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是个明白人。

为什么这么说,看了许知远和李诞在节目《十三邀》的对话,两位都是敞亮人。

例如下面这段对话:

李诞:你想过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许知远:死在女人身上。

李诞:这个就是知识分子和艺人的区别。我就是这么想,我也不能这么说。

许知远:为什么呢?

李诞:我不能说这样的话。

许知远:说出来会怎样呢?

李诞:会少赚很多钱。

许知远:给我讲讲怎么赚钱。

李诞:就是不要说太多真话,就是不要挑战大多数人。

李诞:我再教一个,怎么不被人骂。其实女人这个词啊,有点油腻。

许知远:为什么?

李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相信我,我是做大众娱乐的。

看完《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更加能感受到李诞的真实,非常通俗的把脱口秀这个工作说清楚了,里面的很多理论、方法,同样适用于多数职场,下面说几个要点。

关于认知

工作的本质是交易,我们在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通过一家公司,与市场交换金钱。

选择了这个行业,请尽早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享受生活中工作的办法。

当然不是说让你放弃生活,而是说,要意识到你的全部人生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为它服务。

好的工作节奏,就包含了学习,包含了养分。不能实践,就等于没有学。最好的学习,也是在实践中学。以赛代练,错的够多了,自然就会了。

BLUES读后心得:

选择一份工作,通常考虑的是“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社会和公司需要我做什么?”如果能找到这三者的交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但现实往往不是那么顺遂人意,你想做的,往往轮不到你,更多的是,你遇到公司需要你做的,你还不一定擅长,更别说喜欢了。

怎么办?既然选择,那就赶紧尽早去学吧,去接受当下,态度的转变,也是一种成长。如果你还在想,我是被逼的,那就是认知问题,因为没人逼你,都是自己逼自己。

刚刚开始工作,总会纠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多年以后,我意识到,积极努力辛勤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同阶段不同选择,不同选择产生不同的行为,再产生不同的节奏,导致不同的结果和感受。

同样的工作,有人被动执行,有人主动思考并享受工作过程。

如果你有特别想做的工作,目前没有机会做,那就通过完成公司需要的且你能做的工作去创造条件,让你以后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这也是一种延迟满足。

对于实践的认知,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没有实践就不能说会做,没有做成,就不能说自己有能力,能力是基于实践结果的评判。

关于积累

你的量够吗?能不能做到每天起来先写五个段子再去玩手机呢?能不能做到每天睡觉前把早上写的五个段子改的更好呢?

这些工作习惯也是我如今坚持的:

a. 先从最基本的实操讲起:请写逐字稿。请千万注意,写逐字稿,而不是讲逐字稿,预演表演是关键。

b.不要写谐音梗、网络用语。你是专业的,就不要干业余的人也能轻易做到的事。写谐音梗、用网络用语,就是一出手就认输了,就是一出手你就取法其中了,你指望得到什么呢?不要抄袭,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只是出于道德原因,而是那会伤害创作。

c. 请仔细检查你的稿子,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把字词删到不能再删。例如本句为例:检查稿子,原则是删到不能再删。

d. 去找比你厉害的人帮你改稿。

e. 最重要的提升写稿能力的办法:天天写。

在这五年的日常工作中,我从编剧做起,前期策划,后期剪辑,敲嘉宾,现场执行,商务对接,前采对稿,编剧读稿,上台表演,剧场经营,谈客户,谈投资,谈平台,谈签约,谈解约,线上线下,台前幕后,该我干不该我干,跟脱口秀有关的事情,我几乎全干过了。

BLUES读后心得:

想想自己的工作20年,干过的事情,也是很多:学校教师、销售、市场、数据运营、社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基础运营、用户研究、产品策划、测试、文字编辑、出版校对、视频剪辑、培训讲师、商务谈判、团队管理、招聘、解聘……同样,该我干并不该我干,只要团队缺人干,我就顶上,这里有个前提,本职工作先干好,分清楚轻重缓急。

脱口秀写逐字稿,就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基本功,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是省不了的,例如做产品经理,早年在腾讯提倡的“10-100-1000”的基本功,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是个笨办法,但是真的非常有助于了解用户,洞察需求。

找到比你厉害的人,这一条,在多篇文章都提过,职场人要学会找师傅,虚心学习,大牛点点拨一句话,有时候顶你自己摸索一个月。譬如说,接到领导任务,不要盲目开始动手干,先对齐任务目标,再讲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方案,后面才是定计划,撸起袖子动手干。

