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有两种,甲方的和乙方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很微妙了。

相信很多在乙方工作的小伙伴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投放中间被突然叫停,给理由说是因为产品调整,成本过高,或是效果不好等等。

效果不好为什么不给时间优化呢?才投了两天,计划都还没执行完,说不做就不做了?

我们在这里一头雾水,甲方也并不会解释太多,作为乙方,慢慢也就习惯了。

后来我从乙方转战甲方后,也终于明白了其中玄机,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甲乙方间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一、甲方乙方的工作性质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甲方和乙方的工作性质有什么不同呢?

甲方:花自己的钱做推广,获得的收入源自于推广出去的产品所带来的利润,最终目的是保证收入>支出

乙方:花甲方的钱做推广,获得的收入源自于甲方所付的推广费用的提成,最终目的是把客户做多做大,消耗提高,完成媒体的任务,拿到更好的政策,以此倒推,使客户越来越多。

看到这里就会发现,其实甲方和乙方所感受到的压力的直接来源是不同的,甲方是对于产品推广的责任,乙方是对于消耗大小的责任。

不同的压力决定了工作方向的不同,不都是在投广告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我想给大家做一下大致阐述。

二、甲方乙方的工作重心不同

在乙方工作的时候,手里账户的消耗额度就是每天的KPI,做出来一个大客户难上加难,所以当时的工作重心主要是这几点:

1、筛选优质客户,分类中小客户,然后分配不同精力分别维护。

2、留心潜力客户,掌握现有客户近期的投放计划,若有新产品上线,积极跟进。

3、及时和客户沟通反馈广告投放数据,调整优化计划,优化后的效果,体现自己的责任心和专业度,增强信任感,加大投放力度。

4、及时与媒体沟通最新政策和季度新目标,掌握行业最新动向,有必要的话寻求一些支持。(这条主要是主管级别做的)

到甲方工作后,身份的转变致使我的重心也随之改变,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来摸索,两年的积累,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当然此时我已经没有“客户”了,所以我的工作主要变成这几点:

1、直接负责产品,跟进产品上线进度,推广不同时期制定相应投放规划(预算、渠道、素材、效果预估)。

2、广告优化:了解媒体新功能,定期复盘投放效果。

3、数据分析:不同开服节奏下的导量效果分析、不同维度(渠道、定向、素材类别)下的LTV成长曲线、流水及DAU波动情况、回本周期及回收曲线的增长情况等。

4、体验产品并制作投放素材:体验产品是要先了解产品,上线前务必要确定买量素材方向和产品主卖点,后续根据买量效果和游戏内活动情况及版本进度优化素材。投放素材主要包括输出创意脚本、把关配音及真人视频拍摄、和品牌部门对接品宣素材和上架图等版本素材。

5、和运营、研发、技术的协作,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在投放中调整买量节奏。

三、甲方的大部分数据,乙方看不到

甲乙两方的目的不同,投放时候的侧重点自然会不大相同,我们刚开始说的那个问题,也就不难理解啦。

甲方投放时比较关注的数据大致是:成本、付费、留存、LTV增长、DAU、版本情况、等级流失情况等。

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会对乙方开放,因此乙方同学能看到的也只有成本和付费(付费有时也不开放)。

而成本和付费的考核,也不是甲方一个脑门拍出来的。

之前我在乙方的时候也疑惑,甲方要求的成本和付费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也许能买到高成本质量却很好的用户呢,对于那些要求必须以极低成本买量的甲方,我一度觉得他们太“抠”。

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比我想象的要准确的多,所有的游戏设置的付费节点都是有依据的,而通过付费模型算出来的成本和首日ROI都是满足产品回本的必要条件。

在了解过这些之后,也更好的理解了甲方种种曾经看起来离经叛道的动作,乙方的同学看过之后有没有帮助呢?以上也仅是个人的一些经历和见解,欢迎一起探讨。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