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我在牛客网做了一场直播——“大力哥说简历”。很多朋友反馈说没能看到这场直播,于是我决定在公众号为大家整理那天我所讲的关于简历的内容。


一、还是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叫陈力,很多人习惯叫我大力哥。互联网产品经理一枚,工作第三年,现居成都。
学生时代平平无奇,上课、自习、打篮球,能拿出来说一说的,可能就是研究生期间有一段休学创业的经历吧。
工作之后先去了美团,在大众点评做C端产品经理,一年多后离职来到现在这家公司,不算大公司,在生鲜电商领域还是小有名气,做B端产品。
业余时间也不闲着,经营者这个公众号“大力哥求职”,主要写一点职场和互联网干货;基于公众号这个宣传平台,做一些求职咨询的付费生意,包括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综合分析等。
当然因为喜欢写,也是一些产品论坛的专栏作者。


二、为什么我要选择讲简历呢

首先因为覆盖广。除了刚进大学的学生,以及非常资深的大佬,对于普通工作族来说,都需要随时准备一份简历。哪怕内容再旧,你得有这个东西。但不止于此,简历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重要。

一方面简历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一次复盘,你可以想一想,有多少次你是在写晋升材料,或者修改简历的过程中,才对过去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名片,能代表你的优质简历,就能给你带来更多合适你的机会,这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简历能帮你查缺补漏,你知道过去做了啥,就能知道过去缺了啥,你能获得别人对你简历的反馈,就能知道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其次,我看到很多人的简历虽然看起来内容很丰富,但实际很糟。出乎本能,我们一定不希望自己的简历是空白,所有对很多人来说,尽量填满是第一目标。似乎内容越多,越能让别人看到你的闪光点,越能带来加分。

事实是,如果没有好好梳理每一点表达,你的简历可能看起来晦涩难懂,或者是说了一堆模板话(就是那种放在任何经历上都适用的话),导致等于什么都没说,再或者,简历被浏览完了,却在对方的脑海里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想转行。比如你现在从事汽车行业,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想跳到互联网。你很努力地将自己在汽车行业的经历说得很明白,但现在,你面临的是转行。这就要求,你简历上的内容,必须让新行业的人看到相关性,找到与你所想要转去的岗位相关联的点,进而有兴趣跟你聊一聊。
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假使你在路上走着,一名外国小哥找你问路。他只会说英文,虽然在他看来他将疑问很清楚的表达了,但你听得懂么,你会有兴趣或者有耐心帮他指路么,很难。但如果他是中文夹杂着英文,即使你很难一下子听懂,至少一些词汇你是懂得,你是愿意尝试跟他聊一聊,帮他指路的。
最后,输出好的简历也是为你自己输出一款优秀的产品。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产品经理,但你有机会像产品经理一样去做一份产品。围绕简历做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开发一款产品很像。

值得说的是功能设计这一步。当我们在做简历的时候,势必要想清楚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去用,要突出自己什么优势,而这,跟我们在做产品是去想清楚帮助用户解决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每个模块定位是啥,真的如出一辙。


三、如何拆解简历
下面跟大家一起,用分析产品的方式去分析我们的简历。

于产品经理来说,去分析一块产品有很多的方法,最经典的之一可能是用户体验五要素了。但对于普通受众去看一款产品时,这种分析方法并不友好。所以,你跟不是产品经理的人聊“战略层、框架层”等词汇时,倒不如给他们讲清楚他们一听就懂的四个问题: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做,怎么赢。
简历是什么,取决于你希望通过简历得到什么。
有人会问,简历嘛,不就是希望投出去可以获得一份想要的工作么。但认真想想,这里面是有差异的。


简历对有些人来说是舞台,必须要展示自己最亮的点,吸引潜在的关注,比如很多人进行海投,这时候简历上的内容必须能够直接突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能力。简而言之,以你为主。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钥匙,他们想要通过简历找到合适的门。当你有一个明确的想要去的公司时,你不仅要考虑如何展示自己,也要认真考虑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人,突出你们之间的匹配。简而言之,双向考虑。
简历有什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用一张表来概括一下。

在这张图上,最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模块的目标。只有清楚我将要写的这个模块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去组织内容。
几个我自己的体会吧:
1、教育背景的目标是为了快速评估。评估你的学校质量啦,你的专业匹配度啦,你在学校期间整体的一个表现啦等等。直播的时候有人问,本科学校很差要不要写。要!当然要,换个角度想,如果你去评估一个人,是不是想要知道他最真实最全的信息。如果他隐藏了信息,你是不是会更加怀疑
2、实习经历、工作经历、创业经历和项目经历等,都是钩子模块,起到了“话题触发器”的作用。所谓钩子,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你只能写亮点,用这些点去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当他们跟你聊起这些点的时候,你再去补充背后的线和面。
3、关于创业经历,建议让别人理解缘由。我见过很多人的经历中有创业经历,当然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定义。比如校园创业项目,比如真的休学一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创业,又或者是留学期间组织起的颇具规模的代购项目。无论哪一种,如果你定义它是一段创业经历,那建议说明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对于很少发生的事情,我自己在看简历的时候是想要了解缘由的。
接着,进入到直播时很多人都关心的,简历该怎么做。从最终的效果出发,我将一份优秀简历的特质定义为三点:看得见,看得懂,记得住,并以此回答怎么做这个问题。
关于看得见,很多人会问,这也算问题么,简历上的内容就写在那里,又没有人把它遮起来,为什么会看不见。
那我们还是换个角度去考虑,如果让你10秒钟之内看一份简历,然后决定是否通过,你会优先看到什么?你会优先看到那些特定的区域。
下面是两份常用的简历模板效果图,其中黄色模块可能就是我们经常会最先看到的区域(说明:这里是纯个人体验,无相关数据支撑)如果是从上至下排版,黄**域大概占整体篇幅50%,且位置偏上。如果是左右模板,黄**域大概占整体篇幅50%,且位置占据右上角大板块。

