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这个话题,是因为之前做求职咨询的时候,有一些应届生会问我,自己没有产品实习经历,但又想做产品经理,该怎么办?

在跟你相同的这个阶段,其实我也是迷茫的,焦虑的,想尽快实习,然后丰富自己的经历。就像拿到一张门票,入了产品经理这个圈子一样。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假如现在的我跟5年前的我进行对话,假如5年前的大力哥告诉我,他没有产品实习经历,但他是这样来安排自己的期末复习季的,至少我会觉得,这个人是有做产品的潜力的。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产品实习经历,但又想转行做产品,该怎么办?我的答案是,从最身边的事情做起,培养一些习惯,让别人看到你的潜力。


我们来说道说道。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每每快到期末考试季的时候,每一门课的考试安排会提前出来,然后到了考试月,大家就拼命地扎堆图书馆复习,早出晚归。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每天早上出门该带哪些复习材料,如何安排每天的复习内容,从而保证这一个期末季,我能尽力拿到自己满意的成绩,就讲究了。

通常在这时候,有几个点是值得考虑的:
1、每门课有不同的学分,学分高的,重要性更高
2、我擅长的不同,有些平时学得好,有些课逃的多
3、已有的基础不同,有些课期中考的好,任课老师是一个给分高的老师。
4、每门课考试时间不一样,需要复习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有些课可以等别的考完再复习,但有的,得先复习一些。
5、我的目标是啥,是要考90+冲刺国奖,还是考80分保4.0的绩点,还是争取不挂科。

是不是很熟悉,我想每一次期末考试前,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些问题。

那这跟产品习惯有什么关系呢?我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现在在公司同时承担三个项目,一个C端产品的营销模块,一个赠品相关的项目,一个货架数字化相关的项目。

那我给自己安排一周工作内容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下几个点:
1、这三个项目,对公司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更重要,有的没那么重要。
2、我擅长的不同,相较于B端,我更擅长C端项目,因为之前做过。
3、已有的基础也不一样,C端这个现在属于优化阶段,B端还属于从0到1的阶段。
4、每个项目在本周需要交付的内容不一样,时间点也不一样。
5、当前阶段我的目标也不一样,还是希望深挖自己的业务能力,而B端项目对我这个目标的帮助更大。

你大概也看出来了,原本两个完全不搭边的事情,其实在考虑的时候,很多思维是共通的。而这些思维,就是想要做产品经理的你可以慢慢去培养的。

一、以终为始

基于目标制定策略。

我从来不觉得,期末季需要一味地追求高分,但不挂科是对学生身份起码的尊重。所以确定在不挂科的基础上,你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非常重要。

假如你想要尽可能拿高分,争取奖学金,争取保研,那对你的要求就是面面俱到。不仅高学分课程你得尽可能拿高分,而且低学分可能,你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在课程相同时,你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精力就更多。

假如你追求80分保绩点方便出国,那你得评估下,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难获得80分的科目中,剩下的时间,也许你还得准确出国英语考试呢。

假如你追求60分飘过,我觉得吧,每一门课你就得挑重点去看了,你肯定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每个考点都去背,肯定来不及。比如挑重点的,多刷题,想保住60分,策略还是有很多的。

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你在这一个月的考试季中的不同安排,所以,目标第一,以终为始。

二、拆解重构

将想要做的事情,拆解成可以落地的行动

对于制定复习计划来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比如说微积分的复习,可以拆解为:书本复习和刷往年题。而书本的复习,又可以拆解为相关公式的回顾,书本例题复习和笔记复习。

这样,当你此刻想要复习微积分的时候,你至少能够知道自己是要回顾公式呢、还是看书本例题呢,还是刷往年题呢。

拆解的目的,不是让你只做一件事,而是当你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当你把每一门课都拆解成可以落地的任务之后,你每天要复习什么,就可以由这些任务自由组合重构了。

所以这时候,你书包里装的,不是一门门课的复习材料,而是一个个可以执行的任务所需要的所有材料。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很夸张?但你知道很多人是怎么做的么,带一堆书,一本一本的看,最后发现时间有限,并没有能够复习完。
三、要事第一

重要的事优先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最难的地方大概在于,了解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这就不得不说到第一点,以终为始。记得么,我们从来不追求每个人都考最高分,但希望大家从自己当前的目标出发,选择自己合适的复习节奏。所以重要的事情,就是从你的目标出发,你应该去做的事情。

还是那个例子,假如你的目标是90+的高分,那你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你的时间
2、每门课的学分
2、每门课的考试安排
3、每门课的任务拆解
4、每个单元任务预计的时间

你的目标,是尽可能将所有任务在其对应的截止日期前完成。那这时候问题来了,明天早上出门,应该去图书馆复习什么呢?

我的建议是,优先复习学分高的课,但要兼顾你学的不是那么好的课,然后考试比较早的课,也需要立刻开始了。要到底要带什么材料出去呢?你看,又回到我们的第二点了,解析重构。

最后,你的目标是最难的,那你的复习计划相对来说也是最复杂的,假如你能够像我们已经在互联网工作的人一样,用这样的一个日历管理起你每天的安排,那我会觉得,你真的是做产品的料。

四、不断更新

通过1,2,3,你辛辛苦苦完成了计划的制定,甚至绘制出了日历,别急,这才是刚刚启动的第一步。

几天下来你可能发现,由于各种因素,你每天的实际完成情况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来,这时候你需要有及时调整的能力,我称之为不断更新的能力。

事实上,没有一个产品是完成按照计划做出来的,在实现它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干扰因素出现。

这时候就考验功力了,产品意识不强的人,可能就此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从而使得整个的项目并不能如期上线。而产品意识强的人,则会在最短时间内依据1,2,3点的原则,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比如说,你在复习的过程中突然感冒了,去校医院挂了几天的点滴,于是错过了一门开始,学院允许你开学之后补考。这时候你发现,因为一门考试的改变,你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怎么办?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三点么——

1、明确你的目标,这个意外是否会影响你的目标,目标是否有调整。
2、剩下的科目,任务是否还需要拆到那么细,新的考试日程下,重构的方式需不需要调整。
3、在剩下的几门课中,优先级顺序要不要调整,是否会影响到你目标的实现。

考虑完这些,相信你就能很快更新你的复习日历。



今天说的这些,其实将一个普通的考试复习过程拆到非常细的程度,然后从我们平时做产品的角度,帮助大家整理了几个在我看来可能比较有用的思维习惯。

相对于具体该怎么做来说,我觉得拥有或去培养这样的思维,可能更加重要。

虽然我知道事实上,我们做复习安排,往往是一念之间,也许你曾经想过这些问题,但你并不知道这些在你脑海里不经意养成的习惯,原来跟产品思维有那么多的共通之处。

而那句被我们说烂了的微推客,从这个角度讲,也许就是每个人在高效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时,在潜移默化中已经用到了产品思维。

又或者是,这些正确做事的思维习惯,本就是存在的,只是做产品的人吆喝得多了,它们就成为了产品思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