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开始阅读正文之前,我先跟大家分析一个现象,我将其定义为“健身教练现象”。对后期要创业的运营人,一定会有帮助。

13年,我开始接触健身,到18年年底,深入了解私人教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有幸认识了西南地区最优秀的健身教练之一,当时他已经从业14年。

近几年,健身行业很火。所以中间我们也交流过几个健身工作室生存的状况。从他的经验及经历,他觉得一个优秀的私人教练开工作室会面临几个问题:

一是定位的转变,从一个技术型人才会转变成一个管理人才;

二是前期的会员可能会跟随他去工作室,但不可能100%由他指导健身;

三是前期工作考虑的是技能问题,开工作室之后要考虑生存的问题。 

好的,作为一个运营,我们负责过A产品的运营规划,B产品的运营策略、C产品及业务的用户发展与拓展运营。如果运营开始创业,像不像一个健身教练自己开了工作室?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运营人创业的产品上,我们感觉看不到运营的影子呢?因为现在健身教练不能指导会员健身呢?TA创业后负责战略和资源呀。

那如果读这篇文章的你或者写这篇文章的我,结合我自己创业失败的经验以及对周围一些创业项目的观察,我们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呢?我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各位的思考。

“提出问题,一定是带着解决方案”作为我人生的信条,所以接下来我会分享几点关于运营创业的几点建议,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因为“思考很辛苦但是思考很重要”,训练你思考的机会来了。

建议1:运营在传递产品定位时,表达要统一

为什么会这样建议?从各平台的描述来讲,想引流一批什么用户恨我们想传递的定位需要统一且一致。

假设我们要做短视频平台,那么在现在短视频APP已经有了快手、抖音、微视等以外,定位非常重要。所以如果是我们要做一个短视频平台,在传递定位的时候,我可能会这样去考虑:

产品定位是什么?目标受众是谁?他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我应该利用文字怎么向他们表达?还有哪些是他们的潜在需求,我需要用文字进行引导的?从目前产品功能表现出的定位,至少要帮用户找到一批可以一起玩的人! 

建议2:市场潜力大,内容运营其实是讲自己的故事

因为你提出的idea,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的竞品在讲什么故事、谈什么情怀,都可以研究,但是绝对不是核心,因为运营人自己的故事传递的气质可能会让这个idea加分。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自媒体平台=官网+广告+客服+品牌,对一个“产品”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初创“产品”。如果运营人创业,理论上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来讲故事。

回到内容本身,做运营的人,能做内容我觉得是一个基本能力,所以视频号中我也看到很多同行。假设我们要从内容层面进行创业,除了定位、目标用户的分析、竞品的分析等基础工作外,要想在内容领域创业成功,当我们把做内容当成做产品,也许会豁然开朗。 

建议3:打造的IP资源,利用并放大

在互联网行业,O2O、互联网+、互联网思维、互娱、自媒体都可以看作是IP。通常情况下,只要它能挣脱自我束缚,获得更多流量都是IP。

这几年,最值得我们学习的IP,我觉得不是那些电视剧,而是《罗辑思维》,罗胖先用逻辑思维做了一个IP,然后再用得到做生意。这个案例虽然有点老,但可能仍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IP的打造,我们看得到,可以先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得到主要的商品是付费知识,为什么可以通过得到APP卖得那么好?二是得到并不比其他渠道卖得便宜,为什么用户还会选择它?答案很简单,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跟目标用户有强关系的IP。

这个IP可以让得到走得更远,只要持续提供用户碎片化学习所需要的的知识,是不是罗胖的已经不重要了。

因此,对于我们如果要打造IP,也是一样,比如我们在打造IP如果是一个喜欢音乐的运营人,那我们可以给用户讲的故事是:他爱音乐、做音乐、创业成就音乐人,并且你可以复制! 

故事还很多,关键看我们想表达什么…… 

建议4:关注用户反馈,保障通道顺畅,注重分析迭代

这个不用详细阐述,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这里提几个我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用户访谈,采取面对面或者焦点小组的方式,了解核心用户的需求,收集相关信息。

方法二反复穿越,找到用户或者团队内部,反复穿越,优化细节。

方法三用户调研,这个方法可能会有一些人觉得比较陈旧,但是问卷调查就可以帮助产品及运营更好地做好相关地信息收集,并且结果可以随时查看和进行多维度分析。

方法四数据分析,根据已使用用户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用户使用情况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

方法五用户评论分析,包括微信评论、微博反馈、店铺评论、应用商店评论等,进行整合和分析。 

建议5:运营体系化的同时,要重点打造某一个功能

从品牌传播角度讲,用户可以记住的品牌不超过五个。同样,产品服务及功能上,我们可以让用户记住的也一定要有特色,才能和竞品区分开来,并被用户传播。

当我们建立了运营体系,同时专心打造某一个功能的同时,不但能快速看到效果,同时对于整个运营资源的管控也是一个较优的方式。

说在最后,任何产品,变现的思路从一开始就要有,所以重点打造某一个功能的同时,也为后期变现埋下了伏笔。

看到这里的你,有什么建议呢,欢迎一起讨论?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