“看得见”原则说的是:将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且给他们至少以50%的篇幅。哪些是最重要的内容,还记得前面说的么?对,就是那些钩子,那些话题触发器。
关于看得懂,我举一个小例子吧。我在美团的时候每周一都会交周报,其中有一条是上周的认知迭代。每个人的周报,老板都要看,且只有两种评价:看得懂和看不懂。
还是那个场景,如果你只有10秒钟去看一份简历,你很可能也只有两种评价:看得懂和看不懂。为什么我明明写了很多,写得也很详细,但面试官会觉得看不懂呢?因为你没有说到本质上。

就像上面这幅图,我们写了很多外面的壳,但其实里面的核是很精炼的。抓住这个核,设法让别人可以懂,那你所有表达的整段的意思,别人就都能看懂了。就以我现在所负责的大牌购这个版块为例,找到它的本质,并对标一个别人更容易理解的概念,就能让别人更容易看懂了。
当然,如何高效的传达信息,让自己说的话写的内容,能够被听的人看的人更容易接收,能够被看得懂听得懂,这里面有很多内容可以讲。有机会我会单独分享一下我在职场中是如何写作和表达的。

最后一点,记得住,这对90%以上的人来说都是很高的要求。看得见是看得懂的前提,而看得懂是记得住的前提。我能看懂你写的是什么,但我不一定记得住。
我们通常可以记得住的简历描述,一般包括三种:1、经历本身就很牛。这种就属于那10%,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内;2、表达逻辑通顺,让你很容易想起来;3、内容完全相关,一看就是自己想要的人。
我们先说说逻辑。
好的逻辑框架不仅在当下可以让看的人可以快速看懂,且能大概率植入大脑。在经历本身不能改变时,用更符合逻辑的方法讲出来,别人记住的概率就越大。
因为记忆成本越低。
我推荐的一种逻辑是总-分-总,跟我们小学写作文的逻辑很像。总-分-总的优势在于,将重点信息优先突出,很好的做到了详略得当,对读者的记忆容量要求很低。例如下图中,我的职责和业绩是重点,是总的部分,必须精炼。而撑起我业绩的工作内容,其实是相对零散的,对看简历的人来说记忆难度大。

另一种推荐的逻辑是STAR法则。关于这个我在“大力哥说简历”的专辑中写到过,很多其他文章也写到过,但在我做简历优化时,还是会经常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咨询者梳理。

就像我今天在设计简历拆解这一个章节时,设计的四个问题——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做,怎么赢——同样也借鉴了STAR法则。

因为这是一种经过验证的,符合多数人理解事情规律的一种方法。说白了,就是按这样的方法说明一件事,会让你觉得很顺。因为顺,记忆成本也就很低了。

再说说内容相关。关于高匹配度的重要性应该不需要再强调了,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内容看起来有高匹配度。这是推荐一种思考方法:打碎-筛选-重组。


打碎:将原有内容进行拆解,比如将一段经历拆成几个方面,将每一个方面再拆成几个点,直到不可继续拆解为止。
筛选:依据行业或岗位要求,找到与之相关的点。
重组:将这些相关的点连接、补充、润色,最终呈现出相关度较高的一段经历描述。

在这个方法中,最难的是知道该如何拆和如何组,有机会我单独成为跟大家聊聊这个。

终于到最后一步了,怎么赢?

似乎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将能做的能想到都说到了,但这还不够。如果经历不能改变,方法都是通用,那我们怎么赢呢?即,能做一些什么事情,让我们的简历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呢?

答案是:思考、细节、准备。

针对简历中的每一个重要的点,再进行深度思考。
例如有人在简历中说到了付费模式,那究竟是订阅模式合理还是一次性收费模式合理,这背后的原因需要思考。
例如有人在简历中说到了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那你的核心功能有哪些考核指标,这些指标驱动了哪些用户行为,这些用户行为与产品定位是否符合,这样一个闭环也需要思考。

思考的目的不是帮你扩充简历内容,而是在问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不给自己掉链子。

关于细节,说几个小的TIPS吧:
1、我一般建议大家用PPT做简历,虽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种方法真的可以很方便地更新内容以及保持统一的字号和行间距。

怎么做呢:新建一张PPT,在设计-页面设置里,将纸张大小定为A4,方向改为纵向。
2、简历上的字号建议不超过3种。这样看起来不会那么参差。
3、重点内容还是要标粗,提升浏览效率。
4、绝对不能有错别字…
最后一点,除了准备好简历,准备一些可以加分的材料,例如你实习期间做过的项目复盘,你的行业分析等,我觉得都能让你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今天这篇文章,总结了之前专辑里写到的所有简历相关的文章,并结合自己近期做简历优化的心得,对于什么是好的简历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并给到了一些实用建议。

无论你将面临校招,或是正在谋求转型,或是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希望这篇文章都能帮助你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更适用的简历。

如果你有简历方面的困惑,欢迎与我交流;如果你需要我帮你优化简历,可以加我微信沟通,在公众号回复“求职”即可。

如果你想看“大力哥说简历”牛客直播的回放——

公开课录播可通过此链接查看https://www.nowcoder.com/courses/cover/live/332

公众号粉丝专属优惠券:DXz2Tz3

第14章《如何制作一份不拖后腿的简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