关于节奏

节奏,就是先同步,再引领,然后无限循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后这四个字,不要误会成“道法大自然”。正确的理解是,道效法其自身,道法自然而然成立,道就是这么自在,道有自己的节奏感。

你上台后专注于你写逐字稿时要还原的情境,就容易找到自己的节奏感。你自己的节奏感,就是你的风格。

BLUES读后心得:

节奏,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尤其是融入团队的时候,先和团队节奏同步,和谐共处,再逐渐提升水平,成为团队里面的领先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会有很多不自觉的细节阻碍融入。

例如从某大厂空降到创业公司,嘴上经常说,我们XX厂是如何做的,我们的团队如何如何,我们的平台如何如何……这个,就是没有和创业团队融入和同步,会引发现有团队反感,融入都谈不上,更加难以引领了。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能理解这个“道”,是非常不容易的,道是自然而然。道是宇宙最原始最基础的存在,是事物变化最根本的动力,是万物的最终归宿,是最简明又最深邃的事物规律。老子的“德”,就是道在万物中的具体体现(德者,得也),因此可以说按规律办事,也是德的属性之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是本原,是最原始的存在。

尊重客观事实,探索自己与团队的关系,自己与同事的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享受工作过程,而非痛苦的被动工作,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工作节奏。

正如长跑运动,如果一路痛苦的跑,是难以长久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率、配速、步频、步幅、跑姿……才能愉快健康的跑。

职场与人生,如同长跑,不是看当下跑多快,而是跑的过程,自己有多么愉悦,能快乐的跑多远。

关于原则:节目第一

节目第一,最终只要对节目好的,就是对的。

节目好了,大家的委屈争吵才有意义,节目不好,我们只会一团和气的死掉。

我们必须相互理解,同时又坚持己见,脱口秀演员编剧就是要坚持一些所谓的脱口秀原则,而导演们就是要从节目视角出发,去挑动这些原则。新的想法就在这些磨合的过程中产生。

在与外部团队合作时,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脱口秀,脱口秀的一些忌讳、底线,需要通过你们让他们提前知道。

BLUES读后心得:

对于脱口秀,节目是第一位的,这后面其实更加是观众,节目第一,其实是观众第一,节目好,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让观众开心,让观众愿意掏钱来看节目。

脱口秀的节目第一,对于企业,则奉行“客户第一”。

基于这个大原则,企业员工的奋斗才有意义,为客户创造价值。

关于风格与成长

我自己很多早期表演根本不敢回看,这本册子里提到的错误,基本全犯过不止一遍。

我能知道的就是我得不停的工作,不停磨砺,不停学习。

做一个真诚的人,尽可能善良,不掩藏痛苦,也不羞涩快乐,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舞台,交给同伴,交给世界,那怎么都找不到的风格,也许就会来找你。

BLUES读后心得:

如何感知自己的成长,就是去看自己以前的实践产出,例如你的工作记录,你输出的文档、你上线的产品、你撰写的文章、你的分享视频……当你看到这些 作品的不足,你就进步了,有的时候,你都会惊讶于自己怎么敢把这些作品展示出来,但当时,这就是你的水平,这就是成长的感知。

简单一点,你看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许也能看到成长,你分享的文章,你分享的照片,你输出的观点,现在看,是什么感觉?

自己的风格,不是自己总结的,是别人感知到,然后告诉你,这就是你啊……原来,在别人眼里,你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你真实展示出来的风格,这种风格,当然是可以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去塑造,这个塑造的过程,如果过于功利,为了塑造而塑造,或许有些痛苦,我理解的风格,是自己的一种开放舒适的状态,不是可以的,就是自己自然而然的样子。

真诚,真的很重要。

刻意的展示自己,或许可以有一段时间的存在感,但难以持久,不经意间或许就暴露了真实的自己,那不如,一直保持真实吧。

关于专业

保持专业,时时刻刻都做到专业,这样跟你接触的人才不会轻看你,才愿意信任你。

五分钟一段的脱口秀该怎么写,语言鲜活,话题当下,主题清晰,结构完整,文笔流畅。

BLUES读后心得:

专业,是职场人存在的基础,安身立命之根本。

专业,不只是当前的一种状态,更是不断提升的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体现;不只是个人专业,更是让团队更专业。

以上蓝色文字摘录自下面这本书:《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