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产 品 经 理 面 试 —— 两 大 宗 旨!!!

!!速来围观!!

在帮助同学模拟数十场面试后

发现的共性问题与解决办法

!!文末还有模拟面试福利!!

 前言

开展模拟面试一个月以来,已经陆续面了很多同学,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共性问题。如果你也属于以下几类面试者之一,那不妨听听看吧!

面试概况

小A同学:人文社科类专业,多段小厂实习经历,希望找到一份大厂产品工作

小B同学:计算机相关专业,无产品经历,在找第一份实习

小C同学:理工科专业,多段实习经历(非产品岗),未来希望从事产品工作

小D同学:专业不重要,实习经历不重要,不知道未来干嘛

都说产品经理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同理心。如果你能够站在面试官的视角看待问题,把面试当作打磨产品的过程,面试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想必各位听过很多版本的面经,这次让我们来听听面试官角度的看法吧!

每一次的面试,我把时间都严格控制在30分钟,分为三大块进行Mock。

> 第一块:个人背景

主体围绕被面试者的自我介绍、学业科研情况、社团等方面进行交流。

> 第二块:简历深挖

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段实习经历进行具体深挖,对细节进行提问。

> 第三块:发散思维

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考察综合能力。

Part 1

个人背景

面试官说

这一环节,将围绕同学的自我介绍展开。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为了了解你为什么想来应聘我们的岗位;二是为了能够争取时间去大体查看你的简历;三是为了找到可以接下来提问的点。

Tips

从面试官的角度出发,对症下药。对于自我介绍,请记住两大宗旨:

>1. 我喜欢做产品经理  

>2. 我适合做产品经理。

首先

我希望同学你自己想明白:产品经理吸引你的点到底是什么?并将这个能够给你带来持续正反馈的点告诉给面试官。

从模拟面试的过程中大家的回答来看,我很少能够看到大家的热情,回答的无非是专业相对适合/做过相关工作,有经验/身边师兄师姐推荐等等。以我个人为例,在秋招的过程中我被多次问到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想把自己的想法向世界展示,能让他人使用我的产品会让我受到鼓舞,同时我也将产品经理比作电影导演进一步阐释了我对产品经理岗位的喜爱。

其次

作为面试官,我是有筛人标准的,我希望能够你契合该岗位的潜质。然而在大多数模面的过程中,同学们很少会在介绍环节告诉我他/她为什么适合我们这个岗位?大多只是在向我阐述自己做了什么。实际上,在我对你的实习经历背景毫不了解的情况下,一味地向我灌输你做了什么,不仅会让我听得云里雾里,同时也会让我觉得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

同样还是以我个人为例,我通常的句式是这样:首先,我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暑期阶段参与到了XX公司的实习,在这一过程中,我出色地展现了这方面的能力。

这种方式,能够让面试官更清晰地了解你的个人能力(有没有另说),同时也是抛出了一个点,方便面试官接下来的提问。

最后

作为面试官,我不希望你的自我介绍与简历内容过分相似。

自我介绍——我希望获取你对个人能力的描述;个人简历——我希望获得你对个人经历的描述。这两者的侧重点截然不同。但是在面试环节当中,有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往往就是读了一遍个人简历,这使得我花了2分钟听到我30秒就能了解的简历内容。两者的输入性信息基本相同,只会让我觉得你态度并不是特别端正。

最后再强调一下,站在面试官的角度来介绍,向他展示:

1.  我喜欢   2. 我适合

Part 2

简历深挖

面试官说

对于简历深挖这一环节,多数面试者的项目我是没有相关经验的。面试时,首先你得先让面试官最快了解到这个项目做了什么;其次,比起你做了什么事情,我更关心你的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最后,我希望你的回答能够有逻辑、有体系。

由于大家的项目背景都不一样,这一块,我将给我出具体几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该如何有针对性的站在面试官角度回答问题。

面试官

我看到你在AA公司参与过BB项目,你能够给我大概介绍一下吗?

Tips

请问,当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意图呢?先搞清楚这个,才能回答对问题。

面试官是希望你能够帮助他更快的了解你简历上的这段经历,弥补背景知识,方便之后与你探讨。但是,在Mock的过程中,同学大多严格按照STAR法则,把每一点都详细描述给我,特别是自己做了什么,但是面试官想知道的仅仅是这项目是什么。

示例回答

由于CC的影响,我们发现用户在DD的时候,会遇到EE的问题,这意味着FF(背景-详述)。为了能够解决该问题,我们通过GG等方法提出了HH的目标(目标-详述),我在这其中主要扮演了II的角色,通过JJ的方法解决了KK的问题(行动-略述,为了让面试官之后好和你聊),最终取得了LL的成绩(结果-略述)。

Tips

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什么是重点?面试官关心的才是重点,你需要做的就是最快地吸引面试官的兴趣,回答他关心的问题,并为接下来的面试抛出能让他接着问的点。不需要很冗长的详尽介绍自己的工作,我作为面试官的体验就是这样的回答听起来特别的累。

…………………………………………………………

那对于一些业务上很细的问题呢?

