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对称性是所有物理学规律底层的规律,对待商业理论也有其底层规律,即“非对称性”而导致的概率性

何为商业理论的“非对称性”?即我们在应用商业理论的时候,既要发挥它的有效性,又要深刻理解商业理论不可能像数学一样做到“必然的导出”。

我个人平时研究很多商业理论,但总对那些解释力太强的理论心存警惕,在我看来解释力太强的理论要么是正确的废话,要么导向非逻辑无法证伪。

 

即要坚定的用商业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商业行为,又要深刻了解每一种商业理论自带的局限性,这是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今天就要用这个思维来谈一谈我非常喜欢的“精益创业”方法, 它虽然好用,但也有几个大坑,请明鉴。

 

精益创业的思想来源于硅谷,流行于互联网圈,主要思想是以“精益”的方法试错来实现创新,用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的方式节省创新成本,在没有验证需求之前,不要大规模投入。

 

我很遗憾自己没有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就接触精益创业的思维,如果是的话,能够帮助我节省很多的金钱和时间。

 

我当时的创业是兴趣出发(跟很多同学一样),没有什么商业常识,当时在学英语,苦于没有机会练习纯正的口语,于是找朋友介绍了一个外国人做我的Partner,互相练习对方的母语,几次之后,感觉效果不错,口语提升很快(不要来考我,现在完全不行了),忽然产生了灵感:要不要把它做成一个创业呢?

 

说干就干,当时创业圈O2O概念正火,像滴滴、河狸家、功夫熊、宜生到家这些公司都是将某个场景里离散的供给和需求整合在平台上,通过平台算法来提升匹配效率。我想我也可以做一个平台,来连接有练习外语需求的中国人和有练习中文需求的外国人,我的执行力向来挺强,过程不表,几个月之后,一个叫“找老外”的APP上线了,同时在没有一个客户的时候,我已经花掉了大概50万。

 

成功是不可能成功的,过程再次不表,好在退出比较早,亏损控制在了几十万的水平上。

 

后来接触到精益创业的思维,惊叹之,如果我早点学习到的话,这几十万就省下了!怎么讲?精益创业的思维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洞见了一个机会,第一步并不是马上做产品去抓住它,而是先用最简单的方式去验证这个市场需求的真伪(MVP)。

“找老外”这个项目要验证的需求是:是否有人愿意通过一个中介平台连接外国人练习英语,并为此付费。

 

这样的需求我需要花几个月和几十万做APP才能验证它是否存在吗?显然不是!我完全可以先印刷一批海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在北京的国贸和金融街等等地段站街散发,看看到底多少人愿意为此付费,或者做一个公众号(跟APP相比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同样就能承载开发APP所需要验证的一切市场需求。

 

这就是精益创业的思维!而现实世界的我却开发了一个APP,花了50万和3个月的时间来证明这个需求不存在,至少在当时不存在。

 

精益创业的思想帮助了很多创业者,让他们降低了成本,提升创业的成功率,最近几年我经常给企业做增长战略咨询,很多时候都用到了精益创业的思想。

甚至这是我做战略咨询这件事情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太多人想做事业,又太少人经过专业的商业训练。教练咨询能帮他们少走很多弯路,也许善莫大焉。

  

前面的描述我想自己已经很清晰的表达出我对精益创业思维的赞赏了,但本篇的主题并不是这个,而是要指出精益创业的边界和局限性,希望同学们能get到,任何一种商业理论,都不要无脑迁移,如果拥有一个锤子就看什么都是钉子,那根本上还是自己会的太少。

 

这么好的精益创业方法论,至少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01、真正的跨越非连续性的大事业,靠精益是不行的

精益创业的一个基石出发点还是从需求驱动,去验证顾客们的需求并完善产品,它是一种循序渐进式的方法。但是有些事业并不是从用户视角出发,比如登月,一旦决定了登月,在地球上没有什么最小化试错的空间和必要,它更适合规划制的项目管理。

再比如乔布斯在做iphone手机的时候,并不是在原有的功能机基础上一点点验证用户需求,而是一下子就给了一个完整的全新体验,通过小成本试错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iphone。

02、精益创业的方法比较适合偏互联网的公司

为什么?改起来方便!一个互联网产品如果想修改,就是改改代码更换UI和交互流程的事情,每次更改都可以监测用户数据来确认自己的试错效果。但是一个汽车公司能去测试A发动机还是B发动机用户更愿意买吗?似乎不太现实。

 

那传统公司就不能应用这种方法吗?也是可以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较常应用,试错成本低,本质上是数字化、线上化程度高,这是虚拟带来的便利,虚拟的环节总是容易更改的。

那么传统公司不断数字化转型之后,慢慢就带来了应用精益方法的可能性,比如,一个汽车公司首先可以在营销端应用精益思想,将用户标签化和数字化之后,我们可以测试同样一款发动机什么样的描述文案更吸引用户。

03、不是所有的可能都值得做精益测试 

精益方法的成本再低,也是有成本的,至少会有时间成本。有些通过常识就可以判断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再做精益测试了。需要测试验证的部分,是对我们来说是黑盒子且风险较大的环节。

 

比如我在前面说到了“找老外”项目,最应该测试的是用户是否为这种非教育的只是通过“闲聊天”来支付费用的可能性。而不是一个想练习英语口语的人到底是愿意跟一个中国人练习还是跟一个外国人练习,我认为这是不需要测试的。

04、精益的方式有可能错失先机 

在网约车的市场上最早的玩家并不是我们都知道的滴滴,而是易到。在线下生活服务领域线上化最早的玩家也不是美团,而是大众点评。但是滴滴很早就把易到干趴下了,大众点评也被美团合并了。

在有些领域,慢慢的试错发展也许会被“野蛮人”强横隔断,当然,目前我们看到的野蛮人无不是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对快的追求要大于对低成本的追求。

 

做事情要分清目的和手段,精益创业的思想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把事情干成,任何一种手段都不值得在忘掉目的的前提下盲目执行

 

-END-

微推客,SEM,马海祥博客,搜索词,策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