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老师说,用户是需求的集合;
我斗胆补充,需求是人性的集合。
顺人性 / 逆人性
无论是张小龙、张一鸣还是周鸿祎,知名的产品经理们无不推崇顺应人性。
从360、微信、到头条抖音,无不是利用人性的好手。
顺应人性是大部分人的自然选择,而逆人性却需要人们有极强的自我塑造意识。
逆人性需要人们主动克服人性弱点拒绝诱惑,大部分人当然很难做到。
即使是在很多需要自律的逆人性领域中,产品做的依然是顺人性的服务。
健身产品让用户预期更快的看到效果,还可以分享炫耀;
学习产品将一本书浓缩成不到一小时的音视频,不挑战用户的耐心;
还有那些宣传美白周期短的牙膏,主打好吃的减肥餐,声称速成的技能培训。
洞察人性
Insight into humanity
先来聊聊比较常见的人性分类
佛教“五毒心”:贪(贪婪)、嗔(愤怒)、痴(愚痴)、慢(傲慢)、疑(猜忌);
基督教“七宗罪”:骄傲、贪婪、迷色、忿怒、嫉妒、贪饕、懒惰;(图片来自大卫·芬奇的电影版七宗罪,推荐一下)
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用户体验层级:获得感,归属感,参与感,成就感;
按人群身份切分:男人(好色)、女人(爱美)、小孩(贪玩)、老人(怕死)、父母(亲情)、情侣(爱慕);
再补充其他一些我想到的:利他、善良、尊重、从众、损失厌恶、恐惧、好奇、占便宜、好赌(逐利)、抱怨、虚荣、自卑、吝啬、得意忘形、爱美、冲动、共情、同情心。
举例一些常见的场景
补差价升级服务,利用你的“贪婪”;
引战话题的营销,利用你的“愤怒”;
游戏的战绩分享,利用你的“虚荣”;
外卖跑腿的配送,利用你的“懒惰”;
商店雇托儿排队,利用你的“从众”;
自拍软件的滤镜,利用你的“爱美”;
种树免费领水果,利用你的“占便宜”;
保险销售用场景恫吓你,利用你的“恐惧”;
公益互助筹款,利用你的“善良、同情心、利他”;
应用商店下不到的小软件,利用你的“好色、好赌”。
例子太多确实举不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更多场景和使用技巧,可以选择看看你手机上的应用,对照着上文梳理的人性再做思考。
还要注意
人性本身也有覆盖人群的区别,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目标人群、需求场景,来选定重点;
利用人性的,不一定是大的模式,也可能是一个文案暗示,一个滚动的倒计时。
ps:上瘾模型,是对人性极致的归纳总结和利用,后边会单独开一篇来聊。
设计者的人性
Designer's Morality
写到这里,还是想和大家聊两句有的没的。
人性是武器,但要看如何利用,
为商牟利无可厚非,作恶则万不可取。
我们洞悉并利用人性的特点,引导用户行为,前提都是建立在用户给予的信任之上。
然而,无论是违法的传销、菠菜、网贷,还是昧良心的自动续费、隐藏条款,太多的黑产灰产把人性研究利用的更加透彻。
但我相信,
善良,依旧是设计者乃至生而为人,永不该丢失的人性和本心。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人性的精彩案例,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END-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