面试官

我看到你们这个项目最后的成果是转化率提升了15%,客观依据是什么呢?怎么量化该指标的呢?你们是如何确定这个提升是由你们的功能带来的呢?这样改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为什么是你们来做这件事情呢?同其他同类型的公司来说,你们的优势是什么呢?

Tips

一连串的核心发问。永远都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面试官问不到的。

请问,当面试官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意图呢?显然比起你给出数据,给出结果,面试官更关心你思考的过程。如果自己有针对性的对于某一问题分析处理过,那么请有逻辑的秀出来,特别是在其中遇到的坑以及自己解决的过程可以重点强调。

然而很可惜,大多数的同学都不会分析考察面试官抛出的问题。这时候一看积累,二看思考,三看随机应变。即便之前没有分析过也要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养成“问题解读——问题拆解——问题答案”的习惯。比起给出面试官一个完美的答案,我更希望你能够引导面试官参与到你的解题过程中。

示例回答

您这个问题,由于开发资源的限制,我们当时并没有去考虑,但是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判定。

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开发中添加埋点,记录用户进入该页面的次数及相关操作的漏斗模型,用以获得XX数据。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设定对照组,在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读取开放该功能与隐藏该功能用户的转化率数据,来获得XX数据。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用户反馈等来获取用户对该功能的认知,从而判断XX。

综上,我们可以通过:一埋点二对照三访谈的方式从多方面来获取相关数据。

Tips

以上部分只是我个人的一个简单示例,主体是希望大家关注我的答题架构,而非答题内容。核心的几个点在于:

>1. 言简意赅,把握面试官的考察点。

>2. 有逻辑框架,条理清楚地描述。

>3. 最后的总结,不要让面试官自己去总结重点。

>4. 切记面试官更关注的是你怎么做,而不是你做了什么。

Part 3

发散思维

面试官说

到了发散思维这一块,问题有正确答案么?或许有,但是面试官自己是不知道的。面试官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大概率是因为自己曾经也被问过。那面试官希望考察你什么呢?一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二是对能否考虑全面的逻辑能力;三是能否体系化总结的表达能力;四是产品的洞察与思考能力(传说中的产品sense)。

Tips

模拟面试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在这块回答得都不太好。在后期的模面点评环节中,也有同学询问我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和框架。

就我个人来说,非常不推荐大家像背八股文一般严格按照某个格式去回答问题,例如强行去凑用户体验五要素,这样会显得十分古板与刻意。

我建议大家平时要多注重思考与积累,保证自己肚里有货;其次到了这个环节,氛围没有必要太压抑,多和面试官产生互动,碰撞出思考的火花;最后,分享思考的过程可以是发散的,但是最后需要总结出有逻辑体系框架的答案。

举个栗子

面试官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类似这样子乍一看很莫名其妙的问题,同学可能会脑子一空。可以给大家最简单的几个框架,用于在毫无思路时候的自保。

> 框架一

根据人作为主线。针对这道题目就可以分为,对于行人来说、对于搬运工人来说、对于制造商来说、对于社会来说等。

> 框架二

根据场景作为主线。针对这道题目就可以分为,对于白天来说、对于晚上来说、对于下雨等恶劣天气来说、对于需要维修的情况来说等。

…………………………………………………………

这两个框架几乎是万能的,无论是为什么KFC的门没有把手,还是为什么拼多多会崛起等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用户和场景。因此,这个框架总能让你有答案可讲,但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有更开阔更独特的视角。如果你给面试官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才会引起他的兴趣,才会让你闪闪发光。

粉丝福利

以上就是近期的模面总结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早日拿到心仪offer!另外:

当当当~分享本条推送到朋友圈获取20赞即可换取模拟面试机会。说说好话,还能先面试后分享。

看到同学们面试反馈的时候,内心还是很骄傲的!

+++ 欢迎各位转载点赞分享 +++

关注公众号

获取产品资料

免费修改简历

义务模拟面试

文字:Little Sun

  排版:Little Moon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