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字节在高歌猛进,但关注的都是C端产品层面,其实字节在B端也在疯狂输出。
除了越来越为人知道的飞书(lark),字节跳动强大、成功的基础—中台能力也开始了输出。
这是目前字节跳动正在对外输出的中台能力,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以字节跳动的速度和决心,以及这些业务一旦接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口碑、业务起来后,增量会很快的,
这些中台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是互联网创业者,以后你创业,只用做一个具有超强核心竞争力的事情即可,其他从增长投放到AB test、推荐算法到商业化等等,全部可以接字节跳动的服务。
当然,其他非一线,体量较大的互联网公司也可以接。一线大厂基于数据保密和安全性考虑恐怕就不接,自己搭了。
那这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互联网的基础岗位的人才需求会减少。
后端产品经理?不用了,接服务就好了;后端开发?招一个负责跟进接口对接和一些问题就好了,暂时不用自己开发自己再搞了;BI数据分析师?也一个就够了,做好埋点,其他字节跳动给你分析。
你觉得危言耸听?
判断一件事情未来有没有前景,其实就看在生产效率上是不是有足够大的提升,生产关系上有没有阻碍就行了。
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很明显的。
比如,字节的AB后台,月活1000万以下的产品一年使用费用不超过80万,小公司几十万月活的产品估计几万块钱以内就能用了。后台好用,性能又高,你是小公司的老板,你会选择花几万块钱接字节的服务,还是花几十万招一个团队来自己搭一个特别不好用的后台,还要等几个月??
生产关系也没什么阻碍。
这些后台影响到的人群,都是员工,在生产关系上是弱势地位,说了算的是资本和老板们。
资本当然欢迎这种服务,资本流转效率越高越好,之前遇到个不错的创业者还要帮他或者等他凑齐团队,打磨产品,补齐产品能力,探索增长和商业化,现在都有服务,接就是了,那么对创业团队就是快速考验他核心竞争力、核心需求上是否站得住脚,不行就拉倒,也不用投那么多钱了。以上那么多服务,月活一百万用户以内,估计一年服务使用费加招几个基础员工做接入和跟进,一百万人民币以内足矣。
不过对个人来说也不能说都是弊处,好处就是对个人创业来说是有帮助。
等后面字节这些服务更加成熟,接入更加智能快速后,如果你想创业,你只有某一块领域的优势,过往你必须拉起一个团队,找些跟你互补的人,一起干。现在你可以其他都接服务,找几个朋友,不用他们全职也不用分他们股份,给点兼职的费用协助对接接口、跟进点问题就行。
当然反过来看,创业的时间窗也就更短了,毕竟你一举一动,所有数据,字节都清晰,他如果判断你的业务值得做,自己马上投入去干也可以,要求入股你估计你也难以拒绝。
而且,字节这套中台能力输出如果成气候了,腾讯、阿里等大厂也会加快自己能力的输出,可想而知,到时互联网各种基层岗位,会受到多大的波及。当然,也不只是基层岗位,很多中高层也会受到波及,毕竟大部分服务不需要能自己架构搭起来的人才了,只需要做点对接,未来应该还能做到傻瓜式对接。
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最近接入字节的服务聊的比较多,没有收字节TOB团队一分钱广告费。毕竟我自己在字节呆过,深刻感受过字节中台的强大,所以我才主动找他们聊接入的事情,才知道这些。
但我相信过两三年后类似的服务,几个大厂都会提供,而且十分智能,十分简单。这件事又还没很多人知道和重视,所以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提醒一下各位互联网打工人同行们,请提高危机意识,互联网的火热和好赚钱已经持续20年,未来还是不是这样不好说,至少对大部分草根来说是越来越难了。
至于要怎么办,简单讲讲自己的想法
1、不管你的职位多低做的事情多琐碎,对你所在的业务,要尽全力去了解:
尽可能跟这个业务各个岗位的同学聊,抓住老板每次分享业务的机会去学习,看看行业报告,看看竞品情况,竭尽所能去学习了解业务全貌。别只管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你几年的努力很有可能你老板接个SDK就能把你替代,然后开掉了。
2、一专多能,专精的万金油:
有一项或多项长处,比一般人水平要高;其他方面也能过及格线,这样至少要裁员也不会轮到你,接各种SDK后需要多面手去跟进些事情你也有用。
3、多了解行业动态,看看行业最前沿在干嘛:
别人家都一天上几百个实验了,你还在那里凭主观判断死扣所谓用户体验,一个月发一个版。多想办法了解行业最前沿的人在干嘛,人家牛逼是有原因的,虚心去学。
更多成长的办法,欢迎看文末我更多文章链接或者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和社群一起讨论研究。(知识星球最新贴可看字节TOB能力输出全部文档,基本囊括了所有有用的中后台能力,你可以针对性去学习)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