在我们工科院校里分分钟组队,只要在工数或者线代课的课间喊一嗓子:“Dota 去,走不?”想想留下来听课也听不懂,立马教室就空了一大块。甚至可能凑上 10 个人,对黑。

后来在 Dota2 的新闻上看到这几个人,想到过去,居然有点感同身受的泪目。

 

那时候,冰蛙还喜欢用职业选手玩家命名英雄,Pis 的影魔和 820 的 VS 都曾经得此殊荣。

那时候,Dota 主播的主要商业模式还是卖肉松饼,不过后面电竞更加主流,直播平台兴起之后,他们终于有了更有前(钱)途的未来。

那时候,09 投身电竞事业的意义经常被反复提到,跟 Sky 拿到世界冠军给电竞正名是一样的里程碑:浙大毕业的他证明了电竞不仅仅是学习不好的“差生”的专属。

那时候,中国第一支战队 EHOME.DOTA 在 2007 年成立,Dota 也陆续开始出现一些电竞明星。我印象最深的还是 LGD 战队,不只是我发现 LGD 真的是被“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冠名赞助的,更多的是战队中实在群星璀璨。我这个伪电竞粉能说得上名字的,09、YYF、830、ChuaN、Xiao8,都在 LGD 待过。

那时候,王校长宣布进军电竞,建立 IG 俱乐部,引起轩然大波。拿钱砸来的各路神仙,当年拿了 WCG 的亚军,第二年就拿了冠军。不过,这已经是 Dota2 的时代了。

 

(婚礼上的酒神,旁边是王校长。)

这些碎片的电竞回忆之外,更多关于 Dota 的回忆还是平均每天 2 局的日常生活。哪怕在考研复习阶段,为了释放压抑的情绪,每天也要玩 1 局 Dota。

从 07 年到 13 年,从浩方,到 VS 对战平台,再到 11,到掌门人,最后到 Steam 的 Dota 2,已经经历了几千局,补过几十万次刀,拿过上万个人头。

没什么游戏天分的我,哪怕有这么久的游戏时长,一样还是经常被队友喷,只擅长用小 Y、Lion、白牛、钢背等寥寥几个英雄。

读研开始,游戏时间就陆续减少了。工作后,持续在创业状态,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继续玩。Dota2 就封存在电脑的角落里落灰,常常几个月都不会动。甚至后来第一个 Dota2 的账号长期不用被盗,我白牛的一身值钱装备都给送了人,只得另开一个新账号。

资本入局,身边的人,议论 LOL 的越来越多。后来人人都有智能手机了,没事都会连一局王者荣耀。讨论起电竞,更多人聊的都是 LPL 和 KPL,号称电竞世界杯的 WCG 也日渐落寞,不再精彩。

不过好在,对于我们这些中年人来说,Ti 依然能唤起我们的一些肾上腺素,让我们挣扎着为青春喊两嗓子。Newbee 在 Ti4 上夺冠,Wings 在 Ti6 上夺冠,都让我忍不住再翻出 Dota2,打开游戏,就为了看一眼他们在不朽盾上的名字。

 

 

Ti6 之后,又是三年。

今年春节在家,我闲来无事又开了一局 Dota2,发现作为 30 岁的中年人,手速已经跟不上了,正补反补都漏,技能也放不出来,输得一塌糊涂。

我去问当年曾经天梯 4000 分的哥们,他说最近在玩自走棋,也很久没碰 Dota 了,实在太肝,玩不动。

想想开始玩 Dota 过去 12 年了,确实要服老。

这几天 Ti9 就在上海,可惜没抢到票。比赛在浦东,我在浦西看着直播,心里难过得要命。强行上高的 LGD,像极了当年在网吧开黑的我们,玩得刺激,输得惨烈。

看完 OG 夺冠,打开 Dota2,想找几个当初一起开黑的哥们,就像在教室里喊一嗓子“Dota 不”,却无从找起,联系人里都是离线状态。大伙要么早早睡了第二天还要上班搬砖,要么在哄孩子睡觉,要么在玩自走棋同时刷刷剧打发时间。没人还有心劲儿再来一局。

看来开黑的岁月早就跟着 Dota 而去,的确是要 GG 了。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 GG 的原本含义,以为就是跟“88/拜拜” 一样只是语气,甚至有时会感觉特别不甘心、特别不爽快。

其实 GG 最早在星际争霸出现,是玩家结束时对对方表示尊敬的“Good Game”的意思。

好极了,好样的,很棒。没什么比这更好的结束词了。

Dota 是 Good Game,青春也是 Good Game。

 

Dota,GG。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