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觉得创业容易失败,但真相是除非你并没有实际产出,只要你在产出就会被判断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上班做的事情都尽善尽美吗?没有虎头蛇尾的事情吗?没有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但还是做熬夜肝方案的时候吗?只不过创业由自己买单,上班由公司买单,结果并没有变,只是承担方不是自己。

但为什么说内部创业创新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且不说从客观上讲认真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有可能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第一种情况,事是错的。

  1.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管理层只是想充分利用内部的过剩产能

  2. 从企业战略的需要,或为了赋能现有业务,投入一个理论上成立的未来,或出于想要压制竞争对手的目的,纵身跳入到红海竞争。

两者其实都没有从市场角度出发,美其名曰为了公司的长远竞争优势。常见的就是很多公司喜欢依托有现金流优势的主业,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开辟新业务,看起来既稳妥又进取。但遗憾的是,大部分行业的上下游一体化,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业务协同的。更不用谈什么用户需求,根本没有人想过。

官方数据显示,悟空问答曾拿出超20亿补贴创作者,但在2021年初悟空问答还是停止运营。丰厚的补贴可以吸引来知名大V、合作媒体,也能换来短暂的流量,但是换不来良好的社区氛围。

图片

对于创作者来说,在悟空问答,大V们即使认真回复,也无法获得成就感,因为大多数读者难以理解和欣赏,无法产生良好的互动。甚至有大V表示:“我每次发布后不会去看评论,很多人的观点一看就是没读懂。我不想给自己添堵。”同时在结果上,不论回答质量如何,都能获得不错的官方推荐。在知乎上如果没有资料佐证,否则读者不认。久而久之,丧失生产高质量内容的动机,变成单纯为了补贴而答题。

对于用户来说,所谓“高质量的内容”并不是ta们认为的高质量,三弄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一定是low吗?在悟空问答的原生用户面前,就是不匹配。在知乎不仅有头部创作者负责创作好答案,更有核心用户负责挑选,最后共同生成一种氛围,推荐给更浅层次用户。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留住新用户。悟空问答并没有ta们预期的用户。

第二种情况,人是错的。

用运作成熟业务的方式来运作创业项目,成熟项目依靠成熟的流程和体系,但创业项目需要个体的判断力和热情。

成熟项目的特征就是,只要确保自己的动作执行到位,一定的收益是可以保证的,只不过是优秀还是良好的区别,所以只需要从全局的视角判断执行的力度即可,换句话说依靠上级和现成评估体系就行了。

但是创业项目则完全不同,没有成熟的方法论、甚至可能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必须通过自己的决策验证动作是否可以的到结果,而不是用管理思维先搭建出一套体系来监控执行动作。

第三种情况,激励方案是错的。

嗯,可能这个答案更接近本质。什么激励方案就能吸引到什么人,这也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

这件事到底是为自己干,还是为别人干。如果要对自己负责,有多少人会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直接行动?除非这个人确实不懂,所以无法判断,那么这个人可能还真就不适合这个项目了。

上班心态不同啊,想那么多干嘛?钱并不来自于实际产出,而是领导的认可,只要让领导找不到明显的毛病,同时确保管理不出大问题不就可以了。聪明的选择反而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思虑周全,出一份看上去挑不出错的方案,但实际做的时候投入的时候,会为了平衡风险而平均化分配资源。

如果一号位没有亲自下场,也没有出让利益,而是找打工人做创业创新项目,结局真的不容乐观。

-END-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