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是一句围棋界的黑话,意思是,当一局棋局结束后,把刚刚对弈的过程,重新在棋盘上摆一遍,以此来分析再刚刚结束的棋局过程中,在哪些时刻自己原本就拥有优势,在哪些时刻其实可以抓住机会更早结束对弈,还有哪些时刻自己可以做得不好,可以改进。
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能力如何?属于什么水平?还有什么可以提升的?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个人能力复盘问题。
同时,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也会被领导cue到:这个项目做得不错/做得不好,抓紧复个盘吧!
而这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复盘的场景。
我知道很多人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去问人、查资料,试图知道复盘到底是什么,要怎么做。
但是非常遗憾,同时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市面上80%教你如何复盘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误区一:复盘就是不停追问
信息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信息,于是很多人了解到了「丰田五问法」,发现伟大的丰田公司居然是用问问题的方法来找到关键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于是就以为必须要通过不停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真正洞察到真相。
错了,大错特错!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论述,叫「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如果你追问的那个现象或者问题,本来就是错误的,你问得越多,就离真相越远。
所以,复盘的第一步,并不是问问题,而是先收集与归拢信息。
误区二:收集信息就是字面意思
我曾经和大家说过,最简单的提升自己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工作的内容、数据,全面翔实的记录下来。
不同的人去做这件事儿,有时候效果会不太一样,有人做了半年就基本了解了自己的工作与所属的行业,有人做了2、3年还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记录动作本身,而在于如何记录信息。
我们对比一下下列两种记录方法:
方法1:
今天我去找小王沟通需求,他很不配合,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他答应完成我的需求,不过小王说这一期排不上了,要放在下一期,没办法,我接受了。
方法2:
今天我去找小王沟通需求,本期需求评审排不上(本周三下午3:00),于是排到了下一期(5月第三周周三下午3:00)。
本次沟通需求中推动的关键点:与小王澄清功能背后的商业价值,即该功能上线后会提升次日留存的百分比,预计从目前的13%提升到20%。
这两种方法,都是收集信息,但如果没有人指导,大多数人恐怕要花不少时间才能进阶到方法2。
误区三:PDCA是闭环
几乎所有的复盘文章或者课程,都会讲到PDCA。
PDCA就是Plan-Do-Check-Act,意思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讲到PDCA,必然用到这样一张图:
乍一看你会直觉认为PDCA是一个闭环,这也是我们对PDCA最容易造成的误会,其实PDCA是一个循环,而并不是一个闭环。
甚至,它不仅是一个循环,还是一个套环:
你想要真正知道PDCA怎么做,其实就需要有人来教你正确的方法,然后可以练习,否则就只能得到一些表面的信息,无法成为知识,更无法得到真正的技能。
误区四:对事还是对人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项目复盘你做了,但效果并不好,不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你的复盘结果不能说服项目参与者,大家觉得如果认了你的复盘,可能就要自己背锅。
于是,复盘做了却不如不做,不仅不能沉淀出方法,反而还伤害了同事之间的感情。
其实项目复盘本身就是对事不对人,你之所以做不好就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才能对事不对人。
面对这些误区,你首先要知道
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技能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信息必须要先通过归纳和整理,分门别类,去芜存菁,才能成为知识,而知识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刻意练习才能成为技能:
知识务必要正确,否则就会学错、学歪。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