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秋招进入了尾声,最近有很多学生咨询我关于offer选择的事情。

我发现面对选择时,大多数人都是很痛苦的,因为本质上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放弃,我们没办法全都要,所以无论选择哪一个,我们都在付出。
虽然我都会告诉他们,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幸福的选择,至少他们有offer。但我能理解这样的鸡汤对于解决他们的困惑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个选择。
我们做出选择的过程,就是我们跟自己对话,进而说服自己的过程。
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
在跟学生聊天时,他们提到的一个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不知道该选择什么。

我遇到一个学生非常厉害,拿到了阿里和腾讯的产品offer,可以说吊打当年的我。但他并没有觉得很开心,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以前遇到这样的人,我会觉得他们在装X、秀烦恼,但渐渐地我发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的是一件可以让自己极度迷茫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目标,就真的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
但他们可贵的地方在于,即使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也会努力向前走着。用学生的原话就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交给我的事情我都会做好。
但是,我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可能是因为人生真的混混沌沌,这时候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路,就是关键。所以这时候的选择是什么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关键是选择之后呢,该怎么办。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想要的东西超出了我当前的能力,于是我觉得那是一种奢望,跟眼前的选择无关。
以产品经理岗为例,如果我知道自己想要做B端产品,而这是在当前选择的影响圈范围内的,那么我就可以评估我当前做的选择,是否能帮助我做B端产品经理。
但如果我以后想开一家饭店,但我现在必须要从两个产品经理的offer里二选一,那我可能会觉得,这两个选择对于我最后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帮助。
真的是这样么。

如果有两个产品岗位,一个是工具类的,一个是会员体系类的,那我可能会建议你选择后者,因为长期来看,这对你之后开饭店的帮助更大,因为会员体系的打造与开饭店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

但这需要你将两件事情想得很深,很透。如果没有花很多时间,没有想到那么远,你就不会发现他们的关联性。
所以——
如果我们有想要做的事情,且这件事恰恰跟当前的选择关联紧密,那这是很幸福的。

如果我们的目标离当前的选择很远,那我们必须要看得同样远,才能在未来的某个点内将两者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是那件事,不断跟自己对话,找到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如果我们确实没有那个目标,那我们至少也要做到,交给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同时在找寻目标的路上留意自己特别开心或者特别有成就感的瞬间,可能那个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
二、选择确定性,并且应对不确定性
做选择很难,因为每一种选择都有不确定性。
学生们在听到我的建议时,很容易会说一句话,万一怎么怎么样,那怎么办呢?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每个人都很难。
曾经有个学生有两个offer,一个offer在上海,公司发展稳定,薪水中等,另一个offer在深圳,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薪水更多。
我和他讨论了很久关于两个公司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到最后都没有能有一个确定性的结论。选择薪水多的,他担心公司不稳定,选择发展稳定的,他担心跳槽困难。
可以说,除了落户在上海和落户在深圳之外,其他的都是不确定的。而这时候,他恰恰说到了上海户口问题,他的家在江浙沪,他很希望在上海落户。我说,那行,你就先把最想拿到,最确定能拿到的都拿到吧。
他惊讶了,那公司发展的事情就不考虑了么。
我说,如果你现在就要做一个选择,我会建议你选择能给你带来最确定收益的。因为一旦你放弃了它,你一定会有最确定的懊悔。而你所担心的不确定性,都需要一段时间去兑现,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如果你选择了发展稳定的公司,你依旧可以在团队中做到优秀,并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在下一次跳槽时依旧具备竞争力。
如果你选择了行业竞争激烈但薪水很高的公司,你也可以做到优秀,并跳槽到行业中的头部玩家。
当然,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这个学生是一个上海人,而且刚刚买了房子背负上了房贷,这时候户口就是无价值的确定性,薪酬可能就变成了有价值的确定性。如果这个学生身体不好不能太加班,那么少加班的工作带来的健康保障就是确定的,其他的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考虑确定性因素这一点时,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自己当前最需要什么,最看重什么。
给出关于选择的建议很难,也就在于此,给出建议的人,很多时候很难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当前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不会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而是会说,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倾向于怎么怎么样。了解一个人很难,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更难。
三、选择很重要,选择之后的行动更重要
当我们遇到选择困难时,我们可能在想象中夸大了选择对我们的影响。把时间范围拉长来看,某些关键节点的关键选择确实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多人说,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无数选择构成的。就像写一篇作文一样,选择就是一个个提纲,这些提纲概括了我们的人生。
但是,我们不是跳着过日子的。
我们并没有在做完选择之后自动休眠,当下一个选择来临时再苏醒,然后做选择。相反,做完选择之后我们都要继续前行,日子里继续充满快乐或悲伤,憧憬或焦虑,在平平无奇中度过的每一天,也许才是人生的主要内容。一篇作文不止有提纲,读者也不只是看目录。
选择很重要,但选择之后的行动可能更重要。
曾经有个交大的学弟来咨询我,说他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北京的研究所,50W左右的年薪,有北京户口,但是在北京想要定居下来,他的家底会被掏空;另一个是老家省会的研究所,25W左右的年薪,车子房子都有了,生活压力很小。
这两个选择困扰了他很久,甚至到失眠。
首先说一点,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评判每一个人的焦虑。如果我不了解学弟的家庭背景,不了解他的心脏做过手术,不了解他过往经历中那些让他感到成就感的瞬间的背后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么纠结。
实际上聊了半个小时之后,他就已经有了答案,我也知道他有了答案,但他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因为他不知道选择之后该怎么办。
我知道他很看重在一个圈子里所取得的正向反馈,我告诉他,做了那个选择之后,在工作之外的时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融入一个自己在乎的圈子,并不断付出努力。
他豁然开朗。
很多时候做选择会焦虑,是因为我们期望通过选择让自己一下子落地,一下子变得踏实,这反而会让我们反复质疑选择的合理性。
实际上,你作出一个选择,再想想之后该怎么办,不失为一种缓冲落地的方式,甚至这种“提前亮的思考方式,反而会为选择本身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选择很难,分享一些我的关于做选择的想法,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在每一个重大选择的时刻,都可以过得踏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