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请你介绍下自己。
候选人:我是 XXX,毕业于 XXXX,我目前工作在 XXX,我的自己介绍完毕。
面试官:哦,所以你是来干嘛的?
以上的片段,不是我瞎编的,是真实的出现在《心动的 offer 2》里面的面试场景。那为什么在面试中会有这么尴尬的情况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你没有对面试官的问题理解充分,你没有充分的表达你来到这里的意图。
我一直有个\”可能立场不太正确\”的观点,我一直认为,市场是检验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无论你在一家公司稳定也好还是不稳定也好,都应该每隔一点的时间段,把自己的简历扔到市场上去,看看你这段时间,究竟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
你只要在找工作,就会去经历一轮甚至好几轮的面试环节。而在面试中,通常第一个问题就是: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大部人的听到这个问题时,回答的答案就真的是在介绍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做过什么事情。
说完就结束了。这其实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
自我介绍你回答得好,不仅奠定了个人的基础的得分,更是为后面的面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口,甚至有引导面试官的作用。如果这道题你答得不好或者简单的一句话带过,那接下来不仅场面会尴尬,甚至自身也会处于越来越紧张的状态,很难发挥出你应有的水平。
所以,如果你认为你目前的自我介绍就是非常一般。就不妨认真的看一下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收获。
一、你的自我介绍为什么表现平平?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当面试官问你的任何问题,都一定有他的用意。一家企业在招聘的时候,是有明确的用人标准的。
企业方的招聘时用人部门对该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做一个明确的划分,也就是所说的 JD(job description),然后把 JD 转达给 HR 部门,整合后对外挂出。候选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简历投递,企业方对简历进行筛选,简历初筛后,与候选人确定时间进行面试。所以,不管是简历筛选还是面试,核心就是看这个人到底符不符合该岗位的用人标准。
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自我介绍,是要不断的向面试官释放你很合适的信号,你不用表现得很优秀,也不需要吹嘘过往经历,时刻把握住与岗位的紧密贴合,这样面试官才能记得住你。
二、面试中,紧张的不只是你。
求职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公司在挑你,你也在挑公司。别把面试官想象成”教导员“,你不必畏惧于他,面试官也是普通人,他不过也是接到公司任务或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招聘。
所以,真实情况是,当面试官拿到你的简历,不会去做什么充分的准备来调查你或是逐字逐句的去看你的简历,他也挺忙的。大概率是你面试前花 10 分钟梳理一下接下来面试大概要问你的问题,其他问题就根据现场情况来随机问答。
所以,一般来说,自我介绍就是用来破冰的,让彼此相互认识,好继续接下来的提问。
我们可以回顾在以前的面试中,当你在面试时,面试官都在干什么?
多半在看你的简历,因为在你说完之后就轮到他提问了。他也在思考接下来过程中要问些什么。
当你在说自我介绍的时候,面试官的注意力会呈现一个出”U“型状态,一开始的注意力是全部在候选人身上的,候选人在表述的时候,注意力会移到简历上或者思考接下来要提的问题上。直到你快要说完的时候,面试官也会感觉到,你快要说完了,因此注意力又会重新回到你身上。
三、自我介绍的黄金公式
基于以上面试官的心理状态的呈现,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应该是伴随着面试官的心理状态而设定的。也主要划分为 3 个部分。
1.开头:在面试官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展现你的价值。
2.中间:当面试官注意力下降时,主动引导面试官听你的关键信息。
3.结尾:当面试官注意力回到你身上时,主动设定接下来的对话方向。
1.开头:展示价值
优先告诉对方你会什么,你专攻什么。
许多人会习惯一开始根据时间线来进行描述,从学校开始讲或是从第一份工作开始讲。如果是刚毕业这还好,但如果你已经从业了 1-3 年,一开口还是你实习的经历或是校园经历,这就会显得很“古老”,把面试官注意力最好的时间段,留给了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这很不划算。
当然,如果你的学校和学历值得一提的话,放在最前面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许多公司会注重血统,加上万一是校友,好感度也会顺势增加。
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放在前面说,常见情况,正职工作>实习工作,工作内容>工作职位。
举个例子,当你做完基础信息的介绍后,紧接着说你在某公司担任什么职位,特别是初阶的职位,这些都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正确的姿势应该是重点描述你负责的内容。以《心动的 offer 2》丁辉的简历为例。
面试官好,我叫丁辉。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毕业后加入了某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商业模式、股权结构的法律分析。(错误示范:面试官好,我叫丁辉。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毕业后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理)
Tips:优先告诉对方你的强项、标签、关键字。
2.中段:主动引导
这部分比较有意思,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许多人还当成一个标准答案在借鉴。
这个错误公式就是:当时的公司情况/背景+自己做的事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达成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结果怎么样。
这个回答方法,也是别人教给我的,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方式也不是太好。原因是,自己感觉很完整,但通常对方听不下去。一旦对方听到自己不关心的信息,就会想打断你,然后问他关心的问题,又会使陷入一种很尴尬的氛围。
所以,在中间的部分,可以尝试一下使用 PST 模式。
P:position 从事的职务
S:success/strength 成功的经验或专长
T:transition 职务转换的原因
依旧以丁辉的简历为例:
Tips:不要用消极的方式去描述你转职/换工作的原因。
这种结构可以重复 2-3 次,主动带对方去关注你想让他关注的点。主动让对方觉得他的招人要求跟你的完全吻合。
3.结尾:主动设定对话方向
讲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后,许多人往往不知道怎么结束。在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戛然而止。就像文章一开头的尴尬瞬间。
候选人:我是 XXX,毕业于 XXXX,我目前工作在 XXX,我的自己介绍完毕。面试官:哦,所以你是来干嘛的?
又比如,明明简历上写着两段实习经历,但在自我介绍中,对这两段经历闭口不提。面试官下一句就会问“你实习过吗?”
这种在奇怪的地方戛然而止的时候,往往接下来的问题,就会偏移。要么面试官就直接问他想问的,要么就问些“你是来干嘛?或是”你实习过吗?“这种奇怪的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引导面试官朝你想让他问的问题去。当你在做完工作经验后,应该主动的说明你未来要去哪里,或者说你接下来想做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在介绍完工作经验我们的强项以后,在结尾很自然的把它接到我未来要怎么应用我的优势在现在跟你谈的岗位上面。
接下来的对话才能完整的 focus 在这个上面,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走向。
小结:
一段 2-3 分钟的自我介绍中间的细节其实挺多的。
自我介绍的黄金公式:
1.开头:展现自身价值。让对方知道你的价值所在,通常可以从最近的一份工作里比较好的案例说起。让对方一开始就知道你是对的人。
2.中间:PST 凸显自身优势。主动来连接工作中的重大转折,让对方知道你是怎么变成今天的你。
3.结尾:设定对话方向。明确的告诉对方,你今天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以上,是我觉得比较不错的自我介绍结构。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